HIV阳性患者发生MI后的短期病死率随时间逐渐改善
Camilla Ingrid Hatleberg,LeneRyom,Wafaa El-Sadr,Colette Smith, Rainer Weber,Peter Reiss,Eric Fontas,FrancoisDabis, Matthew Law, Antonella d’Arminio Monforte,Stephane De Wit, Amanda Mocroft,Andrew Phillips,Jens D. Lundgren,Caroline Sabin,for the D:A:D Study Group
目的:
鲜有研究描述HIV阳性群体发生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病死率和临床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D:A:D研究中HIV阳性个体MI后短期病死率的变化,并研究这些改变的可能原因。
设计:
前瞻性队列研究。
方法:
对MI发生时及随访期间的人口统计学特征、CVD(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HIV 相关的特征和CVD相关干预措施(侵入性心血管手术和药物干预)进行总结。在对混杂因素(包括MI后第一个月内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校正后,采用逻辑回归法甄别MI后第一个月的病死率与公历年间的相关性。
结果:
1008例于1999~2014年期间发生过MI的HIV阳性个体纳入研究。MI对数由1999~2002年的214例降至2011~2014年的154例。即使HIV状态改善,但CVD风险仍较高。MI发生后采取的CVD相关干预措施随时间增加。MI发生后第1个月内死亡的人数比例由1999~2002年的26.6%降至2011~2014年的8.4%。后一公历年与短期病死率降低相关。对MI后第1个月内接受的CVD相关干预进行校正后,该效应减弱[比值比由0.88(95% 置信区间0.83~0.93)变为0.97(0.91~1.02)]。
总结:
MI后短期生存率得以改善主要得益于HIV阳性患者MI后的CVD风险管理得到改善。仍需努力治疗CVD风险因素并增加CVD相关干预。
来源:AIDS 2016, 30:1583–1596
《AIDS 中文版》第二期摘要 No.7
(李惠琴 审校)
下期微信推送内容更精彩,请及时关注!
©2016 Wolters Kluwer Health
本刊由医学之窗、威科中国与迪赛诺及GSK精心制作并向医学专业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本刊提出的观点并不代表威科中国、迪赛诺或GSK的观点。读者开具本刊中提到的任何药品之处方前,请查询相关的处方资料。未经威科中国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本刊内容。
继续医学教育|移动医疗产品
医药学术推广|在线学术平台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医学之窗官方网站
别忘了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分享给各科室医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