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道医有“缘”

道医有“缘”

2021-04-16 07:51:28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更对中医药有着独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他在多个场合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中医药理念和术语来阐述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他在讲话时,中医术语信手拈来,运用中医妙喻,生动传神。比如,“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猛药去疴、刮骨疗毒”“改革也要辨证诊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如此专业,足以显示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刻领悟以及对中医药文化内涵哲学理念深度掌握。

,并不是简单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老祖宗文化的认可,而是一个智者站在客观角度上的认可,的确,在人类的医学发展史上,唯独中国的医学,是最了解我们人类自己的医学,与建立在解剖学上的西医不同的是,它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精神与肉体的整体和谐基础上的医学,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就注定了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能发明中医,这是老祖先的骄傲,中国人的智慧所在。

 

那么什么是中医呢?


何谓中医,中医不是指中国的医学,中医是介于“唯心”与“唯物”之间的,讲究中正平衡的一门学问,事实上,中国原本没有“中医”的说法,中医这个词也只是因为西方的医学传到了中国,为了区别于西方医学,才把咱们中国人的医学叫中医。可以说,目前大家所知道的中医,只是中医的一部分内容!唐代以前,医生都是道医,是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了解了宇宙自然的奥秘后,而自然而然产生的一项技艺,通道者必通医,十道九医,在中国历代明师大医中,有许多人本身就是修道的人。比如大家熟知的孙真人孙思邈、葛洪、陶泓景、华佗、李时珍等大家本身就都是修道的人!在中国社会里,道家的出家人同时拥有道家思想、中医知识乃至一点儿神医绝学,这是常见的,在今天的道长们身上,我们也能窥看到一些。而唐之后多儒医,并形成多种流派,自此医学和医术就逐渐式微了。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为道医呢?道医就是得中医大道真传的医者!这些医者可以是在家人,也可以是出家人,尤其是道家的道长们,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他们所研究、体证的医疗、养生方法,也被叫做“道医”——当然,并不是道长们的医术就是道医,如果碰巧这个人是“道士”,那就更加“名正言顺”是道医了。

 

要想成为道医,首先要先入道,不入道,怎么能成为道医


成为道医首先是遇明师,道医的传承,或者说古传中医,是以山林式的师承教学为主,而日常所说的中医,是以显传的、院校的普通教学为主。道医,可以理解为是太上在《道德经》里所阐述的“道”在养生、怯病以及道医教学方面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这也就是《黄帝内经》一开始所讲的那些“其知道者”的“上古之人”所掌握的东西。道医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身证道”,通过“返观内察”,回归生命的本源。从而使人具备颇为神奇的诊病、治病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传中医,压根儿就不同于今天大家熟知的显传中医。它是更加简单、更加直接的人天之学、人体科学的一部分。


明师,就是那个已经达到“以身证道”回归生命本源的修行者,一般来说,明师们不会像现在中医学院那样让你学上三五年,学到很多中医“知识”,却没有多少中医“能力”。对于有自学能力的人来说,明师的确就在经典中,但如果您有缘遇到真正的古传中医传人,他们还怕您医典读太多呢!古传中医的那些远在四诊八纲之上的诊病能力,一个晚上就能教会(在上清丹道灵修班的课堂上,已经屡试不爽,得以证实)。而这个捷径需要非常严格的心传口授,明师们就像王冰所说的“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一旦真的对你进行心传口授,不用多长时间,甚至一到三天,就能让你变个人!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儿!——这才是古传中医!这才是道医!有一点可以肯定,学中医就是学道,那么在学道悟道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中医能力”的出现,否则就是没有得医道真传,没有以身证道!我们要想追根溯源,回归医学道统,让中医得以真正的传承,让传统养生文化能使我们切切实实地受益终生,就得从根上做起,从道家修炼开始!

 

同时,一个真正的道医,必定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让完全不懂中医的人,不用多长时间便掌握“真正的”诊病“能力”(远非中医院校里教出来的“四诊”、“八纲”水平),至于诊病的“知识”,学生们爱学再自己找经典去看(这个时侯“明师就在经典中”:)

 

2.能够让完全不懂治病的人,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其先天本能,使其“精神乃治”,甚至使他们“恢复”帮别人治病的“能力”。

 

3.能够在医道之理上明白圆通,叩问医经万卷,均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就像您能背诵的英语课文,里面的句子您一定听得懂。

 

4.诊治疾病,谈笑用兵,懂得以“无”为“有”。就像老子说的,“常无,欲以观其妙”。——这里的“无”,有多重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无药”,若非要他们下药,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尽量不用草药。实在非用药不可,他们也随方就圆,不落窠臼,自然而然,甚至可以“信手抓来一把草就能治病”。

 

5.看人看事,必定洞若观火,知道谁能学,谁不能学,谁能学这个,谁不能学那个,“微妙玄通”。

 

6.饱读经书,虚怀若谷,心性似水,处低处柔,处下处深。“善利万物而不争”,没有表现得神奇怪异,自然而然。

 

7.“不敢为天下先”,常被明师们要求低调做人,不以行医为职业。

 

8.在修证上不会是无性光、无胎息、无结丹的“三无人员”。

 

⋯⋯ 等等

 

道医——不是简单的脉诊服汤药。它大到如何和天地宇宙间相和谐;中到教你如何处理人和事、教育子女;最小的部分才是治病救人。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混淆了道家修真求道和中医诊治疾病的本质区别——尽管养生这部分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



温馨提示:应时所需,道济天下!由上清派通灵丹经第五十五代传人刘金胜道长主讲的《修行者的道德经》---道医修炼班即将开班,敬请关注!



刘金胜道长,道家正一派道士,茅山上清通灵丹经第五十五代传人,中华医学研究会会员,曾获中华医学研究会专家证书,由《中国名药良药实用辞典》收录为中国名医。5岁开始和尘空道长学习自古一脉单传的通灵丹经,后拜般若寺相宝大师学习佛法,并掌握民间早已失传的正骨手法,九九挂天术。曾多次受国家部门及人士邀请作为客座教授前往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刘老师在中医诊断,中医针灸、正骨,中药的应用与配伍,阴阳,五行,八卦理论,《道德经》,经络穴位学说,道家易筋经,禅修与养生,丹道周天与个人修炼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入室弟子岳山,自跟随刘道长修炼以来,经多年修行,在道家医术上也亦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多次受邀进行国际交流。

刘金胜道长入室弟子岳山先生在瑞士给患者把脉

刘金胜道长入室弟子岳山先生在瑞士给患者针灸


     刘金胜道长著有《修行者的道德经》《清心健康法》《通灵功》《修仙记》等道家书籍,特别是《修行者的道德经》一书,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古往今来,解译《道德经》的圣贤不计其数,有侧重安邦治国的,有侧重自身修为的,有侧重文字内涵的,现代社会还有侧重企业管理的,刘金胜道长作为上清通灵丹经的传承人,从丹道的角度编译此书,是自老子《道德经》成书以来,第一本从修行者的角度解译的《道德经》,可谓是最接近老子修行思想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丹道修炼书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