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小编在这里摘录了白皮书的“前言”、“目录”、第四部分“泛娱乐细分产业融合发展状况”、第五部分“政策建议”,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白皮书全文。
前言
,作为“内容强”的重要载体,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传统业态蓬勃发展,网络剧、网络直播、网络大电影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并以IP(知识产权)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多种业态互联融合发展的“泛娱乐”产业发展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让各大业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迎来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泛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力地带动了新经济、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此外,泛娱乐产业的本质是多种文化娱乐业态基于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实现的深度互联和融合,其重要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我国“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大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样板,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挖掘。
为了理清泛娱乐产业发展现状,反映我国网络强国的建设进程和成就,总结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律,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对我国泛娱乐产业的总体情况、特点和细分领域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了发展泛娱乐产业的几点重要意义,并对促进泛娱乐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伽马数据、国际数据公司、中娱智库、艾瑞咨询、智研咨询、新传智库、艺恩公司、中投顾问、咪咕动漫、乐视视频等研究机构和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和数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参与白皮书专题调研的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以及三七互娱、乐道互动、傲世堂、杭州南广影视、上海听听、武汉艺画开天、墨麟集团、上海极光网络、广州创娱、新线索影视投资、上海绝厉文化、无锡七酷等泛娱乐公司提供的最新一手研究素材。
本白皮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主持编写,王振、狄前防和王诗琪参与了编写工作。
如对本白皮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白皮书作者。作者联系方式:yujianing@miit.gov.cn 010-68200375
目录
一、 泛娱乐产业概述
二、 泛娱乐产业发展总体特点
(一) 文化娱乐产业链上中下游深度融合
(二) IP的核心地位和串联作用日益凸显
(三) 二次元文化IP逐步主流化
(四) 地方“双创”政策支持泛娱乐产业发展
三、 泛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切实推动我国网络强国建设进程
(二) 有力带动新经济发展,刺激消费升级
(三) 促进新技术、新模式快速普及
四、 泛娱乐细分产业融合发展状况
(一) 网络游戏
(二) 网络影视
(三) 网络直播
(四) 网络动漫
(五) 网络文学
五、 政策建议
(一) 完善推动泛娱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二) 优化泛娱乐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三) 扩展泛娱乐产业公共服务范围和品质
一、泛娱乐产业概述
(略)
二、泛娱乐产业发展总体特点
(略)
三、泛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略)
四、泛娱乐细分产业融合发展状况
(一)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泛娱乐产业的核心产业,是IP的关键变现渠道,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据游戏工委发布的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655.7亿元,同比增长17.7%。中国游戏产业各个细分市场发展分化,客户端游戏与网页游戏市场份额同时出现下降,移动游戏份额接近游戏市场的一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家庭游戏机游戏尚处于布局阶段。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504.6亿元,占比30.5%,成为游戏产业重要的一部分。
IP经营的模式深入到网络游戏产业的各个环节。在研发阶段,网页游戏、移动游戏的世界观和设定普遍以动漫、文学、影视、PC客户端游戏的IP为基础改编。以IP的游戏定制研发的游戏,由于具有较丰富的IP素材内容支撑,产品研发成功率较高,从而减短了游戏的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成功率。在推广和运营阶段,由于IP自带了广泛的粉丝受众,推广难度较低,且由于粉丝的忠诚度较高,付费意愿也较为强烈,所以具有IP的游戏产品在吸量与吸金的层面表现通常不俗。从2016年的页游产品实际情况看,IP产品基本占据了整个页游市场,IP精品成为页游领先企业继续扩大优势的突破口,依托于优质IP打造精品网页游戏成为潮流。
此外,网络游戏也是优质IP的提供方。优秀游戏本就具备大批量的玩家,且粘性和忠诚度都较高,基于网络游戏改编的文学、影视同样备受欢迎,例如,在2016年,基于《魔兽世界》游戏衍生出来的影视、书籍小说、周边手办等倍受欢迎。
随着国内游戏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已经成为国内游戏企业的普遍选择。据艾瑞咨询数据,2016年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72.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由于中国游戏有着强大的IP支撑,在很多文化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例如,乐道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神雕侠侣》、《魔力宝贝》以及《暗黑黎明》系列手游在港、澳、台三地的App Store上全部获得排行榜榜首,西方魔幻题材的《暗黑黎明》成功登陆北美及欧洲市场,表现不俗,引起了海外市场对中国游戏力量的关注。傲世堂团队出品的《攻城掠地》发行至全球30个国家,全球累计流水已破30亿,拿下中国, 越南,台湾,泰国四个地区的页游收入第一。
(二)网络影视
网络影视(含网络剧、网络大电影、互联网影业等具体业态)也是泛娱乐产业中的一项关键文化娱乐业态。近年来,“影游联动”发展模式日趋成熟,成为泛娱乐产业互联融合的经典模式,网络影视和网络游戏融合发展,互相促进,迎合主流用户需求,同时为网络游戏和影视两个成熟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1.影游联动
影游联动的表现之一是影视改编游戏精品迭出,游戏借影视播放热度、明星、剧情,降低游戏运营成本,双向强化IP价值,增加了客户的活跃度和付费率。游戏互动、技术优势还能给影视创作注入新鲜血液,丰富想象力,提升影视制作水平。两者融合,可以使IP和创意得到最大解放及延伸。
这两年以来,网络游戏和影视领域涌现了一批“影游联动”的代表性作品,优质IP通过双向改编获取多重价值。例如,由傲世堂团队独创研发的《罗马帝国》移动游戏基于成龙主演的电影《天将雄师》合作开发;墨麟集团作品《长城OL》以好莱坞级IP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为蓝本;上海极光网络研发的页游《武神赵子龙》基于芒果互娱与永乐影视合力打造的年度神剧《武神赵子龙》电视剧IP改编,影视与游戏互相促进,游戏上线3个月用户最高在线突破50万,最高单月新增用户数超900万;由广州创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页游《剑雨江湖》以吴宇森电影《剑雨》经典剧情为蓝本改编,最高同时在线20万以上,60天总流水破亿,第三、四个月连续单月流水过亿,充分展现了“影游联动”为游戏带来的强大动力。据游戏工委数据,2016年影游联动基于影视开发的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89.2亿,占总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的10.9%。数量也明显增多,预计超过数十款,其中有多款最高月流水破亿。此外,游戏的IP资源向影视改编的趋势方兴未艾,2016年热门游戏IP改编的电影《魔兽》大获成功,全球获取近3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移动游戏《倩女幽魂》与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实现双向剧情植入,影视与游戏深入融合。
“影游联动”的IP改编模式不仅局限于电视剧,近年来逐渐出现延伸到网络影视业态的趋势,如网络大电影、院线电影也有望成为影游联动的新阵地。2016年网络大电影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数量超过2000部。虽然目前网络大电影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投资多数低于一百万元。但是,成功作品惊人回报率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具有较强实力的制作方参与竞争,造成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华谊兄弟和慈文为代表的传统影视公司正在进军这个行业,很可能会改变行业竞争秩序。这些公司将引入IP制作机制,由于网络大电影相较于电视剧,电影,游戏,甚至网络剧,就项目整体而言投资更小,是对原创IP或者小IP良好的“试验场”,并有望形成一批原创IP,对接泛娱乐全产业链开发。
2.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除了“影游联动”的融合方式之外,网络影视自身与泛娱乐其他业态也在不断融合,并不断自制IP,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网络影视的产业链主要分为制作端和渠道端两个层次。制作端主要进行网络影视的策划、制作工作,其盈利方式主要有版权、广告植入、广告费分成以及付费点播等。渠道端即在线视频网站,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费和视频用户会员费及点播费。
“网络剧”是网络影视自制IP的集中体现,最初的推动者是视频网站,由于传统电视剧的版权费用高企,贴片广告、用户收费等模式均无法实现盈利。视频网站为节约成本同时增强对内容的控制权,开始积极试水自制网剧,运用自制这种“以投代购”的方式,向产业链上游不断探索,打通集投资、制作、发行、播放、衍生开发各环节,打造垂直一体化的泛娱乐战略格局。新传智库、乐视视频数据显示,2015年,25部改编自IP的自制剧共吸引了196.40亿的播放量;而2016年前八个月上线的23部IP改编剧也已经吸引了238.67亿播放量。从整体来看,全网28.71%的IP改编剧收割了82.43%的播放量,可见IP剧具有惊人的引流效果。
网络剧大多由现有的IP改编,依靠IP效应迅速积累大量粉丝,开发多领域衍生品。,占网剧总量的8.7%,网络播放量最高的10大网剧中,IP改编剧占到7部之多,而前三名则被IP改编剧包揽。网络剧往往倾向于采用特色化IP进行改编,受众多为学生和年轻白领,能够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例如,杭州南广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遇见王沥川》,豆瓣评分8.3,点击率破13.7亿,收官排名乐视电视剧前3位;媒体“自来水”不断,官博粉丝总量达到近50万人,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
在院线电影的层面,IP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线索(北京)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滚蛋吧!肿瘤君》获得5.1亿元的票房,其他多部IP电影如《煎饼侠》、《寻龙诀》等也取得了优异的的票房成绩。互联网票务平台也逐步进入到泛娱乐产业中,票务平台可以根据观众不同消费行为,对用户进行画像,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推介影片,还可以为影片拍摄提供量化指导,因此越来越受到影片出品方和院线的重视。
(三)网络直播
2016年,网络直播发展迅猛,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重要“风口”,随着该业态的快速发展,直播与泛娱乐产业其他业态也开始逐步融合,“直播+”成为了直播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直播与游戏之间正形成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直播与游戏业态呈现双向互动、互联互通、相互融合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网络游戏为在电子竞技游戏直播提供内容支撑,电竞行业已经形成由电竞游戏、电竞赛事、内容制作到电竞直播的完整产业链。据游戏工委数据,2016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突破1亿,越来越多的游戏参与到直播中来。此外,iOS开放直播功能,为移动游戏直播带来了便利性,并推动游戏直播用户的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直播平台为游戏推广和增值提供了新的渠道,甚至有不少游戏直播平台直接承办或者参与赛事。
此外,秀场类直播平台也开始尝试与页游平台互相融合,很多直播的用户也是网页游戏玩家。在玩游戏挂机的时候也有看直播的需求,两个窗口同时观看,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娱乐解决方案。例如,上海听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的PC端直播业务,就与37游戏平台联合运营,不仅在37游戏首页建立了一级入口,同时也把直播入口嵌入各大头部游戏之中。
但是仍需看到,网络直播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发展秩序仍然有待进一步规范,在未来甚至可能出现行业“洗牌”的现象,与泛娱乐领域的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以优质、健康的IP资源塑造行业竞争新优势,有望成为直播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模式。
(四)网络动漫
网络动漫是泛娱乐产业的源头业态之一,在这个领域内,新兴的优质IP层出不穷。网络动漫“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多以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IP往往会经历“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形成和增值的过程。网络动漫产业一般分为动漫作品创作、动漫传播发行和动漫衍生品经营等多个层次。对于具有高人气的动漫IP,衍生品的销售将成为内容制作商或平台的主要变现渠道。在整个动漫产业中,IP形成往往会为动漫企业带来最丰厚利润。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二次元作品产量增加,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动漫主要通过移动APP和众多网站推广呈现。受众方面,国内已经形成了以90后和00后为主的二次元用户群;在IP领域方面,越来越多的高人气动漫作品涌现形成优质IP。
网络动漫与网络游戏的融合方向同样是双向的,优质的动漫IP会迅速改编为游戏,实现商业价值,而杰出的游戏作品也同样会被改编为动漫作品。例如,上海绝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经典的街机游戏IP《拳皇》改编为动画,广受观众好评,下一步将继续扩展IP价值,筹备拍摄拳皇动画电影及真人电影。
(五)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泛娱乐产业中的重要一环,是诸多重要IP的培育场,为泛娱乐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底,网络文学PC端阅读覆盖人数为1.41亿,移动端1.48亿,双端基本持平,月均覆盖人数上,移动端是PC端的近3倍,达到3297.5万人。在主管部门、民间组织、平台企业和作者积极从不同层面的推动下,网络文学版权的正规化进程不断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逐步健全,。版权的正规化成为网络文学市场发展的重要特征,为规范IP产权打下重要基础。
随着泛娱乐产业的发展壮大,网络文学的盈利的模式已经从以前单纯依靠读者付费,转变为向IP转化和用户付费并存的多元的盈利模式。从2016年改编的游戏、影视等作品中有大量的作品自网络文学改编而来。例如,无锡七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仙侠类网页游戏《我欲封天》,由网络文学作者耳根先生授权,改编自起点月票排行第一的《我欲封天》小说,完美呈现了原著中宏大的九大山海世界,为玩家展现了“我命如妖欲封天”的修真世界。因此市场重新发掘了网络文学的价值,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网络文学市场,希望从源头上获取一批IP。
五、政策建议
(一)完善推动泛娱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泛娱乐产业的本质是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多元文化娱乐业态的广泛互联与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和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多种业态之间的自由连接,共融共生,形成网状价值链生态圈。泛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同时促进游戏、影视、动漫、文学、音乐等多种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创造各文化产业间新的融合模式,在拉动新经济增长的同时,,。因此,有必要对泛娱乐经营企业采取支持性的财税政策。
一是建议将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泛娱乐企业逐步纳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等支持性政策。泛娱乐企业“互联网+”模式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并且不断推动VR、AR、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是建议允许培育创造优质IP、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泛娱乐企业,享受类似动漫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近年来,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快速升级优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国产动漫作品。因此,有必要总结推广经验,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并对具有较强创作和推广能力企业,在行政审批和资质申请等方面给予专门指导,提供优先安排,从制度层面保障和鼓励泛娱乐产业大胆创新、提高质量,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IP的创作和改编,从而打造和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推进网络强国(内容强)建设。
(二)优化泛娱乐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泛娱乐产业的融合特性,决定了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也必然不同于传统类型的人才,需要具备泛娱乐的先进技术领军人才、泛娱乐产业管理人才、IP创作人才、研发工程师、高端美工、营销推广人才、国际交流推广人才等等,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16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的调研数据,在未来5-10年,互联网企业对人才需求旺盛,全部企业均有新增人才的需求,三成企业将需要新增50%以上的员工;仅有29%的企业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人才可以完全满足企业需求,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仍有较大的缺口,全部受访企业均认为高端人才供给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建议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创新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改进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一系列机制,培育和形成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创业金融等要素协同互动,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对泛娱乐领军人才在中心城市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支持性条件。为培养泛文化行业所需人才开展专门职业培训,与国外知名高精尖技术学校进行人才间的交流和访问,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突破文化差异障碍、了解国内国际环境的复合型人才。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实行更具竞争力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灵活便利的人才签证政策,加快资格互认进程,认真落实保障海外人才合法权益,适度放宽引进海外人才的条件,加强对海外人才在项目申请、成果推广、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
(三)扩展泛娱乐产业公共服务范围和品质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逐步落实,“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加快融合,为行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对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对于泛娱乐产业,IP的创作和改编是核心环节,此类文化创意企业部分规模较小,特别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予以指导和支持。
建议组织实施泛娱乐企业互联网“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支持泛娱乐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深化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汇聚众智,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大型泛娱乐企业通过“双创”平台向中小企业主体和内部员工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平台化,降低创业创新门槛,积极培育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合作,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