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静心清灵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聚百家修真经典,集古圣贤仙精语,取修真长生之道,普仙家文化于世,悟得道修真之妙,得康寿羽化之体。
尽在修真长生诠经。
清净经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遗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
阴符经
心生於物,死於物,机在目。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洞古经
有动之动出於不动,有為之為出於无為。无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则万物无生。
忘於目则光溢无极,泯於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眾妙之门。
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全真相济,可以长生。天得其真故长,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寿。
大通经
静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大道无相,故内不摄於有;真性无為,故外不生其心.o如如自然,广无边际。对境忘境二不沉於六贼之魔;居尘出尘,不落於万绿之化。
定观经
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制而不著,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以无事為真宅,有為為应边,若水镜之為鉴,则随物而现形。
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為之生,神去离形為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胎息铭
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外亦尔,行立坦然。戒於喧杂,忌以腥羶。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止治病,次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太上日用经
日用饮食,禁口端坐,莫起一念,万虑俱忘,存神定意,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渐渐呼出,莫教问断,似有若无,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裹津生,灵真附体,得至长生。十二时中常要清净。神是气之子,气是神之母,如鸚抱卵,存神养气,能无离乎?
心印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昇。
水火真经
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文始经
心感物不生,心生精功交,心不生物生识,物尚非真,何况於识,识尚非真,何况於情。
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文响者,聪愈伤;心思玄妙者心愈伤。
以神存气,以气存形,所以延形;合形於神,合气於气,所以隐形。
吸气以养其和,孰能飢之?存神以滋其暖,孰能寒之?
洞灵经
导筋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保些二全,是谓圣贤。
玉枢经
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訥,用柔似拙。
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知全,能知上则泰安定。
冲虚经
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求备於物,内观者取足於身。
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视。
神遇為梦,形接為事,昼想夜梦,神形所交,故神凝者想梦自消。
南华经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挟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三茅真经
谷虚应声,心虚应神,神虚应气,气虚应精,虚极则明,明极则莹,超乎精神,而无死生。精从内守,气自外生,以气取精,可以长生。
卫生经
精气神為内三宝,耳目口為外三宝。当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
洞神真经
宠辱不惊,肝木自寧;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静无欲,肾水自足。
元道真经
草木根生,去土则死;鱼鱉沉生,去水则死;人以形生,去气则死。是故圣人知气之所在,以為身宝。
(图片来源:安东老王)
汉天师语
虚无大道,清净希夷。不染曰清,不动曰净,不视日希,不听日夷,勤此四者,可免输回。
纯阳真人
一日清闲一日倦,六神和合自安然。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禪。养气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虚静天师
不怕念起,惟恐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有定主无常应,心欲死机欲活。
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臺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
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
李真人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三茅真君
灵臺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裡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寒山子
冬则朝勿飢,夏则夜勿饱。早起不在鸚呜前,晚起不过日出后。心内澄则真人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秽去其身。
玉虚子
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二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
无无藏妙有,有有现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
中黄真人
天门常开,地户须闭;息息绵绵,勿令暂废。吸至於根,呼至於蒂。子
谓之神,母谓之气。如鸚抱卵,似鱼在水。结就圣胎,自然蝉蜕。
马丹阳
道性虽无修无证,尘心要日损日消;消到忘心忘性,方契无修无证。
炼气作生涯,怡神為日用。常教龙虎调,不使马猿美。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修心要作长生客,炼性当為活死人。
玄关秘论
心牵於事,火动於中,心火既动,真精必摇,故当死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必。
无心干事,则无事於心,故心静生慧,心动生昏。
郝太古
境杀心则凡,心杀境财仙。
静处炼气,闹处炼神。
王栖云
心随境转,境逐心生。若要心定、世人爱的我不爱,世人做的我不做,红尘万绿勾引不动,自然心清意静,阴阳不能陶铸。
遣欲澄心亦是心,将心擒欲欲应深,争如不起群迷念,方现无中百炼金。
白玉蟾
大道以无心為体,忘言為用,柔弱為本,清挣為基。
薄滋味以养气,去瞋怒以养性,处卑下以养德,守清净以养道。
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盖神既火,气即药,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驭气而成道也。使神驭气,使气归神,不过回光返照,收拾念头之一法耳。
夫金丹者,採二八两之药,结三百日之胎。心上工夫,不在吞津嚥气,先天造化,要须聚气凝神。皆要行持,须凭口诀,至简至易,非繁非难。无中养就婴儿,阴内炼成阳气。使金公生擒活虎,令诧女独驾赤龙。乾夫坤妇而媒假黄婆,离女坎男而结成赤子。一炉火焰炼虚空,化作微尘;万顷冰壶照世界,大如黍米。神归四大,即龟蛇交合之时;气入四肢,是乌兔鬱罗之处。玉葫芦迸出黄金之液,金苗苔开成白玉之花。正当风玲月明时,谁会山青水绿意。
快活快活真快活,虚空粉碎秋毫输回生死几千遭,这回大死今方旧时窠旧泼生涯,於今净尽都掉元来爹爹只是爷,懵懵懂懂自瓜近来仿佛辨西束,七七依前四十如龙养珠心不忘,如鹅抱卵气不又似寒蝉吸晓风,又似老蚌含秋一个闲人天地问,大笑一声天地阔。
乌兔乾坤鼎,龟蛇复垢坛。世问无事客,心内大还丹。白虎水中吼,青龙火裹蟠。汞铅泥蕊艷,金木雪花寒。离坎非心贤,束西不肺肝。三旬穷七返,九转出泥丸。
司马真人
夫欲修真,先除邪行,外事都绝,无以於心。然后内观王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虽非的有贪著,浮浮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冥虚心,不冥有心,不依一法,而心常性,此法玄妙,利益甚深。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諂无骄,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后土,念漏神趋死乡。心苑方得神活,魄臧然后魂强。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於恍惚,大象錕於渺茫。造化不知规準,鬼神莫侧行藏。不饮不食不深,是谓真人坐忘。
孙真人
天地之问人為贵,头象天兮定象地。父母遗体能宝之,洪范九畴寿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併大醉。三者若还有一马,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出兮心自足。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因保此身?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縈。勿使悲欢极,常令酒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最慎。亥寝呜云鼓,寅晨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真。若要无诸病,常常节五辛。安神宣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体论命,修持本在人。君能尊此理,平地可朝真。
曹仙姑
神是性兮黑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本来二物互相亲,失却将何為本柄?
重阳师祖
弃了惺惺学得痴,到无為处无不為。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雷迥不知。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有时四大薰薰醉,借问青天我是谁?
理性如调琴,紧则有断,慢则不应,□慢得中则琴和矣。又如铸剑,钢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成矣。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也。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绿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李靖庵
心归虚寂,身入无為,动静两忘,内外合一,到这裡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
无心真人
心田清静,性地和平。端念正身,不离当处。神归气复,性定精凝。魄魄混融,阴阳交构。丹田有宝,对境无心。一气归根,万神朝祖。沉沉默默,捧捧存存。兀兀腾腾,绵绵相续,方是修行底活计,辨道底家风。
石杏林
万物生皆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居气内,丹道自然成。
心天无点翳,性地绝尘飞。夜静月明处,一声春乌啼。
施肩吾
气本延年药,心為使气神。能知行气主,便可作真人。
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是谓和合四象。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听而精在肾,舌不味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魂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是谓五气朝元,精化為气,气化為神,神化為虚,是谓三花聚顶。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玉炉火温湿,鼎上飞紫霞。
华地莲花开,神水金波挣。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龙从束海来,虎向西山起。两兽战一场,化作天地髓。
大道元来一也无,若能守一我神居。此心塋若潭心月,不滞丝毫真自如。
水火从来一处居,看时觉有觅时无。细心调燮文兼武,片餉教君结玉酥。
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内炼之法,以目视鼻,以鼻对脐,降心火入於气海,功夫只在片餉而已。
海上道人
但向起时作,还於作处收。交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要会无穷火,常观未尽油。夜深人散后,唯有一灯留。
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垫。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垫,其垫无朕。调息者须似之,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调之不废,真气从生。药物之老嫩浮沉,火候之文武进退,皆於真气中求之,呜呼尽矣!
谭景昇
悲则两相,辛则两涕,愤则结瘦,恕则结疽。心之所欲,气之所属,无所不育。邪句為此,正必為彼。是以大人节悲辛,诚愤怒。得擷气之门,所以收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韜其光。若蚌内守,若石内藏,所以為珠玉之房。
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便是无物景界。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魏伯阳
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乃气窍。若耳述於声,便精从声耗而不固;目荡於色,便神从色散而不凝;口多言语,便气从言走而不聚;安得打成一片,以為丹寒!.修行之人若不於此三宝关键收拾,向裹无有是处。
今人精从下流,黑从上散,水火相背,不得凝结,皆是此心使然。心苟爱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心苟忿念不生,此黑必不上炎。一念不生,万虑澄彻,则水火自然交构矣!
陈虚白
混吨生前混吨圆,个中消息不容传。擘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斗柄逆旋方有象,台光返照始成仙。一朝捞得浑心月,观破胡僧面壁禪。
夫神与气精,三品上药。炼精成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此七返九还之妙药也。然產药有川源,採药有时节,製药有法度,入药有造化,炼药有火功。西南有乡,土名黄庭,恍惚有物,杳冥有精。分明一味水中金,但向华池仔细寻。此產药之川源也。垂帘塞兑,窒欲调息,离形去智,几於坐忘。劝君终日默如愚,炼成一颗如意珠。此採药之时节也。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製度,產成至宝。大道不离方寸地,功夫细密要行持。此製药之法度也。心冲无心,念中无念,注意规中,一黑还祖。息息绵绵无问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此入药之造化也。清挣药材,密意為先,十二时中,黑炼火煎。金鼎常教汤用暖,玉炉不使火少寒。此炼药之火功也。
採时為之药,药中有火焉。炼时為之火,火中有药焉。能知药而收火,则定裹自丹成。古诗云: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阳。会得阴阳理,火药一处详。此其义也。必以神驭气,以气定息,呼吸出入,任其自然,专炁致柔,含光默默,行住坐外,绵绵若存,如妇人之怀孕如小龙之养珠,渐採渐炼,渐疑渐结,工夫纯粹,打成一斤,动静之问,更宜消息。念不可起,起则火炎;意不可散,散则火玲。但使操舍得中,神炁相抱,斯谓之火种相续,丹鼎相温。炼之一刻,一刻之周天也;炼之一日,一日之周天也。无子午卯酉之法,无晦朔弦望之期,圣人传药不传火之旨尽於此矣!
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太乙玄门”阅读更多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