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中有同修将网上一篇揭示《心经》的内容分享如下:
尘无镜明 18:47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以唐代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五千字的《》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同样,二百多字的《心经》是五千字的《》的浓缩。而将《心经》浓缩为一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把照见五蕴皆空,再浓缩为一个字?就是“照”字。”
文熙与同修讨论内容如下:
文熙 20:11
故园明月照大千;心之光明犹火也。《修真图》中诗曰:“大道修成身外身,惟有真华产真尊。”“真华”即是“心之光明”,也就是“一指樱红照大千”的性命之光。所以,没有丹砂玄化的功夫,是无法产生“祖师法传峨眉山,一指樱红照大千。”的舍利丹光的。因此,李真阳先生在《太乙金编》下册中指出:《心经》是大乘经典。李老师有“无字真经”的传授,李老师的“真如明月图”,其实就是无字真经的“心经”,但是俗人难以觉悟,视为平常。
《太玄阐秘》中指出:积阳成神,积阴为鬼。唯识无境,人的神识就是这样在心中转换的。清明节来临,祭奠祖先,就是希望祖先获得解脱吧。所以,才有《太上感应篇》,还有《了凡四训》,都是教人向善的。因为向善是趋向于光明。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神。所以佛称无漏,也就是圆满无烦恼,精神圆满。有漏皆是苦,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无漏,也就是精神圆满无缺失的状态。都在后天的生活当中,成为有漏之躯。所以丹经武学的第一步就是修墙补屋,真元养生法的意义就是要完善人的精神,使人的精神重新达到元真无缺的状态。
(李兆生先生著《太乙金编》上、下卷)
真元养生法就是从人的元真入手去修行。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心上求法的过程。所以丹经武学是动静双修。比起那些仅是用心思辨的泛传学识,宗传学识入手很直接,没有虚假的说教在里面。不像社会上那些人徒然饶舌,并无真实修持手段。所以,《西游记》中孙悟空要到龙宫去取金箍棒。没有金箍棒是不可能到西天取得真经的。金箍棒是什么?就是真如元气。也就是说,任何修为如果离开了元气元真,那么都是不正确的修为方式。犹如煮沙蒸饭一样,徒劳无益。
李老师的一本著作叫做《太乙显真密籍》。称呼太乙的,还有武当太乙铁松派,以及《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太乙是什么?太乙为青帝,也就是阴阳变化的规律,也就是元气生化的玄机,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佛爷所说的大日,孔子所说的至善。“心之光明犹火也,神而变化其龙乎?”大光明是心之法相也。太乙也就是心之光明相也。显真,就是心识的生化规律,是神明显化的轨迹。
如何才能做到太乙显真?就是要做到以心行气,心上求法。心上求法是真修,离却真如不是道。一粒丹砂藏世界,是说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天地人三界本是一个道理。大道至微又至广。小就是大,大也是小。大小都是虚无的。《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进入了真空妙有的法境。真空妙有是空中实有,宇宙万象是似有实无。有无相间,有无一如。有即是无,无亦是有。不落两边,不入顽空,名之太乙。俗世凡人难识如此真如法境,因此以佛说为己说,了无生机,徒然饶舌而已。不但徒然饶舌,似是而非的见地,又迷惑了几多后来人,了无益处。因此修真求佛道,必定入宗传之门,才有进步和成就的可能性。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匾额:真空妙有)
《心经》就是心之经典。就是修心的经典。就是解说心地实相的经典。心地的实相是什么?《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说观自在菩萨,在观照自心的时候,照见了自己和宇宙的实相。那就是人我和宇宙的真相是唯识无境,觉悟到了法界的实相是真空妙有。圆满的心识,也就是元真状态,如同大日一样照耀着宇宙。人我宇宙本是一如,都是混元气化的状态。太乙是阴阳显化和显真之道,是心地和宇宙的根本道理。因此李老师的著作才以“太乙显真”为题,是直揭大道真密,惜乎俗人难悟也。为什么俗人难悟?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进入到“照见五蕴皆空”的状态。所以他们才认为一切相为实有。但是正如《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实际上空中不空,因为真空妙有。
清风明月 21:17
老师能不能继续在群里阐释一下,以心行气,心上求法?
我个人理解,就是练功的时候,以心行气,心上求法:就是练功的时候要认真,聚精会神,感而遂通。
文熙 21:28
回答:以心行气,实际上就是《大学》卷首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心行气,实际上就是平心静气。人的日常所做,一切时中,都是此心此用。能够明德和止于至善。实际上就是以心行气的过程。无论动静功夫,都是心上求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降伏自我的一心。不但练动静功夫是为了降伏和净化自心,生活当中举心动念,一切举止言行,都不离这个。也就是不离自心,不离正念,不离真如。这就是以心行气的过程。李真阳老师在《禅诗百卷精舍》一书中指出:“炼之心性是禅之大要”。所以炼心才是以心行气、心上求法的过程。当然,练功的时候聚精会神是关键的。不但练功的时候是这样,在生活的一切时中,都要聚精会神。因为神仙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神。也就是说神仙不是迷信的事物,神仙是积累精气,全神贯注,达到了精神的升华的一种境界。只不过是这种境界,常人无法觉察而已。因此俗人斥责神仙和佛菩萨都是迷信的。不相信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别的神灵。清明节祭祖,其实就是祭祀祖先的神灵。古人是这样做的,我们也要这样去做。
明晚就要出发去吉林了。念念不忘才是薪火相传。尊师敬祖腾三界,是因为现在的人们无法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成就。必须依靠师法祖成就的力量对自我性灵的召唤,才能进入到真空妙有的真如法境当中去。这个过程就像太乙真人让哪吒获得莲花化生的法身一样。也像孙悟空进入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一样,玄妙手段必须经过宗传,有如五祖传六祖,才能奏效。
高山仰止 21:39
老师讲的真好!
文熙 21:41
修真是真心流露,我也是真心流露啊。[微笑]
尘无镜明 21:43
真性情!
文熙 21:48
我不像那些没有真实的修为的人那样。把本来简单的道理讲得愈发复杂。《心经》本来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但是你看看社会上那些解释,几乎很多都是似是而非的。所以说泛传的学问和真实的修为是两回事。泛传的人们只会以佛说为己说,并没有真实修真的体会。没有真空妙有的体会,自然不知道什么是真空妙有。所以弘法大师空海在《遊山慕仙诗》中说:“飞龙何处游,寥阔无尘方。”他不是讲的故事,而是将自己印证到的真空妙有的状态如实地表达出来。所以社会上似是而非的人比比皆是,能够了解和进入到太乙显真状态的人,绝无仅有。
赵长城 21:56
文熙老师的分享要好好体悟!谢谢您!
文熙 22:00
密宗的“如实知自心”,其实就是《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其实就是大兴善寺匾额上所题写的“真空妙有”。所谓的真空妙有,其实就是太乙显真。也就是阴阳图中的S线,象征着阴阳临界的生化规律。因此太乙也就是道。武当太乙铁松派,又称为武当真宗丹脉。还有少林老祖飞龙派、雪山飞龙派。这个“飞龙”,与弘法大师空海诗文中所说的飞龙一样,其实都是元真显化的真如法境。而雪山飞龙派的太乙显真更为高超。
泛传的人士不识真空妙有的真如法境,所以在他们的文章当中看不到飞龙的字样。因为他们不知道飞龙是什么意思,所以就流为叶公好龙了。丹经武学,出世三十余年,受到的诽谤和污蔑不计其数。限于人们学识的局限性,不少爱好修为的人见到丹经武学都如同五里云中,难以真心流露,不免落入以相观相的辨别心之中,这与叶公好龙如出一辙。不但是泛传的人士,就连跟随李老师学习过的一些老学员们,也是心识浅陋,难识真如法相是太乙显真的飞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不认识黄帝老子所说的道即是“飞龙”,又怎么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呢?飞龙是真实存在的,:“心之光明犹火也,神而变化其龙乎。”其实,觉悟了道的心就是龙啊,可惜俗人不悟,枉使真如抛尘埃。
(李真阳先生绘制《观自在》图)
第212期: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210期:如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生老病死的苦难?
第203期:宗传与泛传的区别是什么?
第211期:识一元论,唯识无境(之三)
不动明王的本体--三种轮身(总第196期)
《声律真诠》第157页的“思羽初道”是什么意思?
密教窥秘:南天铁塔与深层心理
密教的明王与孔雀明王咒
“一指樱红照大千”:古人为什么要朱砂点额?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元明密注演灵篇
《真如明月图》与雪山飞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