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圆通天尊慈航元君本行妙经》
尔时。
太上道君。於大罗境中。玉京山上。与大众说法论经。
是时。
天降宝花。七色灿烂。
道君身放万丈光明。光照十方万千世界。
妙音回绕於空。久久不得散尽。
时班中越出一真人。上白
道君。曰。
臣於不久之前。下行於夫世。见有一修道之女。面容慈悲。
身骑金毛雄狮。游行四方。闻苦救济。遇旱洒霖。无处不显。
不知此女何来。与道何缘。
道君。微微顿首而曰。禅黎世界之中。妙庄国土之内。
王号妙庄。庄王有女。讳字姓音。乃是通明殿中。玉驾前圣。
奉令下生中土。生时有口不言。默默而过。年岁四春。
庄王怒之。生汝何用。乃弃姓音于南浮桑。阿空山中。
时经日长月久。云过雨休。姓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
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阿空山顶。丹陵之舍。柏林之下。
姓音勇伸右手。手题赤石之上。神人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矣。
姓音观视手下赤石。灵光顿悟。徐徐顿首。
神人观毕。指点天空。遣朱宫灵童。灵童下降。
勤传姓音医治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姓音得之真传。
于是口开能言。叩首百拜神人。便欲山出阿空。
神人叫住。示姓音随至跟前。姓音会意。尊进神人之旁。
神人言曰。汝非等闲之辈。乃是通明之臣。昔受。
天帝敕令而下降夫尘。转换坤身。以便方方阐教。处处度灵。
今授吾之妙法。虽非上顶密功。却乃济世之能。
再授汝白玉净瓶一樽。樽中若现杨柳一枝。
便是夫世受灾之时。汝须观其音向。闻其音丁
随其音声。寻至救世。待此瓶杨柳不开。
便是世人度尽。亦是汝回返通明之日。汝须谨记。
姓音尊领法示。百拜而退。
时妙庄国内。受之枯旱之厄。天降赤光。地土生火。
人民焦燎。殃者万半。穿地取水而百丈无泉。
捣山觅源而千里皆乾。庄王巨惧。向天仰啸。
是时。
天开云路。显一女真。女真手持净瓶。净瓶中之杨柳。
突发豪光万丈。升空再而下降。来至火焰之上。
点而三点。洒至三洒。时天降洪水。高至数丈。
遇火即熄。遇焰便灭。顿时一片清凉。炎气全消。
千里皆得救济。万灵得以解脱。
庄王欣慰。向天叩拜。乃见女真原为姓音。
一时心有所感。头叩不住。声声呼唤。
姓音微微顿首。化形隐景而去。
有偈是曰。
姓音还是天宫臣。号乃圆通慈航真。
下降暂为庄王女。修真得道阿空行。
发愿度尽世间苦。愿誓洒遍甘露霖。
世人称念圆通尊。寻声救苦到跟前。
道君宣经是毕。众真长跪。敬领示教。
同声赞咏。十方仙圣神真恭礼。各复元所。
普愿人天。敬信奉行。
太上洞玄灵宝圆通天尊慈航元君本行妙经 终
收经偈
慈哉正法明。如慧日当空。万天咸普照。亿类荷生成。一滴真甘露。天然九转功。广演大圆通。救劫寻苦声。香馥三千界。妙莲华下风。
大圣寻声救苦圆通自在天尊。
慈航真人圆通自在天尊宝诰
志心皈命礼
庄王毓秀。 受帝命而诞生。教阐南洋。 奉敕旨而救劫。寻声感应。 动念垂慈。 圣德昭彰。 玄功莫测。幽显昭苏而蒙恩济度。 品物咸赖而荷惠生成。外道仰依。邪魔皈正。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寻声救苦救难。随心消厄消灾。碧落洞天帝主。圆通自在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