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三清山
作者:成浩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石县和上饶德兴市交界处,属于道教名山,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
三清山高耸入云,属于花岗岩地貌。山上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可谓人间仙境,是我国第七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佛家修佛,道家修道,修道之人多于人迹罕至的深山修炼。三清山海拔高,整日云雾缭绕,是修道绝佳的地方。难怪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会选在三清山修道。
三清山除了它有道教仙人的神秘外,它还具备了泰山的雄伟,黄山的奇秀,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青城的清幽。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无数游客前来朝圣或游玩。
我在很多年前看大型神话剧《封神榜》时,就被那元始天尊的仙风道骨而震撼,特别是姜子牙众神被凌霄的混元神斗打的一败涂地时,元始天尊广施神通,治服了凌霄。从此对道教开始仰慕,对奇门遁甲,易经八卦,风水五行,炼长生不老仙丹等玄妙的道家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道教是宇宙之本源,造化之根本。讲究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尊重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和原则,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庄子说:“天子与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皇帝阴符经里,就有天地,万物,人为一体的记载。道教早就明白了,动植物皆可造药治病,物种在保护人类健康上有巨大的价值。在利用万物,为人造福方面,道教的基本原则就是善待其生,尽其物用。单就这一方面,我们就不得不佩服道教的英明,他们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智慧,今天我们才意识到,真是可悲可叹呀!
道教把“德”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劝导世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矜孤山寡,敬老怀幼”;“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急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遇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这些都是道家做人做事的标准。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写道:“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从以上几句话,不难看出,道家注重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品德的教养是道家的根基。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的道德缺失,真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拾起来,那将是我们的福气。
道家讲究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无处可逃”。“天之照之,与镜无异”。道家认为,人的一言一行,乃至起心动念,都无法逃过神灵的明察,神灵依据所掌握的人的善恶功过,进行报应赏罚。小过减其福寿,大过降下祸秧乃至夺命,大善功德则增其福禄寿数,善恶报应,丝毫不差,或报在今生或报在来世。这和我们所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和不是不报时辰不到是一个道理吧!
、经济、哲学、文学、医术、科学,以及伦理道德,社会习俗等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今天我带着多年的向往来到三清山,这个梦里无数次来过的神秘地方。
乘缆车越过几个山头,踏上三清山栈道,这里值得交待一下,这里的栈道是全国最早建在山腰的栈道,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
说真的,今次我们的旅行不属于理想的季节,应该来的稍微早了点,许多树木还没返绿,更别提花的开放了。
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没福气,据导游说这里几乎天天云雾缭绕,不下雨的日子就少。来的游客都说这景点被云遮了,那景点被雾挡了,来一次有好多遗憾。可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那奇峰怪石尽收眼底。巨蟒出山,企鹅献桃,狐狸啃鸡,神龙戏松,五老朝圣,国舅悟道,母子石等都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当然你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就还会有更美的景观。
不知道什么原因,刚走几步台阶,左膝盖传来不适的信号,再走几步竟不能负重,走平路,下台阶都没问题,但一上台阶就疼的受不了。难道是道祖不愿见我,怕打扰他们的清修吗?我不得不放弃道观参拜的打算,把这次的问道改成了纯粹的旅游。
绕着栈道一路行走,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那些奇石,美轮美奂,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途还看到了许多珍稀树种,如交让木,台湾松,棕脉花揪,马醉木等,但因季节问题,也只能是看树上吊的牌子去了解他们。
三清山之旅,听导游的评论就是我们都是有福之人。但自己却感到有许多遗憾,一是腿疼阻挡了我朝圣的目的。二是天气好,缺了云雾,少了一些仙气,和自己预想的有了许多的差距,这也许就是道家所说的欲望吧!假如下雨了,就又会渴望晴天吧!人的欲望永远难以满足,贪得无厌是人的本性吧!
不管是否有遗憾,三清山之旅都是一次不错的选择,因为出行我背的这些道家功课,都会是我一生的财富,“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