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字迹添加关注↑↑↑
俗话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书是陌生的新鲜的好。
我第一次读金庸,是在小学,那时我爸是高中的班主任。
浙江的应试教育是出了名的严格,我爸时不时地会没收自习课学生偷偷看的杂书回来——在考试结束后还给学生,因为很多学生是去书摊租的,几毛一本,要按时还。
吊诡的地方是,身为老师的我爸,不得不没收学生的书,杀鸡儆猴;而作为家长的他,不干涉我看任何书。于是这对学生是个风险,于我则是个莫大的福利。
我就这样“假公济私”地看了《山海经》、《男生女生》、《大侠风清扬》,最多的还是各种“金庸著”、“金庸巨著”、“金庸新著”,真真假假,从此一入江湖深似海。
我记得有一本《铁血豪情》,看得我热血沸腾,长大以后才知道,它并不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之列,是个高仿品,真真可惜了那隐身的作者,简直不可思议。
那时候,我最难受的是,我爸没收书,只有学生当时在看的那一本,不可能跟学生说:“把剩下的一整套都交出来”。
这就导致我常常断篇,天龙八部的第二、三本,我看了八遍,几乎能背出页码来,那个心痒难熬啊,那个望眼欲穿啊,天天盼着我爸把第四本给没收了。
我爸就像背着招商引资业务指标的部门经理,他表示我毕竟是个有职业操守的老师啊,很无奈。
左等右等,实在太绝望了,后来是我爸带着我去图书馆借的,到手的时候发自肺腑地热泪盈眶,谁都无法阻止我现在立刻马上看完它,那种极其幸福极其美好的感觉,简直可以让人年轻一岁,难以形容,真的是千金难买啊。
我爸现在很懊悔,因为那时候很多书是盗版,字极小,而我又废寝忘食,于是视力看坏了。我常常拍拍他的肩安慰他:“就算那时候不看坏,高考也得看坏了。就算高考没看坏,大学玩电脑也得看坏了……就算看坏了,现在不也闭月羞花吗?”
以上闲扯。总之我很怀念,怀念那时候第一次看金庸武侠的快感。
在盼不来《天龙八部》第四本和《鹿鼎记》第二本的时候,我禁不住一遍遍地猜测:“无崖子到底爱谁?”“带头大哥是慕容博吗?”“韦小宝会练成盖世奇功吗?”这饥渴的心情也许和数十年前,香港的武侠迷盼着《明报》连载的时候相仿。
茶余饭后,大家期期艾艾地推测交谈着,买到报纸以后拍大腿慨叹着:“卧槽江南七怪武功好高啊!”“卧槽全真派武功更高啊!”“卧槽梅超风武功好高啊!”“卧槽郭靖武功更高啊!”“卧槽还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这就是追金庸小说的乐趣,煎熬并快乐着,想象力和好奇心是那样的刺激和满足。
现在都读过了,只能做重读党。好在书很耐读。
再读《射雕英雄传》,看着郭靖练全真心法、左右互搏,学降龙十八掌,一点点变强,之后东邪西毒、五绝论剑,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等小说结尾,欧阳锋发疯,和自己的影子争天下第一,而成吉思汗扬鞭草原,问郭靖自己算不算英雄时,忽然觉得自己并没真读懂这本书。
再读《笑傲江湖》,令狐冲率众攻打少林寺时,寺内外聚集豪士数千之众,气氛寂静而紧张,只听到雪花落在树叶和草丛上,发出轻柔异常的声音。这时令狐冲心中忽想:“小师妹这时候不知在干甚么?”读到这里,心里一动,忽然觉得自己并没真读懂这段情。
再读《天龙八部》,不再爱“那些都不是你妹妹”的情孽纠缠,飞短流长。到乔峰身世蒙冤为之一震,乔峰勇闯聚贤庄,为阿朱舍命战群雄又一震。
不同的是,我每次读到乔峰折戟雁门关,王霸雄图尽归尘土之后,都会翻回去重温少林寺前,乔峰带着燕云十八骑天降神兵,“谁说降龙十八掌不如星宿神功?”然后结义三兄弟联手抗敌、所向披靡的章节。重读,让我可以像游乐园的孩子,没有悬念的紧张,固执地停留在自己喜欢的段落里。
第一遍看故事,重读,则融入了生活的体验。
对我来说,翻开书就是一扇任意门,带领我回到那个桃花源般的美好而安全的所在。
但我还是非常想穿越回到第一次,回到一种“从来没读过金庸小说”的状态去,从头开始一曲一折、一惊一叹。
遥想一下,如果某个被没收爱书的师兄也穿越回去,也许他会在我聚精会神之时轻声剧透:
“告诉你哦,小龙女没死。”“阿朱被乔峰打死了。”“段延庆是段誉的老爸。”言罢大仇已报,飘然而去。想想我也是蛮后怕的……
【享受爱好的快乐,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年华有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