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戒严时期(1949年-1987年)不仅查禁了鲁迅、巴金、茅盾、老舍、沈从文等留在中国大陆的知名作家,而且金庸、王度庐等武侠小说作品一度也被禁。关于被禁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天龙八部》的慕容复影射了当时的一位政要。
在《天龙八部》中,江南名族慕容家的代代子孙都图谋着光复大燕国。其中慕容博、慕容复这两父子的复国路线最为奇葩。
慕容博擅长于挑拨离间,希望挑拨宋辽两国开战之后自己可以趁乱起兵。但你挑拨两国关系去伏击武林人士有什么用,好歹刺杀几个朝廷命官才有点可能,还搞出个忠肝义胆的乔峰出来。
你野心勃勃要干一番雄图霸业,那就自己上嘛,他却装死让儿子来复国。自己做不到的事,就逃避责任让子女去完成,现实中这样的父母也不在少数。
到慕容复这一代,改走怀柔路线,总觉得自己只要跟天下英雄搞好关系,笼络人心,振臂一呼,大家就都会替自己卖命了。他没搞清楚“北乔峰,南慕容”这句话武林人士钦佩的是慕容家的武功家学,而不是复国大志。
几个家臣虽然忠心耿耿,但却没有一个王佐之才。尤其是那个包不同简直是个猪队友,慕容复结交一个人他那张嘴就能得罪几十个人,奔波了大半个中原也没攒下什么群众基础。
除了四个家臣,慕容博给他留下的就是燕子坞那一亩三分地和一些钱,手上没有军队那就先在北宋境内混个一官半职积攒下声望吧,这不比结交武林人士来得快的多?
想想雁门关外那些江湖人士遇到真正军队的时候都是什么不靠谱的状态,靠江湖人士建国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别说钦佩离卖命差的远,就算肯为你卖命,江湖草莽之间互相厮杀朝廷也根本不在乎啊。
有时候真的替慕容复不值,你说都发展到北宋时期了,?他偏不。这倒不是因为他有他的倔强,而是这位爷根本就对汉人历史毫无兴趣。
书中王语嫣说慕容复:“表哥他想做胡人,不做中国人,连中国字也不想识,中国书也不想读。可是啊,我就瞧不出中国书有什么不好。”这道理一个女子都懂,他却不明白。你一个胡人,不重视汉文化,不懂得笼络汉民族地主士大夫阶层,就算侥幸起兵又如何能成事?
说到底,在《天龙八部》中,,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
1963年,《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上连载,剧情走到一半都还没有慕容复这个角色。段誉那条线走的好好,突然出现这么一个一心复国的人物,他爹又是幕后黑手,这样的剧情设定与当时的时政或许也有一定关系。
《天龙八部》开始连载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两年,大陆整体形势还十分困难。,,。
大家心知肚明,,。
小动作不断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相当于现在的热搜热点。金庸先生媒体出身,当时又在办“明报”,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热点,于是书中就出现了慕容博、慕容复这对做着复国大梦的父子。慕容复希望拉拢契丹、大理复国无果,也和当时台湾向美国日本寻求支持失败不谋而合。
有了当时海峡两岸形势作为对照,再回看书中这一段,不竟热血沸腾,萧峰果然是好一条大汉。
“只见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现实中,。,。解禁后还是舍去了敏感的“射雕”二字,改用《大漠英雄传》之名面世。
1973年,金庸访台,曾与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蒋经国会面,但蒋经国未公开讲过是否看武侠小说。现在看来估计是没看过,不然多半能从慕容复身上看到点自己的影子。
关于我们
黎明前的黑暗,春暖前的严寒,你懂得……如果您认同我们的观点,可加小编微信chenchunli199001,以防止失联(负能量爆棚,忠党爱国之士勿加),每天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总有刁民举报朕,删前打赏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