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定静工作室】快速关注!
随缘与随便
作者:梦斋山人
1、佛法探讨:随缘与随便
随缘与随便: 人有形形色色的欲望,也愿意为欲望付出很多,但不一定都能得到回报。而当你付出了以后,一定要享受付出的过程;最后这件事情即使没成功,也应该欢欢喜喜让它随风而去。能够做到这点,就是放下。 在里,这种放下很重要,也叫“随缘”。很多人搞不清楚“随缘”和“随便”的差别,以为佛陀说随缘就是不用努力了:那好好地工作也好,不好好工作也罢,就是这个样子;读书也是这样,我每天去读就行了,用功也好,不用功也好,它就是这样的,就随缘;生活也是,我现在的生活贫困潦倒,我也不想努力改善它,以后会变成怎么样就随它去,随缘。 实际上,这样做那是“随便”,随便地对待自己的生命,随便地对待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很多人认为是消极的,也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 其实,里讲的“随缘”是非常积极的,因为很多不同力量综合起来才叫做一个“缘”。植物要长出一个果实来,需要很多条件——良好的土壤、水分、阳光、肥料,有人的呵护,最后才可能长出好的果实。这一切条件具备,才是缘分成熟。 但是有些是我们掌控不了的,比如气候就是我们掌控不了的;有些是外在的力量,我们有没有这个时间去照顾也是一种外在的力量。 如果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老天爷不给你面子,不下雨会干旱,下雨过多会发生洪涝,最后没有收成了。也就是说,认真努力了,但外界条件不配合,这个缘分不具足,果实没有长出来,也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就要坦然面对,因为这是改变不了的,不是没有努力,已经努力了,结果是这样。如果老天爷给面子,下了雨,阳光也充足,最后果实累累,得到丰收,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在付出努力的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论是哪种结果都要坦然接受它,这才是讲的“随缘”。南无阿弥陀佛。
2、答疑解惑:
请问山人,什么是佛法的大小乘?
答: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脱,不愿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南无阿弥陀佛。
3、说缘分:
现实生活中,我们喜欢讲"缘分",也常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擦肩而过"。虽然缘分一词来自佛家,但佛家从不讲任何宿命论的缘分天定,因为任何缘分都是自己修为的结果,今天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是昨天的你所造。有情人是缘,敌人也是缘;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因此我们一定要惜缘,努力结善缘,然后便可随缘。记住呀,随缘永远都不是随便呢。南无阿弥陀佛。
浅析有我、无我、真我、假我
梦斋山人
若说无我何人往生极乐?佛法小乘说无我,大乘说无我,净土念佛人有些迷惘,提出问题:若说无我何人往生极乐?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无我是佛说,净土念佛往生亦佛说,佛说法绝不会自相矛盾,是我们没有解如来义罢了。小乘说无我,是指一切法依因仗缘而生,没有自体性,缘生缘灭。
大乘说无我,是指一切法于相用上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存在,这是假我。但于本体性上说,则有一法尔如是的真我存在。无的是假,存的是真,否则就落入断灭。这是大乘唯心真常系。法相唯识宗讲阿赖耶识,也就是真如和无明的和合体。经言真如在缠为阿赖耶,真如出缠为如来来藏。
在六道轮回的载体是阿赖耶识,这个识随着业力的牵引在六道中升浮不定。众生认为有一真实的我在轮回,这是错误的认识。第八识是真妄和合的假我。那么往生极乐是那个我呢?那是真我。其实是生而无生,无生而生。大德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从相而言有生与不生,从体而说无来无去。你把东海一滴水放进南海里。从相上看有来有去,从体看东海水与南海水相连是一体的。净土往生一法是佛说的大方便法,是依假修真借假修真。
佛在愣严经里告诉阿难:让众生轮回的是六根,让众生解脱的仍然是六根。僧璨说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若执著,眼见色,耳闻声,舌尝味,鼻嗅香,身触觉,意知法,就会缠缚起妄想;若不执著,根尘相对如镜照影如水映月,随缘起用通达无碍。我们现在修行人,如果舍掉当下一念意识心,你拿什么来修?离冰无水离木无火离妄无真。
天台慧思禅师说:先用第六意识心来熏陶阿赖耶,持戒修善修定修慧,这就是真如熏无明,久之便得大益。经言如染香人,久熏成香。大小乘都说无我,是为破众生对妄相的执著。我们即刻想无我是做不到的,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要从有入空,再从空入有,终达空有不二,急不得。
的经典一会说“诸法无我”,一会又说“常、乐、我、净”,到底如何理解?
有关对于“我”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要详细的来说,至少要形成一部专著。如果用浅显得语言来概括地说:一种是“假我”,一种是“真我”。
1,假我:
是有情众生所认为的“我”,有情众生将什么认为是“我”呢?
翻译过来就是:有情众生所认为的“我”就是五蕴,也就是说有情众生将五蕴当作是“我”,离开了五蕴,更没有另外的一个“我”存在!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有情众生产生“我”的原因,是因为存有的无明,不知无我正理,而使得有情产生错误的认知,将合和运作的五蕴视为“我”。譬如,人在昏暗的角落,看见一团绳子,以为是一条蛇,害怕得要死。本来绳子不是蛇,因为昏暗,误以为绳子是蛇。绳子表示“五蕴”,昏暗表示“无明”——有情不明白无我的道理,蛇是指人们经过错误的认知所产生的“我”,本来是一段绳子,本来没有蛇的,可是因为昏暗无明,错误地将绳子当成是蛇,以为绳子(五蕴)是蛇(我)。可见,蛇不是真实存在的,是因为昏暗无明,让人产生了错觉,才会认为蛇是存在的。
“我”是有情众生基于虚妄的认知,而产生出来的。众生感觉到“我”的“存在”以后,又以虚幻的“我”为基点,把三界万法,区分为“我”与“我所”。五蕴就是“我”,“我”以外的一切法,被“我”所认知、所感受、所支配的一切事物、对象,都成为“我所”。因此,有情众生基于错误的基点——虚妄“我”的存在,而在追逐“我所”,贪着“我所”——色、声、香、味、触、法、名闻利养等等,贪着追逐“我所”的结果,是造下轮回的业。
对于有情众生将五蕴当成是“我”,故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二破斥说:“若五众(五蕴)即是我则无别我所以者何。我是一众是五。一不作五五不作一。复次五众无常生灭相。五众是我亦应生灭。若生灭者则失罪福。是五众从因缘和合生不自在。我若尔者何用我为。不自在故。如是等过罪故不得说言。色如去受想行识如去。离五众亦不应有我无相故。若知见受等是皆五众相非是我相。智者云何说离五众而有我。以是故言不也。若有言别更有我无五众。是亦不然。皆是颠倒妄见分别。如是种种因缘知无我。我即是如去诸法亦尔皆同如去。以无主故法无所属。”
2,真我。
对于“真我”的定义是:《大般涅槃经》卷第一,佛云:“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如彼大医善解乳药。如来亦尔。为众生故说诸法中真实有我。”因此,符合真实的“我”的条件是:实、真、常、主、不变异的一法,才是“真我”!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诸佛的法身,在因地称为如来藏:诸佛法身,体是真实,常住不变异,依诸佛法身,才有圆满报身和无量的化身的存在,法身能辗转生出诸佛如来的一切功德,故法身是“主”。因此,所说的真我,是指诸佛的法身,或者方便说为如来藏。如:
《无上依经》 菩提品第三 佛云:“阿难!如来法身是一切种智之境界故。声闻缘觉不能观察如来法身,颠倒修习不可拔断。云何如此?如来法身最胜常住,应当修习,(然二乘)背常住修,住无常修;如来法身最上妙乐应当修习,(然二乘)背妙乐修,住于苦修;如来法身、最胜‘真我’应当修习,(然二乘)背真我修,住无我修;如来法身最极清净应当修习,(然二乘)背清净修,住不清净修。因此倒修,声闻缘觉所住之道非是如来法身四德道所至处,是故法身常乐我净,非其境界。”“阿难!若有众生信如来语,能见法身常、乐、我、净,是众生者无颠倒心,生真正见;云何如此?倒修声闻缘觉所住之道,非是如来法身四德道所至处。是故法身常乐我净,非其境界。”
《大般涅槃经》卷7佛云:“若言佛法必定无我者,是故如来敕诸弟子修习无我,名为颠倒,是名第三颠倒。•••••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是我义,从本以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佛云:,说无常、苦、空、无我;,说常、乐、我、净。”佛云:“杀无常者得常涅槃,杀苦得乐,杀空得实,杀‘无我’得‘真我’。”
3,不要将“假我”和“真我”混淆起来。
依照《大般涅槃经》卷第一,所列举的真我:“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的条件来看:五蕴之任何一蕴,是不符合“实、真、常、主、不变异的”的真我的条件的,故五蕴我不是真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1) 云: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我)。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凡夫外道所说的“我”,其实是因为无明,依于妄想而将“五蕴”当成(建立)是“我”,其实是没有这样的一个“我”存在的。而佛说的“真我”,是指诸佛法身(如来藏),诸佛法身(如来藏)是无我性(无五蕴的生灭体性)的“真我”,佛为教化方便,假名为我!佛所说的这个法身“我”、如来藏我,根本不同于凡夫众生所说的“五蕴我”!
4,佛说之真我不违背三法印和一实相印。
世尊在《大般涅槃经》《无上依经》《楞枷经》等了义经典所说的真我,不违背三法印和一实相印。三法印是对小乘人所学的小乘法说的,佛在了义经典说的“真我”,是把无我性的法身如来藏方便说为“我”,不是说法身如来藏也有五蕴我的体性,故不违背小乘的三法印。
大乘佛法的一实相印,是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是法界的实相。一切法皆是唯识所变所显,此“真我”在因地可以方便说为阿赖耶识、如来藏心(相对于五蕴的假我来说的),究竟了义的说法是指诸佛的法身,万法莫不由此心此识辗转所生出来的,诸佛的无量功德莫不由法身所生出来的,故真我——法身如来藏,符合大乘的一实相印。
点击念佛堂听念佛号
定静工作室公众号
djgzs20161211mycd
定静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栏目
欢迎订阅◆欢迎转发◆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