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孩子专横无礼,你要默念:亲生的亲生的……我忍!
2017-11-07 20:25:32
更多上课视频,请回到微信主页面,点击“独家分享”--“视频库”不论有多努力,我们都会有急切地想要达到某些目的的时刻,除开这些时刻,你最近一次对家人说“请”和“谢谢”是什么时候呢?回想一下,你需要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有没有展现出固执的行为,或者有没有无意中带着一些蛮横呢?当孩子和朋友表现出相同的不合适的行为时,你对待他们的方式有何不同?试想,当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时,你有没有重视过恰当的礼节或没有注重礼节的后果?之所以做这样的测试,是因为无论你觉得自己隐藏得多好,你的孩子都会习得你言行举止下潜藏的价值观。当下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这样的环境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专横霸道的性格。作为家长,谁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专横跋扈的家伙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美国妈妈的脚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I watched her this morning, telling her younger sister what to do. She bossed her about mercilessly, all morning. The younger one took it very well, and largely did her sister’s bidding. But eventually she got sick of it, and grew mutinous. It’s then that the Boss’ behavior deteriorated, and she became rude and disrespectful.今天早上我一直在观察她,她一直在指挥妹妹做这做那。整个早晨她都毫不客气地指使着妹妹,妹妹愉快地接受了,并且执行了姐姐的大多数命令。但最终妹妹还是厌烦了,开始拒绝执行姐姐的命令。与此同时,姐姐变本加厉,更加粗鲁无礼。而我也开始热血沸腾,情绪激动起来。I don’t want domineering children, but I don’t want to squash their spirits, either. I want them to know it’s ok to have an opinion and be strong-willed.But, in spite of myself, I almost labeled my daughter as bossy. I stopped myself in the nick of time — “bossy” is a lousy label to carry around.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刚愎自用,但也不想压抑他们的天性。我想让他们明白,有主见,意志力坚强是没有错的。但是,身为孩子的母亲,却给女儿贴上了 “专横”的标签——一个让人厌恶的贬义词。所幸我及时停了下来。读到这里,家长朋友们是不是深有感触?我们再来看看专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As 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 says, words like bossy send a message: it’s not ‘right’ to ask for what you want. It’s selfish. When we label behavior in this way, our children believe that behavior is ‘bad’ and ‘wrong’. Their self-esteem wears away, and their confidence slowly dies.Facebook首席执行官Sheryl Sandberg(谢乐尔.桑德伯格)说过,“专横”这个词,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你所要求的东西是不正确的,是自私的。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给孩子的行为贴上标签时,孩子就会认定,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或者是错的。他们的自尊会被伤害,自信心也会渐渐消失。而这,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As quoted in the Yahoo article “Since when did obedience become the epitome of good parenting?“, Alfie Kohn, the author of Unconditional Parenting: Moving from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o Love and Reason says that when he asks parents what their long-term goals are for their children, “No-one ever says mindlessly compliant.《无条件的养育——从奖励与惩罚到爱和理性》的作者阿尔菲.科恩在雅虎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一句话:“从什么时候开始,顺从变成了良好教育的象征?”当他询问父母们养育孩子的长期目标时,没有人会回答“盲目地服从”。可见,“如何让专横的孩子学会礼貌而又不打击他们的自信?”是家长普遍关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父母,应如何保持一种平衡?又应如何教育孩子在表达自己的同时而又不专横跋扈呢?答案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用礼貌谦恭的方式表达自己。以下是这位美国妈妈认为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用的一些东西: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ssy’ and ‘assertive’“专横”与“坚持己见”这两个词很相似,许多人会把这两个词互相换用。这两个词差异很小,但却意义重大。牛津字典里把“专横”定义为:喜欢发号施令的,跋扈的。而“坚持己见”的定义是:有自信或很强的个性。两者之间这种微妙的差异,使得一个成了不讨喜的标签,而另一个是一种令人敬佩的个性特征。就是那天早晨,我听见了“不,别那样做,别碰我的东西,否则我就会......”,我点了9岁大女儿的名,她怒视着我说:“什么?她未经询问就碰我的东西,她总是那样做,这是不对的,我不能忍受。”我告诉她她说得对,她的确不必忍受妹妹不经询问就碰她的东西,说出自己的期望也是对的,但是她应该思考自己说话的方式。尽管我没有用到“专横”或“坚持己见”这两个词,但是我解释了,她可以告诉妹妹不乱动自己东西的两种方式的关键差别。这种方式需要时间,需要重复,但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理解其中的不同,让孩子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考虑他人的感受。《勇敢依旧》的作者布林.布朗说,比起我们对教育的了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更强烈地预测了孩子未来的行为。书中阐述了,勇气如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爱的方式以及引导的方式。我们所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懂得这个道理,但有时,我们自己的行为却跟不上我们对孩子行为方式的要求。其实,孩子学习的对象大多来自我们的行为,而不是语言。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你,她也知道你家里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不能把脚放在茶几上。有一天你走到客厅,发现你朋友在沙发上休息,同时把脚放在茶几上。你会说什么?你会怎么做?现在你再思考一下,如果你走到客厅发现你的孩子在沙发上休息并且把脚放在茶几上,你又会怎么做?如果你和我有些相像,那么对他们的反应就会完全不同。我不可能责骂朋友:“你知道我们在这儿不会这样做的!”,我也不可能咆哮出这句话:“我已经跟你说了几百遍不能这样做的!”我多半会平静而理智地陈述我的意见,会考虑我朋友的感受。而这些话,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对孩子说出口。我们为什么不能给我们的孩子朋友般的体贴呢?试着把他们当成我们永远的好朋友,就能理解其中的不同。早上我和女儿说话的时候,我对她说:“我没有生气,我也不是想告诉你该做什么,我只是想告诉你,在表达自己的要求的时候,也要考虑你妹妹的感受。”我现在并不是说整个状况就是完美的,或者类似的事情不会再发生(我也不会那样妄想)。我确信,我表现出我想要她表现出的那种坚持的行为,是非常强烈的,我展示了一种以尊重他人感受为前提,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方式,我表现出了坚持,而不是蛮横,不是告诉她要怎么做。 Translate the talk in a way they can understand理解“专横”和“固执”的差异对于成人来说都有足够的挑战性,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更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跟他们谈论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倒不如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教他们如何行为才是合适的。(1)熟能生巧。顾名思义,就是练习做简单又正确的事情。让你的孩子假设在电话中,和最好的朋友或是最喜爱的明星交流,也可以更真实一点,打给他们所认识的某个人,让他们在电话中聊天。以便你的孩子在此过程中,练习电话沟通的技巧。角色扮演是一种改变自己行为的强有力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做消防演习这类事情的原因,因为它能巩固这种行为。你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巩固一个你希望孩子展现出良好的礼节的场景。假设你在和一个很重要的人一起喝茶,这角色取决于你孩子的喜好,可以是多萝茜恐龙,可以是帕丁顿熊,或者贾斯汀.比伯,也或许同时是他们三个。恰当地摆放好桌子,示范给对方你会如何表现,你甚至可以轮流装扮成这些明星客人。(3)当你角色扮演时,放 “一勺药”在手边(这勺药可以随时纠正不良行为)。例如,当你的孩子假装在电话上交流的时候,你可以打断以便让他们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然后你扮演好在这种情境下应有的良好表现。你也可以问问他:“你希望我也那样对你说话吗?”,“你想让人们怎样对你说话呢?”这种打断的规则是虚拟的,因为它让孩子明白你在倾听他们的话,但不需要实质上的打断,这是对双方的尊重。这种规则具体怎么操作呢?当你正在与他人对话时,孩子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他们不该是叫喊,而是简单地走到你面前,把他们的手放在你的胳膊上,他们保持这种状态时,你就明白他们需要你。你可以握住他们的手,让他们知道你在倾听。恰当的时候,你也可以转过身问问他们需要什么。这个规则,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够学会,并且非常有效。我会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去重新表达他们的目标。Keep it fun (AKA ask to be ex-squeezed)礼貌,或是其他的生活教训,是相当无趣的。有时你需要轻松地去教孩子这些道理。加点乐趣在这些经验当中,会使生活容易得多。对于孩子来说,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把规矩、礼节,谦逊以及所有其他晦涩的词变得好玩、有乐趣。还有好玩的方式就是教唱一些关于礼节的歌曲,或者读一些在礼貌方面鼓舞孩子的书。最后,你要记住,孩子一直在成长变化,不管他们现在行为如何,都很可能会改变。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鼓励他们朝积极的方向变化。家长对孩子充满期待,这无可厚非。你期望他们有主见,会表达;你期望他们努力拼搏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也会期望他们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学会通过协商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一切。这些成为现实的前提是,你要教会他们如何以礼貌的方式去寻求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他对待别人的行为方式能教会别人对他的方式。*本文由天天30分钟英语(dayday30)编译整理,译文版权归本公众号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用于其他用途,请联系本公众号,违者必究。孩子的弱项如何成为强项?看“水恐惧患者”华丽变身游泳健将!Frank带你看透美国 | 视频库 | 教育观 | 玩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