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是与人相遇的经历,是被造者对创造主的回应,是人对在里的自我启示作出一种爱的响应。崇拜中人向表达的行动,必需要表现出被造与创造的关系。惟有在这种关系上才会产生真实的,因为我们所的,是全能、独一、永恒的主。其实没有人有能力和资格去,只有祂主动来亲就我们,我们才能与祂相遇。主动来启动人祂这过程,而这种启动是基于约。
与相遇的是与同在。旧约的以色列民对的理解是从他们亲身体验祂的临在而来的。参与他们的历史,介入他们的生活,向他们颁布诫命,守约施慈爱,帮助他们克胜仇敌。与他的子民同在,住在他们中间。新约的人同在的观念借着来延续。约翰福音1章14节指出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所以我们的主是与我们同在的主。此外,在人相遇中,同时也成为中保。因代赎所成就的救恩,我们得与和好。我们愿意亲近主就必得亲近。
信徒借着以经验建立关系的行动,这就牵涉了相互的行为与沟通,在崇拜的过程里称为启示与回应。借着宣召、赦罪、读经、宣讲、呼召、差遣和祝福向人启示。而人借着赞美、祷告、认罪、聆听主话、立志、奉献、领命和领受祝福向回应。
诗篇95全篇就是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启动,以及人怎样回应而产生的相遇。这诗的主题是:在约中呼吁我们来衪,在其中重申祂与我们的关系。我们的身分在中被提醒,以相应的行动来响应。诗人说:「来阿,,向拯救我们的磐石欢呼!我们要来感谢祂,用诗歌向祂欢呼!,为大王,超乎万之上。地的深处在祂手中;山的高峰也属祂。海洋属祂,是祂造的;旱地也是祂手造成的。来啊,我们要屈身,。因为祂是我们的;我们是祂草场的羊,是祂手下的民。惟愿你们今天听祂的话:你们不可硬着心,像当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旷野的玛撒。那时,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四十年之久,我厌烦那世代,说:这是心里迷糊的百姓,竟不晓得我的作为!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首先,采取主动来亲就人:呼召(第1、6节),聚集(第1节下),喂养(第8-11节),牧养(第7节)。人以欢欣歌颂向祂称扬:人欢呼(第1-2节),人称谢(第2节),人向祂尊崇(第6节),人夸耀主的作为(第3-5节) 。
第二,向人启示祂的性情:祂是拯救者(第1节下),祂是磐石(第1节下),祂为大,超乎万之上(第3节),祂创造(第4-5节),祂审判(第10-11节)。人以尊崇向主回应:人俯伏(第6节),人(第6节) 。
第三,向人发出教导:不可硬心(第8节),不可试探(第9节上),不可观望(第9节下)。人遵命而行:应警醒(第10节下),应晓得作为(第10节下),应竭力进入安息(第11节)。
与相遇的是透过回忆与感恩的行动重申约,最终的目标是要进入主为我们预备的永恒安息——生命与平安。当在崇拜中我们与主相遇,与主对话,最终是被主得着,主赐我们更丰盛的生命,祂也赐我们世人不能赐的平安,而在主里的安息便产生了向世界传扬平安与复和的动力。
学习在的时候期望与主相遇,愿意聆听祂的话并活出主道。
该文章转载自:《崇拜与圣乐随想-从观念到实践》 何嘉敏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