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银行取款
“要想发,不离八。”不少人出于迷信心理,对“8”这个数字有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手机号码还是车牌号,都喜欢用“8”作为幸运数字。前不久,湄潭县一男子为了便于记忆,把“8”用在自己银行卡密码上,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幸运数字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好运,还因此蚀财4万余元。
昨日,记者从公安部门获悉,湄潭县马山派出所破获一起银行卡盗窃案,犯罪嫌疑人抓住一般人对幸运数字盲从的心理,靠着盲猜的方式,居然破解了受害者的密码。
“谁破译了我的银行卡密码?”
据悉,今年1月30日,湄潭县马山派出所接到一个叫何某的男子报案,称他连续多次收到手机短信提示,银行卡里被人取走4万余元。
据何某回忆,前一天,他到舅舅家拜年,当晚11时回到家中,发现钱包不见了,猜测可能是不慎弄丢了,想到里面虽有6张银行卡,但没有多少现金,也就没在意,准备过两天再到银行去挂失。
当晚何某在家中睡觉,迷迷糊糊中连续几次听到手机短信提示音,由于太疲倦,并没有起来查看,还以为是朋友发来的拜年短信。第二天上午,何某拿起手机一看,大惊失色,这些短信都是银行发给他的,原来当晚他的银行卡被人通过转账或ATM机取款的方式取了五六次,涉案金额达4万余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犯罪嫌疑人如何知道何某的银行密码的?警方立即调取银行的监控查看,经何某对监控录像反复辨认,取他钱的人竟然是他舅舅的邻居田某。
民警当即将嫌疑人田某传唤到派出所。在事实面前,田某承认取走受害者银行卡上现金的犯罪事实。不过他却“理直气壮”地表示,卡不是自己偷的,是他在外面捡的,密码也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破解的。田某认为,他的行为最多算是不当得利。
设置密码不能太简单
“田某有一种心理,捡的等于买的,买的就是自己的。”据办案民警介绍,事发当晚,田某经过何某舅舅家,无意中拾到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钱包里没有多少钱,开始有些失望,后来发现里面有6张银行卡和一张失主的身份证,心里就打起了主意。
“我想试试,看能不能解开密码。”田某说,他身边很多人都喜欢把出生年月日作为银行卡密码,一开始他照着这种思路,拿着失主的身份证输入失主的出生年月日,结果密码不对。
“一般人走到这步可能就放弃了,毕竟要想猜中6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其概率相当于中奖,但田某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据办案民警透露,田某是个对“8”这个数字有特殊嗜好的人,他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就是用出生年份加上两个“8”组成,他想也许失主和自己一样,对幸运数字比较迷信。
按照这个思路,田某再次输入失主的出生年份加上尾数两个“8”,结果令他狂喜,还真的破译了对方的银行卡密码。
据警方介绍,何某钱包里一共有6张银行卡,其中4张密码是相同的,田某当晚采取转账方式,转走了3万多元,之后又到银行取了几千元。为了掩人耳目,田某故意遮挡面部,但还是被失主认出。
对此,民警提醒市民,应妥善保管好存折或银行卡,一旦丢失或者被盗,应立即挂失;密码设置不仅要方便记忆,而且需相对复杂,不要迷信幸运数字,避免被不法之徒破译。
目前,犯罪嫌疑人田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文章来源遵义在线 遵义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