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周末阅读|《美女与野兽》:文学童话背后鲜为人知的阴暗历史

周末阅读|《美女与野兽》:文学童话背后鲜为人知的阴暗历史

2020-08-20 15:26:33

从古典神话到精神分析论,迪士尼新作——真人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奇妙故事?


若说有哪部影片能像1991年的动画片《美女与野兽》那么成功,于3月17日上映的迪士尼翻拍的同名真人动画电影很可能成为2017年热门电影之一。我希望它大获成功,因为这部特别的童话让我一生都为之着迷。


《美女与野兽》的原型不是童话,而是古典神话——丘比特与赛姬的爱情故事,也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称颂女英雄的作品。在罗马作家阿普列乌斯(Apuleius)的小说《金驴记》(The Golden Ass)中,美神维纳斯嫉妒赛姬的美貌,就派自己的儿子丘比特去惩罚赛姬。而丘比特却完全被赛姬迷住了。应太阳神阿波罗的要求,赛姬的父王将她作为祭品献给怪物。于是,赛姬被带到一座美丽的宫殿,每晚与情人共度良夜,并承诺永远不看她怪物情人的相貌。


后来,赛姬的姐妹怂恿她杀了情人,赛姬就偷偷将蜡烛带进卧室,却意外发现她的情人竟是美少年丘比特。遭到背叛的丘比特十分生气,遂离开了赛姬。悲伤的赛姬为了找回丘比特只有安抚妒火中烧的维纳斯,才能通过爱的考验。她成功通过了考验,丘比特也为之求情,希望她能够长生不老。最终,赛姬和丘比特结为夫妻,还生下了爱的结晶,欢乐(Pleasure)。


实际上, Barbot de Villeneuve)笔下《美女与野兽》(1740年)的原版情节,后来被无数次改编成不同名称的故事,如挪威童话《太阳的东边,月亮的西边》(East of the Sun, West of the Moon)和2015年萨拉·J·马斯(Sarah J Maas)的畅销奇幻小说《荆棘与玫瑰的法庭》(A court of Thorns and Roses)。《美女与野兽》本属于精神分析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所说的“动物新郎”故事之一(为了安抚纯洁的新娘),却被反复改编。


艺术家们对故事的最初演绎不太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老文献对意大利雕塑家卡诺瓦作品《爱神丘比特与赛姬》的描述中,卡诺瓦意图让赛姬在丘比特怀中做出对他疯狂爱恋的样子,而不是塑造一个积极主动地为自己争取爱的权利和神圣地位的赛姬形象。


很多小说和电影的改编都基于维伦纽夫版本的故事,但它们都有同一个中心思想,正如玛丽娜·华纳(Marina Warner)的版本里写的,“为心意相通而结合”。华纳笔下的野兽必须学会敞开心扉表达思想,才能变成值得爱的人。塞缪尔·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在《帕梅拉》的写作中效仿了这种模式。《傲慢与偏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傲慢富有的达西先生只有做出善举才能赢得机智好学的伊丽莎白·本内特的芳心。


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的作品《阿雅拉的天使》(Ayala's Angel)中,穷困潦倒却怀揣理想的女主人公开始就拒绝了尊贵的斯塔布斯上校,因为他的红发粗硬,姓氏难听。直到后来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她才相信斯塔布斯上校就是她一直苦苦寻找的“光明天使”。而导演科克托拍摄的1946年法国梦幻版的《美女与野兽》还是着意表现美女发现了野兽的美德,而非野兽的成长与变化。


“迪士尼动画中的‘野兽’开始是典型的被宠坏的富家公子形象,是爱让他成长为勇敢慷慨的英雄。”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表示,《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应被看做“文学童话”,她在颠覆性作品《老虎的新娘》(The Tiger's Bride)中承认,美女需要野兽,正如野兽需要美女。令人惊奇的是,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可能是迄今为止将这个故事诠释得最好的版本。片中的“野兽”开始是典型的被宠坏的富家公子形象,是爱让他成长为勇敢慷慨,甘于奉献的大英雄。即使是支持女权主义又略显乖巧拘谨的贝尔回心转意爱上他时,他仍然抢尽了影片中的风头。


英国慈善机构阅读协会年度原创活动Quick Reads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更多人读书。今年他们请我推荐一本中篇小说时,我觉得《美女与野兽》再合适不过了。现在,我就在写着另一个版本的《美女与野兽》呢。《另一个你》(The Other Side of You)讲述了一名穷困潦倒、。他认为自己就是四处流浪的“野兽”,而改变他的正是爱与阅读。如今,童话阅读必不可少,我们阅读童话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反思从故事里看到的不同自己。


作者:阿曼达·克雷格(Amanda Craig)

编译:孙雨

审校:一只特立行的茄子

编辑:刘秀红

来源:卫报




翻吧·与你一起学翻译
微信号:translationtip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翻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