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终南修道——重阳宫

终南修道——重阳宫

2020-11-12 06:08:35


金庸笔下的王重阳是一位神一般的人物,他是天下“五绝”之首,所谓“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在武侠迷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深具侠骨风范,武功造诣深不可测,连“天下第一侠士”郭靖也对他神往不已;他大义凛然,早年大举义旗讨伐金兵,后终以金兵势盛而连战连败,愤而出家,辟一古墓勤进修道,后证得了悟,创立全真教,大力发扬全真教义;他智义双绝,以假死之术骗过狡诈的西毒欧阳锋,使“一阳指”神功令其数十年不敢踏入中原。



王重阳纪念塔

历史上的王重阳虽没有小说中那么飘渺如神,却也是一位清心修道、思及济世的得道之士。王重阳(1112——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入道后改名喆,道号重阳子。如小说中描述,他“先学文,再练武”,后对仕途灰心无望,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潜心修持。在山东布教时建立全真道,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即全真七子)。全真派崇信修真养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王重阳领其教团随机施教,治病救人,长行道义,后于开封途中仙逝,葬于终南山下的刘蒋村故庵,即今日的重阳宫。




重阳宫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最初结庵修行、后埋骨长栖之地,为全真教祖庭,又名重阳万寿宫,位于户县祖庵镇。重阳宫曾因全真教的大兴而盛极一时,规模宏大,殿堂楼阁多达5000余间,道徒近万名。金元二朝屡遭兵燹,宋太宗年间修缮约十年,“雄宫杰观,星罗云布于三秦之分矣,其祖庭制度,为海内琳宫之冠”。宫内元代的殿宇建筑,今虽无存,而所立碑石却多数保存了下来,才有今被列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祖庵碑林”。

重阳之“阳”,似全真之“真”,乃修行人所向也。道家以上、清为阳,下、浊为阴,阳可助正,浩气存焉。“全真”二字,深蕴其派教义,是保全其“真性”,“精气神”,亦是全其个人内修的“真功”与济世利人的“真行”。全真派弟子尤其注重后者,与佛家自利利他的大乘教义一脉相通。事实上全真教信奉儒释道三教合一,圆融修行,不排外法,王重阳亦是“柔弱谦下为表,清静虚无为内”,,王重阳也曾独居活死人墓苦修三年,感悟“活中得死”与“死中求活”,“存神养浩全真性”,。



王重阳《活死人墓赠宁伯功》:

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

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

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

金庸笔下的活死人墓还牵扯了一段儿女佳话,是痴情一生的古墓派所在,里面机关严密,仿若隔世秘境。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金庸先生的艺术渲染让多少人为此慕名而来。活死人墓不在重阳宫内,但却是提及重阳宫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活死人墓在距离重阳宫4公里的成道宫,成道宫是一个不大的道场,一棵古银杏树下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活死人墓”四个大字,为了保护起见,墓道被土封住了。里面什么境况鲜少人知晓,这也更添了它的神秘感。据传王重阳曾在此得道成仙,而长驻重阳宫传道授法,利及世人,“真功”与“真行”勤进修持,全真教才最终成了道教一大派,影响巨大,两地实是道家福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