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小说连载〗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的女人(9-10)

〖小说连载〗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的女人(9-10)

2018-04-21 07:45:27

微刊

第59期(總第372期)

小说连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的女人


马文卫


9

早年,小叔子媳妇还没娶来的时候,她和公婆同住,伺候公婆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说是伺候,在庄稼人的穷日子里有点用词不当,那时候庄稼人日子寒酸,甚至有点原始先祖的野气。比如说洗衣浆纱这在北方农村十分轻描淡写的事儿中,一年之中只在夏天洗上几次,其余时间很少洗,饮食也单调得多,早饭清茶干粮,午饭干粮清茶,晚上一顿“巴鲁”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庄稼人的饭桌跟庄稼人一样穷,从不与几菜几汤沾边。全家老小同桌吃饭,很少搞特殊。有公婆一天三顿,没公婆三顿一天,要说伺候,其含义仅仅是盛饭公婆在先,儿媳在后,吃饭公婆在炕上,儿媳在地下。

伺候的含义即便这样索然无味,但日子久了,就不开心。

作为儿媳,哈莉曼首先对这种家庭生活有了一种厌烦,对公婆有了一种嫌弃。她讨厌婆婆那张嘴,像老鼠咀嚼东西一样,总是窸窸窣窣,说个没完没了。

煨炕时一会儿说烫了,一会说凉了;烧茶时一会儿说酽了,一会儿说淡了;擀巴鲁,一会儿说稠了,一会儿说清了;烙干粮,一会儿说硬了,一会说软了。

在婆婆眼里,儿媳干活从来没有称心过一回。哈莉曼就从思想上和婆婆产生了隔膜,哈莉曼开始远离公婆,没事儿从不到公婆房里去,持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再后来,这种态度就升格了,哈莉曼思想产生了不平衡。比如当她把饭碗端到婆婆手里,婆婆有时不高兴,嫌这嫌那,或者干脆不接饭碗,这时哈莉曼就有一肚子火气,就想我自己的父母我都没这么伺候过呢,你凭啥!

人与人的关系只是一种感情交易,一家人也是这样。这就是俗话说的,老有疼心,小有孝心。由此可见,婆媳不和者,并非单方面孝字不到位,往往是一种感情交流的失败,这种现象常冠以“冲缘”的俗名。

就在家庭中婆媳感情交流状况不佳的景况中,小叔子媳妇被娶进了家门。不久,哈莉曼小两口与公婆小叔子分家了。

常言道:掰开的馍馍不再囫囵。哈莉曼与公婆分开了,这个家再不可能合在一起。可是如今,若是小叔子和小叔子媳妇都走了呢?现在的年轻人说走就走,天南海北,到处乱飞!

于是,婆婆那张喜怒无常的脸老浮现在哈莉曼脑海中,那嫌烧茶嫌做饭嫌煨炕嫌这嫌那的嘴,也在她眼前翻动起来。

哈莉曼发现了自己的失策,自己在现代生活中总是慢那么一个节拍。她这才发现庄子上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走了,盖了瓦房的,没盖瓦房的,庄廓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奶奶看娃娃,爷爷种庄稼,新的乡风俚俗啊!哈莉曼悔恨自己为什么才认识到,怪不得小叔子媳妇三天两头怂恿她出外,形势逼人哪!

谁不出门谁就没出息。

哈莉曼有了新的理念。

有一天,小叔子媳妇又到哈莉曼家来了,笑咪咪的,给了哈莉曼一包哈密瓜干,说是他男人从新疆带来的特产,挺甜,挺好吃。哈莉曼就给孩子们分了一些,剩下的放了起来。小叔子媳妇说,她男人这次没下广州上了新疆,去新疆种棉花摘西红柿也挺能挣钱。

哈莉曼心里怔了一下。

小叔子媳妇依然滔滔不绝地说,新疆如何大,如何干旱,夏天如何炎热,从远处说到近处,从外头说到家里,就说到了小叔子挣的钱,给她明着买的东西暗着买的东西,说到了男人买的大锅。

说到买大锅,哈莉曼就扑嗤地笑了说:“你们家才几个人哪,吃大锅饭哪?”

小叔子媳妇一听,比她笑得更利害。说哪是哪儿啊,我说的是电视天线那个“大锅”看电视时节目很多,连外国台都有。

说到这儿,小叔子媳妇压低嗓门,把嘴伸到哈莉曼耳门上说:“稳住公婆哩,二老没事就看电视。人不心慌,不知道日头啥时候掉下去的。”

哈莉曼心中又一怔。

这两天,哈莉曼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天天坐立不安。他拨不通男人的电话,男人老关机。她也弄不清小叔子媳妇啥时候走,这冷月寒天的,新疆那里肯定冰天雪地,也不种棉花瓜果西红柿,想到这,她心里也就少了一份不安和焦急。

唉,这死尔萨伊咋老关机!


10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雪人走进了哈莉曼的家门,一股寒气随之灌进屋子,屋子里就有了说笑声。

“急死人啦,你咋老关机!”

“手机丢了,唉!”

这次回来,尔萨伊根本没提卖瓦房的事,不过,他说他要给哈莉曼买一辆女式摩托车,说现在大城市骑摩托的女人,开小车的女人,多的是!

可是哈莉曼没一点激动和兴奋,说了跟没说一样。尔萨伊以为哈莉曼还为前次卖房的事生气呢,就说,房子不卖了,你看守着也好,再说孩子们也还小。

尔萨伊望了一眼懵懵懂懂的妻子,接着说,你学会骑摩托,家里待烦了就捎着孩子们到外面浪逛一下,等孩子们都上学了,就搬到县城去。现在都重视孩子们上学,乡里的送到县城,县城的送到省城,边区的送到内地。唉,我们这一代人吃亏就吃在没好好念书!现在没文化没知识就是穷光蛋,穷得只剩下钱了!

哈莉曼觉得男人又变了,变化大啊!他说人论事一套儿一套儿的,深着哪,人听了一时半会理不出个头绪。比如她说穷得只剩下钱是啥话,有钱还叫穷吗?

尔萨伊这次回家,目的是更好地安顿一下家庭,特别安顿好哈莉曼母子们,让她们快快活活地守着这个家。尔萨伊的计划是,开春天暖后,叫几个匠人把瓦房的封闭搞上,这样家里就暖和、干净、风不吹、土不扬,再像小叔家一样按个大锅,让妻子儿女们看看电视,看看外面的大世界。

尔萨伊这次回家尽唠叨这些事儿,哈莉曼一直没敢说她这几天心里发急,给他打了多少次电话她要在小叔子媳妇之前离开这个家。

尔萨伊这次回来还有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他要在家乡一带招收菜匠、面匠、洗碗工若干名,因为生意做大了。他在广州三元里开的饭馆占尽地理位置的优势加之经营有方,规模在三元里大街数一数二,近期改为大餐厅,尔萨伊自任餐厅经理,一沓沓名片就象一盒盒扑克牌,见人就发,把餐饮广告作到了大江南北,一张名片一股风哪!

庄子上想出门打工而未能出门的小媳妇大姑娘有的是,这两天尔萨伊家门庭若市,听说尔萨伊当了大经理,谁都想跑到他那儿打工,尤其是女人们。家里放心哪,父母们、丈夫们都同意让她们去,自己的庄员,自己的亲戚,最熟不过的人,谁还不放心?

不过,有人就不放心,谁?哈莉曼。

哈莉曼看着看着有点不对劲,那些身穿奇形怪装的女子们,把黑洞洞肚脐眼露在男人眼前,还有圆棱棱的大腿屁股都往尔萨伊那儿蹭。

可是哈莉曼又慢了一个节拍。

尔萨伊认为自己彻底理解了妻子,她太爱这个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是女人难能可贵的德性,他就支持她,对她带孩子守家的事作了精心安排,她还要怎么样呢?男人这次连小叔子和小叔子媳妇都安排好了,借钱让小叔子买了一辆中巴让他跑乡间运输,这是个将来抢手的道,又帮小叔子媳妇开了个小卖部。这些安排哈莉曼一百个满意和赞成,男人稳住了他们,男人这步棋真高!

可是小叔子媳妇不太领情,那目光又像往日的刀子,一刮一刮的。

哈莉曼对男人说:“你的好心,人家当成驴肝肺啦!”

尔萨伊漫不经心地说:“有的人心在家里,有的人心在山里。”

尔萨伊走了,带着一帮花枝招展的女子下广州羊城了,临走时,谁家都有人前来送行,千叮咛万嘱咐地依依告别。

小叔子媳妇远远地看着,嘴唇一撇一撇地说:“叮咛个屁,出了门,不是人!”

哈莉曼听了,心象针扎。

尔萨伊走了,哈莉曼心里又得空落落几天。小叔子媳妇忙她的小卖部,没工夫串门了。后来,哈莉曼耐不住了,她就来到小叔子家。小叔子媳妇守在小卖部门口,见人带理不理,情绪低落极了。不过为了问事,哈莉曼就气量大度地跟小叔子媳妇打招呼,有事没事地跟她絮叨起来。

小叔子媳妇就憋不住了,就说:“嫂子你傻呀,干么不跟男人去呢?”

于是不管哈莉曼爱听不爱听,小叔子媳妇就把心中的话全说出来了。她说你男人太有心计,他把我们稳在家里,自己带领一帮嫖子游天下去了。

顿了顿,小叔子媳妇又说:“他怕我们那愣头跟他不方便,就怂恿着贷款购车,把那愣头死死拴在破车上,连我也捆在这个杂货铺里,为啥?掩人耳目呗!”

小叔子媳妇撒了一阵气,就又跟哈莉曼套近乎,她挨近哈莉曼说:“听说南方城市里开饭馆,票子像一股水不停地往里淌。巴台上都是女人们收钱,男人们能挣得钱,但是男人们管不住钱,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都是那些狐狸精勾的!”

哈莉曼如梦方醒,她把孩子托付在娘家,大门一锁,拿上尔萨伊的名片,严寒三九里踏上了南下之路……  

(完)

作者简介

马文卫      19485月生于青海省门源县,从事中小学教育35年后退休,现被门源县志办公室聘为方志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撰写出版文学书籍13部,300余万字,以小说创作见长。

顾问:李成虎 牧远

主编:原野

副主编:毛宗胜 向墨

特邀副主编:马文卫 马敬芳

诗歌编辑:李朝晖  昆仑 马可

小说编辑:李牧 李俊红 蒙成花

散文编辑:李海娈 韩有录 王玉兰

合作单位:阿费夫饭店

青海双鹰虫草贸易有限公司

中國崑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官网:www.klwhcb.cn

投稿

     微刊投稿邮箱:gsf88@126.com   

《昆仑文学》优秀作品集投稿邮箱:zjxkbjb@163.com

投稿须知:本人原创作品+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近期生活照一张及需要配的图片。文责自负,自己校对。

优秀作品集收录正在更新中。。。。。

昆仑文学平台《优秀作品集》征稿启事

昆仑文学微刊应聘文学创作会员

拧成一股绳,实现中国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