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为什么唐僧孙悟空能成佛,而猪八戒沙和尚成不了佛?

为什么唐僧孙悟空能成佛,而猪八戒沙和尚成不了佛?

2021-02-22 11:57:29


唐僧师徒一行历经十四年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灵山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作为取经计划的幕后发起人如来是怎样论功封赏的呢?



西游记第一百回中记载: 唐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包括白龙马在内师徒五人如来细数其功与过,其中唐三藏孙悟空沙悟净三人加升大职正果,猪八戒小白龙加升职正果。唐僧孙悟空成了佛,猪八戒沙僧小白龙成了菩萨。猪八戒还曾为此质问过佛祖,“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只轻描淡写得找个理由搪塞过去。真得只要取得真经就能成佛吗?显然不是,那么为何孙悟空作为唐僧的徒弟却能和唐僧一般成佛呢?这个答案如来唐僧都知道,孙悟空也心知肚明,八戒和沙悟净却不知。



唐僧能成佛在他徒弟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他本来就是如来的二徒弟,与佛门的渊源甚深,又是十世投胎的好人,世世都在修心修身,到了第十世唐僧,方才修成正果。金蝉子成佛本来就差最后一步,如来让他取经是对他的考验,他的劫难可不只81难而是包括他的前九世,如果沙和尚吃得九个取经人是金蝉子的九世凡胎的话也足以证明他对佛门的诚心。唐僧成佛靠得不是外力如来这个靠山,而是他心中有佛。凌云渡脱去凡胎回归真灵的那一刻他便真得悟了。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成佛的重要要素就是今心,现在的一颗心。不管以前孙悟空多么狂傲自大心无善念,不管猪八戒沙和尚曾经犯了怎样的过错。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有佛,佛则无处不在,我即是佛。成佛看似如此的简单,但万事万物都讲究一个缘法,唐僧师徒一行能扛起去西天取经的重任就已经说明了他们与佛有缘法。有缘就打开了一扇大门,但是真正能够通达彼岸大道的还需要一个关键的点,那就是佛性。简单的讲就是悟性。猪八戒沙和尚与唐僧相比与佛门亦有缘法,佛性也不差,不能成佛就在于一个悟字。悟空,悟能,悟净,如果做到一个悟字亦能成佛。




悟字,便是吾心。孙悟空做到了悟空,所以他能够成佛。成佛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蜕变,观之唐僧,蜕变的便是身。他肉眼凡胎,他的身体束缚了他的内心。听到妖魔他就战战兢兢被妖魔抓了他就涕泪横流,他爱惜自身没有舍身喂魔的觉悟。孙悟空恰恰与他相反,他铜头铁臂不惧妖魔,却缺乏一颗放下屠刀的佛门之心。当唐僧脱胎孙悟空斩掉杀伐心的时候即使不到灵山不取真经自然也能成佛。


事实是,当孙悟空打死了西天路上唯一的妖魔六耳猕猴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真正的蜕变。这个六耳即是大圣心中的魔障。唐僧师徒人人皆有心魔。唐僧胆小、懦弱、疑心重,孙悟空心高气傲,好勇斗狠,猪八戒色心未冺、取经意志不坚,沙僧沉默寡言、冷眼旁观。这些都是取经路上真正的障碍,他们彼此之间的猜疑不信任不团结导致了一重重磨难的降临一个个妖魔的有机可乘。概括起来,西天路上只有一个妖魔,那就是取经团队中人人都有的心魔。



第58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此时取经路已过半,六耳猕猴死后,如来便许诺悟空“汝亦坐莲台”,孙悟空已完成了由妖仙到散仙到仙佛的重要蜕变。这之后,孙悟空完全像变了一个人。有人说真悟空被如来和假悟空联手设计害死了。我的观点从未变过,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假悟空,六耳猕猴也不是分身,而是孙悟空的心魔所生。


事件的起因在于唐僧悟空心生不合,孙悟空一念生魔,以六耳猕猴的形式存在。恶的悟空被善的悟空果断打死,从此,孙悟空自性、证果。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打死心魔六耳猕猴后的孙悟空,对《多心经》理解透彻的孙悟空,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蜕变真正“悟空”。就算被逐他依然“身在花果山,心随取经僧”,为救唐僧他忍辱负重,“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教我去拜此怪。”孙悟空一心保唐僧之情让人动容,他是把西天取经当作自己的事业的,而八戒和沙僧只是把西天取经当作任务,当作自己将功折罪的机会而已。



孙悟空的修行从拜师学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当初的他并不明白“斜月三星洞”真正的含义就是“心”;《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他不明白七十二变正代表了自己骚动不安的心;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就是到灵山的路程,他不明白,只要心有灵山灵山就在脚下;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他不明白,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则如绣花针?这不就是人的气度吗?


孙悟空一直执着于外在的本事、手段、名誉、地位,直到战胜心魔的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他当初的学艺之地就是灵山。他到得了心灵之外的灵山,却无法抵达心中的圣地。最后饶了一圈,返璞归真之后,他才真正领悟长生不老的真谛。他的悟性甚至在其师唐僧之上。孙悟空在唐僧遇魔苦恼心烦的时候曾这样开导过唐僧“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在最后一难,唐僧因晒经石上沾破一页经文而懊悔,只有猴哥这样说道:“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难以想象,熟读佛家经典的唐僧在悟性上却不如打破盘中之谜的猴哥。猪八戒和沙僧与之相比又缺乏那一丝的灵性悟性。孙悟空深深的明白一卷经书不值几何,取经真正的意义在于艰难险阻的磨练,这是一个炼心、修心的过程。猪八戒不能明悟这个道理,每每遇到挫折就要散伙,沙和尚从不表达自己的观点,随波逐流,缺乏迎难直上的决心。这就是同为徒弟孙悟空能够成佛而八戒沙僧成不了佛的原因。


成佛后的孙悟空,火眼金睛不再只看到眼前之妖,而是拥有了慧心;定心真言“紧箍咒”不再成为他的束缚,他自己便能定心。那个桀骜不驯、欺天诳上的霸道孙悟空变成了一心向佛、坚韧宽忍的仁慈孙悟空。心魔孙悟空死了,世人再也难见他抡起那重逾万斤的铁棒!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13714009527)

世事洞明,皆是学问

四书五经赏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四书之名始于宋,五经始于汉武帝,朱熹合为“四书五经”,堪称儒林佳话,旷代经典!

明代大儒王阳明

 

荐语:王阳明是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

诸子百家解密

 

荐语:仰春秋学术,慕战国谋略。这里有最激扬的思辨,这里有最纯正的智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阅读世界,选购典籍,请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