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玮哲道长揭秘抄经的修真原理
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
“抄经”,伴随着人类文字书写的发展,其历史由来已久。抄写文字与人身心的关系和作用,古人多有著述。唐太宗李世民:“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道家、佛家素把抄经看作一种修行,认为抄经可以净身心,增福慧,消业障,惠及冥界众生。抄写经书,能净化身心,这也成了书法界的共识。中医也有“十指连心”、“心脑相通”的生理解释。因此,历史上有成就书法家多有经书作品广为传世。如:王羲之书《黄庭经》和《佛遗教经》;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心经》等。抄写经典,对他们艺术成就的熏陶和营养作用不可忽略。
字有态度
目口心手之辅也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载体。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精美的全息图,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大慧大智的结晶和载体,是启迪后学者慧与智的灵符。中国文字,就是慧智图形,是全息画卷, 是古代文化一元四素研究方法论的结晶,汉字中包含着“象、数、理、气”四元素的全息内涵。汉字,反映的是古代圣贤们的天人合一观和道德自然观。汉字,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全息记录。
汉字组合而成的经文,是古人慧观和智观成果天人合一的转换记录,是慧智文章。它们内含的信息和能量,只有运用一元四素的方法论,才能完整地打开和认识到它们的客观存在。
“心开窍于舌”,舌动窍开心明,十指连心,心灵手巧,互相补益而开慧增智。因此,古人提出了“四治”学习法,“目治、口治、心治、手治”。
“目治”,就是动眼阅书看字;
“口治”,就是动口出声朗诵经典;
“心治”,就是动心印心而心领神会;
“手治”,就是动手书写抄录经典文字。
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目”、“口”、“心”、“手”整体的综合全面运用。抄经过程也是眼与经合、手与经合、心与经合、脑与经合、经与人的调适应合过程。抄经,这种综合性“运动”,会帮助启迪慧心和智识。
道德五千文
一字一灵符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道德的子孙。我们的灵魂,深植着道德的灵根。人人体内皆有一本道德真经,拥有无限的道德灵能,具备完整的道德场性。道德和智慧,深植在我们的心身之中。
诵读与抄经,这两个经典实践中音声与身形“同出异名”的双重效用,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打开经典“众眇之门”的场性,步入更深一层的无为之境,与老子居,与老子谋……
心悟于至道
则书契于无为
1、抄经过程,是对后天系统的一种宁静、祥和的整合过程,也是对慈悲心的培养。
2、抄经过程中,经文的信息和能量,通过眼和手,向体内传输,也是一个上善治水的过程。其中,也具备着调形、调心、调息等功效。
3、恭敬和认真地抄经,同时启动了后天的意识这个后天之主,并且调动了心灵之窗的眼睛,而眼睛又直通于肝脏,它是肝脏的外窍;另外,动手还启动了身形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