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亲仁

亲仁

2018-03-15 23:59:50

  

 【弟子规.亲 仁】  


同   是   人, 类  不  齐 。 

流   俗   众, 仁  者  希。 


果   仁   者,人  多   畏 

言  不   讳 ,色  不   媚。


能  亲  仁, 无   限  好。

德  日  进, 过   日  少。 


不  亲  仁,无   限  害。 

小  人  进,百   事  坏。

是个会意字。

左边“人”,表示一个人站立。 

右边“二”:①表示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个人。

②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三代表天、人、地三才。仁字从二不从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怀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这是个人自我提升之道。

③作”“字用,为上。代表崇尚、提升、升华。     这是说“仁”字的造字的以及字的本意。

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 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关爱。孔子 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包 括孝、悌、忠、恕、礼、智等内容。 亲仁 中的 仁 指的是有仁德的 人。但亲仁不仅是包括亲近仁德的人,也 包括亲近圣贤教育,这个仁也代表仁道。


小婴儿看上去都纯真可爱,有没有用标签区分说明哪个婴儿以后是做慈善家、哪个以后要当坏人啊?那为什么小时候看上去一样天真无邪的婴儿,长大后有的成了好人,有的却成了坏人了呢?

《三字经》说“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没有接受正确的道德教育,就会跟着潮流走,不断沾染不良的习性最终成为“流俗众”。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地有一座即将落成的佛寺,,找来两块非常有灵性的大石头。两块石头质地差不多,但是其中一块略微好一点,所以就拿这块较好的石头先刻。在雕刻的过程中,石头常常抱怨:“痛死我了,你快住手吧!我不想让你刻了。”雕刻师好言相劝:“你再忍一下,再过两个星期就好了。如果你能忍得下来,。”它听了后说:“好吧,我再忍两天。”结果在这两天中,它还是拼命地喊叫,喊得雕刻师的心都快碎了,最后说:“好吧,那你先歇一会儿。”于是把它放到一旁,然后对另一块石头说:“我现在要雕刻你,你可不能喊痛。”这块石头说:“我绝对会一声不吭,你大可放手雕刻,来磨练我。”雕刻师因为受第一块石头的影响,边雕边问它痛不痛,这第二块石头没有任何怨言。

     终于,两周过去了,,因为雕刻的非常完美,以至万人前来膜拜。来膜拜的人太多,踩在地上尘土飞扬,必须想个办法。有人看到旁边的第一块大石头,就把它打碎铺在地上,这样,第二块石头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而第一块石头就成了万人践踏的碎石。

     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要成为“流俗众”还是“仁者”都在于自己的决定,我们每个人都如一块石头一样,而雕刻师和刻刀就像是人生中所要经历的很多挫折、困难,甚至灾难。


仁 者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我们心存敬意,善于发现,我们周围就到处是仁者了。


在《论语》当中学生形容看到夫子“望之俨然”,远远看到老师非常有威仪,让人家望了就会生起恭敬之心;“即之也温”真正靠近老师跟老师探讨学问,会觉得老师的感觉很亲切。仁德之人都是处处替人着想,处处讲的言语都是要开导人的智慧,所以相处时感觉亲切。



仁者的故事 明朝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关心人民疾苦,不屈不挠地和污吏、大地主恶霸进行斗争,连皇帝也不例外。人称“海青天”。那时候社会很乱,但是只要海瑞在的地方,人民都在排队迎接他,因为海瑞一来,污吏就自己卷着铺盖跑了,念念存心为人民的好官,总是可以感动百姓。

嘉靖皇帝在位时,信任奸相严嵩,二十多年都不上朝处理朝政,一心只顾修仙求道,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海瑞非常着急,他准备了一口棺材,冒死给皇帝上书,在当时看来无异于求死申请书,奏疏中深刻的批评皇帝的昏庸,皇帝看后很生气,说:,别让他跑了!”有人告诉他:“他以死上书,肯定不会跑。”之后皇帝还是把奏疏看了好几遍,一会儿叹息,一会儿摇头,忍不住对身边的人说:“海瑞这个人太忠烈了,我还不至于那么昏庸残暴,我不会杀他!”

海瑞去世时,南京万人空巷,老百姓自己披上孝衣,含泪送海瑞的棺木离去。



仁者待人  三国时有一个叫王烈的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威望。 有一个人偷了别人一头牛,被失主捉住了。偷牛的人说:“我一时鬼迷心窍,偷了你的牛,你怎么罚我都行,只求你不要告诉王烈。”这话传到王烈那里,他立即托人赠给偷牛人一匹布。有人不理解,王烈解释道:“做了贼而不愿让我知道,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我送布给他是为了激励他改过自新。”后来,这个曾经偷牛的人果然金盘洗手,而且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


孔子有一次说:“我死之后,卜商会一天天长进,端木赐会一天天后退。”曾参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孔子说:卜商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而端木赐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和有道德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长满香草的房子一样,时间久了也就不觉得香了,是因为被他同化的缘故;和品行不好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了卖海鲜的店里,时间久了就闻不到臭味了,也被他同化了缘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有道德的人一定会慎重的选择和他相处的人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