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光环下的林妙可也没能躲过校园暴力,我们普通孩子呢?

光环下的林妙可也没能躲过校园暴力,我们普通孩子呢?

2017-10-22 16:04:39

中国第一家儿童素质教育在线平台

为7-14岁孩子提供国际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培养有见识的孩子

前不久,人物杂志推出了一篇专访《母亲谈林妙可:她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东西现在消失了|名人背面》,文中林妙可的母亲提到孩子出名后在学校遇到了一些麻烦:

被孤立,四年级的时候被同学撂倒在操场上,绑着在地上拖,脸全破了;五年级时在同学互评操行等级时被恶意打“E”,老师居然通过了,最后找学校也不了了之。成名后的林妙可在社交媒体的中伤和校园里的敌意里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名人光环之下的林妙可都没有躲过校园暴力的魔爪,那普通的孩子呢?


我们越来越多地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介上看到一起起触目惊心的校园:


潍坊市昌乐一中英才实验学校被曝校园暴力,学生被打并罚站;


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


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

 

我们再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跟我孩子没关系”,事故之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校园暴力离我们并不远,也许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孩子之间的恶作剧,却正让一些孩子默默地承受伤害,而家长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岁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暴力不是偶发现象,目前已呈蔓延之势。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校园的成因中,“日常摩擦”高达55.0%;“钱财纠纷”占比17.5%;“情感纠葛”占15.0%;另有7.5%的是由“偏激心理”引起的。


而校园暴力最本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自身有关,也受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影响,并且正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一般说来,假如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负,情绪上或多或少会有所表露,家长若没有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孩子又不敢主动倾诉,如此发展下去,孩子肯定会缺乏安全感,甚至慢慢变得沉默、自卑起来。




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如何和孩子一起应对校园暴力?


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苏德中老师给家长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鼓励孩子说出心事:当孩子被欺凌时,应给予他支持,并让他知道做错事的人是欺凌者而不是他,勇敢的说出心事与遭遇。


2、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欺凌行为:例如教导绝对不要妥协,应表现坚决果断的态度来面对, 离开现场或向大人求助。


3、增进人际关系:教导孩子正确的社交技巧改善人际关系,结识更多朋友,不仅可减少被欺凌的机会,也可抚平被欺凌所造成的伤害。


4、与专家合作:家长与学校应密切合作,必要时也可寻求心理辅导专家的协助,以矫正孩子被欺凌后的心理创伤。


对于校园暴力,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家长们要提前了解孩子所在校园内外的治安情况,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暴力实例对孩子进行预防性教育,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有一些心理准备;保持从容的心态做好情绪管理。


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要冷静思考,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留下后患。


简单地以吃亏是福的心态来处理这样的事件是不可取的。


就如林妙可的母亲那样,当孩子遇到校园暴力时,只是认为“觉得是孩子自己的事,最好孩子去处理”、“我们避开她就是了”、“我们真的也没办法”,长此以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将不堪设想。


家长不应该因为自身温吞、软弱的性格而一味地逃避或忍让校园暴力,越是这个时候,你的孩子越需要你站在他的前面。




另一方面,以暴制暴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更无法让孩子安然脱离校园暴力的阴影。家长们要学会借助外力,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媒体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若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欺负同学的倾向,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家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现象?

 

关于校园暴力的应对方式,往往因事而异,我们只给出了一些普适性的建议,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


校园暴力伤害可能随时会发生,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给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去面对问题,从而确保孩子在校期间及回家路上都有足够的安全感,尽享愉快的求学时光。


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免受校园暴力的伤害,也希望校园暴力能够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


本文由励铭教育中心原创

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