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道教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尊封老子,为了美化唐皇室,说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內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宋朝以后程朱理学兴起,独立的道家思想基本上不复存在。
道家虽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中国的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正一道形成的标志。明初,官方承认的道教只有全真、正一等两派,天师派以外的符箓诸派,包括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道、太一道等,皆被视为正一派的分支。
正一道奉张天师为首领,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
清微派,主要以内炼为主,附以符箓。其符箓比较接近于神霄雷法。清微派雷法理论,亦类于神霄派。仍主天人合一,内(炼)外(法)结合,而以内炼为基础。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清微斋法》云:“盖行持以正心诚意为主。心不正,则不足以感物;意不诚,则不足以通神。神运于此,物应于彼,故虽万里,可呼吸于咫尺之间。”
明朝以后,道教主要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清微派被视为正一派的分支。
道家邋遢派,据传自张三丰祖师创立,传至启泽散人骆巨方先生已历六百余年。据《明史》纪载: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为其道号,辽东彭州人(今辽东彰武西南人),平时不修边幅,时人称之为张邋遢。这就是邋遢派名称之由来。《启泽散人骆巨方谈邋遢派武功》——然真子著(《武魂》1999年第一期)
内丹术,是道家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现在一般视为道家气功(道家多称“炼气术”)的一种。内丹术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 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身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延长寿命、乃至成仙、长生不老之目的。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真人”、“ 至人”、“ 圣人”的修炼境界,以及“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精神不散”、“ 积精全神”、“ 移精变气”等修炼、疗病方法。“移精变气”可以看作是后世内丹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一类的方法。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
内丹功,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其理论思想与中医思想不谋而合,经过丹能在经络里的不断疏通,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具暖”高质量生活状态,其修炼步骤是“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从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见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金丹大道了。
外丹术或炼丹术,是中国的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也是化学的雏形。同时它也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外丹术包括了黄白术,也就是炼金术。最早是通过炼制铅、汞等药物来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开始称作金丹,后来为了与内丹相区别,而称为外丹。相信外丹术的人认为,丹砂可以反复变化,黄金可以永久,因此用他们制成的丹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炼制外丹,是通过各种秘法,烧炼成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
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近代陈撄宁先生云:“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在虚空中寻求。”“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修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李道纯云:“外阴阳往来,则外药也。内坎离辐辏,乃内药也。”《天仙正理》认为内药、外药皆原本先天祖气,所谓外药,是指“祖气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内,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成还丹大药,“全不着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气而已。”
外丹也可指道家法术如符箓、雷法等。外丹术形成于道教形成以前. 道教出现以后,成为道士实现长生不老的手段之一。
炼(外)丹术在唐朝发展最盛,外丹术或炼丹术是中国的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也是化学的雏形。同时它也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重要的炼丹术文献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此外葛洪和陶弘景也是著名的炼丹家。
吕洞宾,原名吕喦(喦或作岩、岩),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县招贤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阳祖师之一、钟吕内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托梦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理发之神,亦有医神、武神与财神的性质。
陈抟(872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 希夷先生”,常被视为神仙,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主张以睡眠,休养生息,时常一眠数日,人称睡仙。相传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皆为陈抟之创作。
张三丰,(1247年5月15日~1458年)武当派开山祖师。名全一,又名君宝,字君实(一作“君宝”),号玄子,以其不修边幅又号邋遢。传说生于宋理宗淳祐七年,福建邵武人,本名通,字君实或君宝。南宋、元朝、明朝时的道士。通儒学、善书画,工诗词,元世祖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县令。曾游宝鸡山中,遇三山峰,挺秀仓润可喜,自号三丰子。
高虎臣真人(1816年~1952年),136岁。道号"紫霞真人"有高深的武功和道家法术,一生无有派别之争,无有门户之见,曾在佛道儒三家传艺,被武林人所赞颂。
终南山隐仙派传人道号“无名仙人”。其年代不详,一八二一年云游回山途中,在河北高阳县高家庄,将五岁儿童高虎臣抱走带回终南山中。传其道家秘术,道家医药法术等。三十年后,高虎臣开始云游各地访友,隐居修炼,治病救人。曾经在青城山,峨眉山,昆仑山,武当山修炼。在青城山遇高道传邋遢派太极拳法。《近代玄门高道——高虎臣》 桂理恒着
真人: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真人”的境界,《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道家学派的《庄子》一书中亦有真人的描述,如《逍遥游》:“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天下》称:“关尹、老子古之博大真人。”
道教祖师多称为真人。道教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 知名的仙人钟离权称“正阳真人”、吕洞宾称“纯阳真人”、刘海蟾称“广阳真人”,其余全真道祖师王重阳、马丹阳、丘长春、张伯端等均尊为“真人”。正一道张天师,在明代改敕“正一嗣教大真人”。
的无量寿经中也有真人的说法。
二、关于《原始太极拳法》
启泽散人骆巨方谈《原始太极拳法》:
今生有幸,拜在道教正一教清微派,第十五代传人,安字志(声)远道长膝下。承蒙恩师器重,遂将道家邋遢派功法,倾囊相授。此功法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内丹功、外丹功、医功(针脉、制药)以及各种拳术、器械等等。特别是拳术、器械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炼法,皆与世人截然不同。有着明显的区别及独到之处。
本人几十年来,苦研精修。总结出受益最大者,当属《原始太极拳法》。神感体悟,深知此拳,微妙玄通,博大精深,非同一般。
据老拳谱上记载,此拳法最初,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轩辕黄帝,根据蛇和喜鹊相斗,时的形态所始创的。距今有五千年历史了。
在原来老拳谱上,对此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其原文是这样的:“黄帝隅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援。鹊攻中,首尾连。黄帝一见非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此拳法后来,经过历代真人、祖师的逐步充实和完善。最终,才形成今天这样,有动、有静、有快、有慢、有刚、有柔。既有养生,又有技击,完整系统的拳法。
老拳谱上记载着,拳中很多动作,都是根据各种飞禽走兽的形态,加以创编。例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倒撵猴、鹢鹤斜飞等等。关于这方面写的非常详细。例如:某个动作,是由那位真人,在何年、何日,什么地方,根据什么所创编的,全都记载的清清楚楚。光是历代真人画像,就有近百幅。万分痛惜的是,。
老拳谱上还记载着,过去有好多位真人,曾经在此拳的基础上,演变出多种拳法。如呂洞宾祖师,曾创编了“吕氏太极拳”;陈抟老祖,曾创编了“华山太极拳”;张三丰祖师,曾创编了“张氏太极拳”,其它还有“云房太极拳”、“ 戊已太极拳”、“ 龙形太极拳”等等。
“原始太极拳”传至道教邋遢派时,即被尊为本门派的主要功法,从此代代相传。清朝未年,峨嵋道人高虎臣,被李鸿章从青城山,接到北京,任贴身镖师。满清覆灭以后,我师爷就在哈德门外,火神庙住持。在此期间,曾收了几个俗家弟子。从那时起,“原始太极拳法”,才开始注入社会。在此之前,几千年来,此拳一直是在道教内部民秘密传赐,世俗难以问津。
如今,为了使此拳不致失传,得以发扬光大。作为“邋遢派功法”的一代掌门人,重新编写此拳谱,这个历史使命,我是责无旁贷。虽然已是竭尽全力,限于本人才疏学浅,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新拳谱中,肯定会有许多不到之处,还望诸位道长、道友,及各门派的老师们,多多海涵!
启泽散人 骆巨方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十日
(来源:本文摘自《百度文库》,图文综合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