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这种东西不能纵容,一旦有了开头就会无限期的延续下去,比如前两个月十几号才更新书单的我……于是我要下定决心扼制它,所以尽管十一月只正儿八经看了两本书,我也来写书单了……
NO.1 《唐朝穿越指南》 森林鹿
“如果中国历史上的唐朝,特别是安史之乱前的初盛唐时代,被你们列入了穿越目的地名单里,请关注这个系列的小短文。 在当前无良历史剧满天乱飞,各种史实错误层出不穷,广泛误导大众的情况下,这些小文将尽量减少你们穿越到唐朝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惊诧、失望、郁闷、欲求不满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会使您避免做出一些危及生命的举动。 当然,由于唐代是一个社会制度变动剧烈的时期,文中所提到的各种事物也随时间不断发展变化,再加上我的水平有限,填坑很懒,文章篇幅不想弄太长,就不可能详细全面地加以叙述。这系列文章的内容,只能保证涵盖到唐朝事物60%以上的面貌,如果您穿越过去后,不幸遇到了那40%并因此发生了不愉快事件,我深表同情,精神支持,概不负责。”
“一锅新蒸出来的黄澄澄的小米饭,现杀的放养土鸡肉或煮或蒸,如果自留地里种着菜,薅一把韭菜或者豆叶烫一烫,再配上自家酿的浊米酒下饭,这就是最典型的唐朝农家饭啦。如果您穿越前认真培训过,边吃饭边吟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就更有风味了。”
“现在我们用“东西”这个词代指世间万物,其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是指唐长安的东市、西市,二市里包罗万物,所以买什么都是买东西。”
这是一本在壹周里提过的书,是一本很有趣又很有用的书。
作者森林鹿利用时下流行的“穿越”形式来讲述在唐朝的生活,小到衣食住行、日常用语,大到婚姻嫁娶、考取功名,都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告诉你穿越小说可都是信不得的。比如说
晚上想出门?不行!
大晚上想吃面?没有!
想独自上街偶遇男神?门儿都没有!
虽然一直说唐朝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朝代,那也只是相对于前后两朝而言,当时的一些制度现在看来还是十分严苛的,稍不留神就要掉脑袋的!
NO.2 《虚无的十字架》 东野圭吾
“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
“到底有谁可以断言,,就可以改写归正”,把杀人凶手绑在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上,到底有什么意义?”
“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就是虚无的十字架,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
,就是这个凶手再也无法杀害其他人。”
“死刑很无力。”
是的,又是东野圭吾,日本作家里我最喜欢他,不仅仅是故事精彩,对于人性的揣摩和社会的把握也是令人钦佩。
这本书是李馨女士的推荐,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社会学的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每人说一个社会问题,我立时想起了前不久承德16岁少年灭门案,以及东野圭吾在《彷徨之刃》中对青少年犯罪的描写,便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彷徨之刃》与《虚无的十字架》都有涉及青少年犯罪,前者是以此为引子,引出了一个父亲对于当前法律包庇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声讨;后者则是讲述了一对中学情侣在二十一年前杀死自己的孩子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
在《彷徨之刃》中,受害者的父亲极力主张严惩青少年犯罪,甚至不惜自己去追踪犯罪的少年,那个始终不知悔改的少年的确让人心生恨意,最终的悲剧结尾也让人十分遗憾。
而在《虚无的十字架》中,律师却提出了“死刑很无力”的观点,因为判决死刑并不意味着犯下罪行的人会因此悔改,他们也许只是认为这是自己的命运,对被害的生命依然麻木不仁。
关于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学界一直有讨论,但是到底是应该严惩还是相信他们可以改过自新,没有人能下定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所有犯下罪行的青少年们能够真心悔过,能够明白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我相信,这比所有的刑罚都有用的多。
以上,就是十一月的书单啦~虽然只看了两本书,依然受益匪浅。
前天去听止庵老师的讲座,他说读书要心中存“疑”,我十分认同,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由一本书引发无数的思考和疑问,再沿着这些去追寻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让我们一同进步吧~
韩陌的浮生记
如果我多一张船票
你跟不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