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风匣
文/童世钰
童世钰 吃一顿柴火饭难吗?
说难也不难,只要你到了村庄,就有可能吃到一顿可口的柴火饭,不过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再也吃不回儿时的味道!
小时候爱贪玩,放了暑假,玩的不知天昏地暗,直到肚子里打起雷来,才知道家是最终的归宿,夜幕降临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炊烟,有家的浓烈,有家的稀薄,炊烟也跟人一样,喜欢串门,你跑到我家,我跑到你家,嗅一嗅再跑出来,这样整个庄子都是每家每户的味道。
一说起做饭,人们想的都是干柴猛火,没错!猛火烧出的饭菜味道错不了,可在我的记忆里硬柴都是留给硬菜的,逢年过节煮点肉,蒸个馒头的时候才会点燃硬柴,而这时候烟囱里自然翻滚出浓烈而厚重的炊烟,这股烟会飘好远,甚至还可以吹到你的某个亲戚家。当然这是逢年过节,倘若在平时,炒点素菜也费不了多少柴禾,两三把麦草,轻轻抽拉一下风匣,一顿简单的农家饭上桌了。
何谓风匣?
风匣只是土名,学名叫风箱。从外形上看,风匣就象是一个长方形木头盒子,盒子有时也称之为在匣子,所以把风箱称之谓风匣。风匣就是做饭时用的“鼓风机”,一拉一推把风送到灶里,吹得灶里的火呼呼作响,火头旺饭才能做熟,菜才能熬好。因此,风匣是那时候家家户户必备的炊具。
小时候家里柴火紧张,有硬柴也舍不得用,烧茶做饭就用一些碎草,烂树叶,点燃后轻轻拉动风匣,火苗立马蹿了出来,啪啪啪啪……干透的碎叶立马燃烧起来,火苗贪婪的舔着锅底,不一会功夫一锅翻滚的茶水烧好了。
现如今,我离开了村庄,再也见不到啪啪作响的风匣,不过我在想,即便我依旧生活在村庄,我还会使用那古老的工具吗?
家里的风匣还静静的蹲守在厨房里,如果说镰刀是麦田守望者,那摆在房顶上的硬柴又何尝不是风匣的守望信使呢?
多年未回老家,一次去老家收拾点旧物,忙惯了的庄稼人终究闲不住,收拾停当后,母亲又忙着收拾厨房里沾满的灰尘,而我却闲庭信步地在院落里怀旧……
啪啪啪啪……
几声清脆而浑厚的响声从厨房传来,这个久违的声音太熟悉了,我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听到这个声音了,但刚才那短促的啪啪声足以让我浑身的骨头为之铮铮作响。我三步并做两步冲进厨房。 “妈,让我来”!
风匣的拉杆通体黝黑,我以为早都不能用了,但没想到用起来依旧顺手,灶里的火苗见了阔别已久的锅底,仿佛看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
火苗呼呼乱窜,风匣岿然不动。此刻我觉得燃烧的不是火焰,燃烧起来的是我迷失多年的乡愁,还有风匣多年静默的守候。
—微信号:qhds2014—
童世钰,贵德人,文学爱好者,《青海读书》治懒组写作训练首期学员。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请扫描关注青海读书
原创作品,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