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十里文化生态长廊』创意描述
作者按:近日去鹿邑讲学,有道友告诉我:“你十二年前关于老子故里『十里文化生态长廊』的创意县里已决定重新实施,虽然这个决定来的晚了点,但你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篇旧作写于 2005年5月,当时经鹿邑四大班子讨论通过,并通过专家论证,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当中,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搁浅了。 今天翻出旧稿一字不改重发,以作纪念。如果今天重新创意,会有更多新奇的想法。
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和“永远不落的太阳”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文化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的拉动中也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北京以故宫吸引全球游客,敦煌以壁画广结探古良缘,洛阳以牡丹推销九朝故都,淮阳用姓氏拉动旅游人气……孔子的故乡曲阜,以儒家文化为依托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出一座因人而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近两年来,鹿邑县委、县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打造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太清宫到明道宫『十里文化生态长廊』的开发便是这若干举措中的一项重大抉择。对于老子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对于鹿邑历史文化名城的打造,对于鹿邑区域经济的牵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鹿邑是一个文化大县,其文化标志之明确,文化积淀之丰厚,都是得天独厚的。一个名胜风景区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是一个景区的灵魂,一个景区的品牌,一个景区的无形资产。作为世界一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道祖老子的诞生地,鹿邑的主题文化定位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有儒释道三家,释家文化即佛文化是泊来文化,本土文化仅有儒道两家。道家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儒家文化。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鼻祖,他写了被称为“万经之王”的五千言《道德经》。道家文化是鹿邑的文化主题,是鹿邑“文化兴县”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是立身之本,文化是发展之源,这是鹿邑文化旅游产业规划设计的灵魂和精神归宿。道家文化是参天地、赞化育、贯中西、通古今的大学问,是东方智慧的结晶。目前古今中外《道德经》的译注本已有两千多种。《道德经》已成为除《》之外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本书。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不同肤色的学者专家和普通百姓步入这一古老神秘的殿堂,去探求科学奥秘,寻求文明源头。道家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子故里『十里文化生态长廊』的定位是通过独特的文化景观建设来体现老子故里鹿邑是道家文化发源之地的总体理念。
『十里文化生态长廊』的总体构想是:在县城明道宫至太清宫之间的运河南岸,用一条蕴藏着丰富老子文化内涵的文化生态长廊链接起来,从而使整个鹿邑道家文化的八大景观连为—体。从老子诞生到道学思想的形成,从道家文化的传承到道家文化的发展,从道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到道家文化对当今和今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让诸多旅游产品综合体现老子文化的深邃积淀,体现老子故里鹿邑是道家文化的摇篮,道家文化发源地的文化旅游主题。使鹿邑的文化旅游产业更具完整性、更具系统性、更具连续性、更具参与性,具有更多更好的卖点和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十里文化生态长廊』的总体景观形象定位是:以文化为主导,以绿化为衬托,以独特景观为支撑,以培厚道家文化根基,散发道家文化气息为主旨,以提高景区文化品位,打响旅游品牌为目的,努力打造一个充分体现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的田园诗般的文化生态园林群。
具体说『十里文化生态长廊』以三线六景的完美组合,形成一条自然生命盎然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长廊。三条线:第一条线是运河南岸,自东环路至太清宫中间,往南普遍开扩18米,打造串连六组景观的绿色生态线;第二条是顺县城至太清宫八十一根灯杆上装制老子八十一章道德经匾牌的空中明灯文化线;第三条线是以公路两侧两米宽的紫色花木所形成的紫气东来色彩线。六个园由东向西分别为:圣谕园、希夷园、百道园、道祖园、施道园、百咏园。
第一条线是沿311国道运河南岸,自东环路至太清宫中间,往南普遍开扩18米,其间串连六组景观的绿色生态线。绿化带以本地桃、李、枣树、槐、榆、松、竹、梅等花木,以及四季花草,配以曲径、流水、草坪、花坛、石桌、石凳等组合而成人工景观带。用绿化美化来改变道路河流景观,在郊区农田的大背景中形成一个春季万紫千红,夏季树阴浓郁,秋季层林尽染,冬季松柏傲霜的令游人流连忘返的田园诗般的独特园林景观。生态林中的河卵石曲径两旁,散落老子石刻警句若干,供徒步游览者玩味。
第二条是顺县城至太清宫八十一根灯杆上装制老子八十一章道德经匾牌的空中明灯文化线。我们在考察中发现,从鹿邑到太清宫的一行路灯恰巧是八十一盏,灯杆八十一根,与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暗合,真是玄妙神奇得连当初的建设者们也不会想到。由此产生如下创意:以铝板喷深黄漆成竹简状,彩喷紫色楷书字体,制牌八十一块,刻《道德经》八十一章警句,悬挂于八十一根灯杆之上。寓意八十—章《道德经》像八十一盏明灯一样,照亮十里文化长廊,同时也照亮两千五百多年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
第三条线是在县城至太清宫311国道两侧,各种植两米宽的紫色花木,从而形成的一条十华里长的紫色长廊。紫气是一种祥瑞之气,道家解释为阴阳二气的合称,因此国人历来把紫色看作—种非常祥和、祥瑞的色彩。十里紫色长廊建成之后,令人置身其间,不禁想起老子“紫气东来”的故事,寓意老子从他的诞生处太清宫一路走来,紫气东来,紫霞满天。游客到此—游,也会被一种祥瑞之气所笼罩,会给人带来好运气。
六园由太清宫向鹿邑县城方向顺序排列分别为:
(1)圣谕园:鹿邑这方古老而又神奇土地,历史上曾引起历代帝王的倾情关注。圣谕园置于『十里文化生态长廊』最东头,与太清宫相对。该景观主题建筑为一圆形碑亭,碑亭外底座镶嵌历代皇帝对老子及太清宫、明道宫、《道德经》的十八篇诏令、谕旨。主题绿化为松柏、草坪、石桌凳等。
圣谕园的主题创意是通过历代帝王的诏令和谕旨来真实地再现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历史地位和太清宫、明道宫、升仙台等建筑群的昔日辉煌,同时也填补了老子文化产业中的一项资料性空缺。
(2)希夷园:希夷即陈抟,因陈抟为道家文化发展和传承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一位道家文化的“里程碑”式人物。陈抟出生在鹿邑太清宫镇陈竹园村,而陈竹园就在此园的旁边。希夷园主体建筑为一六角碑亭,内置横方碑一通,正刻陈抟、赵匡胤华山对弈图,背刻陈抟简介。东西置石山两座,一为“武当修真”,一为“华山高卧”。 希夷号称“睡仙”,园内置不规则石九方刻陈抟《爱睡歌》和陈抟诗词及陈抟手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等,主题绿化树种创意为铺地松,以象征“松也常睡”之意。再配以竹林及其它花草、石凳等。
(3)百道园:该园主题建筑为一大型仿古影壁,外镶嵌青石板,上刻不规则排列的各种“道”字一百个。面对311国道一面刻中道协闵智亭会长手书绝笔大“道”一个,周围布若干小“道”,以造成玄妙之感。园内布以曲径,石鼓石凳等,其间以不规则石刻文化名人题写的“道”字若干,并预留空白石若干,以备名人来此观光书写“道”字并随时刻制,以此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和吸引力。
此园主体绿化为紫色树种,如紫叶树、紫竹、紫色花草,以彰显道家文化的主体色调。
(4)道祖园:道祖园是六组景观中规模最大的主题景观,建议在原南北十八米的基础上再扩大三十米,东西以五十米左右为宜。道祖园,顾名思义,以道祖老子为设计主体。园林北面靠河边处,立一弧形紫石浮雕,东西向,浮雕正面以老子出生,老子为官,设馆传道,孔子问礼,紫气东来,老子著书,老子升仙等故事作为内容,以介绍老子生平及其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体现出老子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石雕背面阴刻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老子传》原文,以示老子之真实、伟大,和老子出生地在鹿邑这一千古不争的史实。寓意老子生于此,道源于此,道家文化摇篮在此。浮雕高低、长宽尺寸设计人员可根据园林整体布局和内容多少而定,但尺寸之数理一定要用三或三的复数,与道家数理相合。
浮雕前以青色花草为阴鱼紫色花草为阳鱼组成青紫太极图;园林中间塑变形青牛一头,头朝东,无人骑,与太极图、浮雕形成一组完美景观,可供游人从远、中、近景观赏和留影,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性。景观两边建《老子书场》和《老子精品屋》各一座,老子书场以民间曲艺形式歌颂老子,精品屋售旅游纪念品并负责景区看护。
园林南半部配以九曲溪流,小溪以不规则石两边堆砌,水泥铺底防渗,溪上修石雕栏杆,小拱桥三座,中间较大,溪边以太湖石堆砌假山若干,并刻“上善若水”不规则石碑,周围配以青牛式石凳,供游人小憩之用。门口用不规则石刻“道祖园”三字,背刻“道祖园记”,也可独立为景,也可与青牛、阴阳图、浮雕组合为一体。
(5)施道园:该园主建筑为一六角碑亭,仿古建筑,内树横方碑一通,正面刻老子施教于庄子、列子、亢桑子、尹文子、鬼谷子等弟子白描画像,背面刻对诸子简介。以示诸子对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传承所做的巨大贡献。组景之中,树若干老子《道德经》警句石刻。
此园以桃树、李树、杏树为主体绿化树木,寓意诸子系老子弟子,老子桃李满天下。园内配以松、柏、花草、曲径、流水。组景之中,树老子及诸子警句石刻若干。
(6)百咏园:百咏园置于311国道与东环路交叉口东南,为县城东第一组景观。也是六组景观中第二大主题景观。本景观以刻制历代文人学士对老子的诗咏100篇。主要包括李白、杜甫、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郑板桥等。以示老子的社会历史地位和对中华文化之巨大影响。
该景点以圆形为其设计理念。第一“园”为水泥柱体露天环形长廊,长廊下有栏杆,游人可在廊中漫步,也可小憩,长廊以紫藤,凌霄,葡萄,亚腰葫芦,本地梅豆等葛藤植物覆盖,形成绿荫环廊,以示老子哲学思想涵天覆地。
第二“园”为诗咏碑园,以不规则石刻碑,以古诗为主,也可融进现代伟人、国际友人赞老子碑数通,围以中园。其碑可单独为景,也可漫步露天长廊逐一观看。
第三“园”以数组松、竹、梅组成,以示文人君子之风,并配以六十四个石凳,与道家六十四卦数理相合。石凳与松、竹、梅、花草要巧妙配合。
园中间设假山一座,雕青龙吐水。因其景在鹿邑城东,左为青龙位,以示鹿邑是道家文化的活水源头,给鹿邑也给游客带来好运。整个园林以圆形为主,与道家“无极图”暗合。此园应体现两大特点:一是雅,文人之风;二是离城较近,供人游乐、健身、活动。为此,可在其外另辟开阔地两片,建“逍遥园”和“如意园”各一处,“逍遥园”供儿童玩耍,“如意园”供老年人健身。逍遥和如意均有着丰厚的道家文化内涵。
景区建设有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运河治污。311南岸运河必须彻底治理。水乃景区之灵气,如果一河臭水的现状得不到根治,『十里文化生态长廊』就失去了基础和大背景。二是景区小桥。由311国道通往六个园区的小桥现有三个可以改造利用,有三个园区需重建。小桥的造型要或古朴或现代但要有艺术感,要成为景区一道靓丽景观。小桥命名要数理吉祥,简洁易记,既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又有鹿邑的文化特色。而且叫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解起来吉祥,品起来有味。桥名待设计完成之后再定。三是南岸树种。沿运河南沿种植三行树,一行是倒栽槐,此树属本地树种易成活,造型美观大方,树技倒垂体现老子逆向思维方式。倒栽槐,谐音为怀,寓意怀古,怀念老子。一行是松柏树,最好选易成活的本地树种,冬夏长青,绿化美化与倒栽槐形成互补。松柏寓意道家文化万古长青。另一行为枫叶或紫叶树,以供秋季观赏。四是园区护栏。考虑到六个园区均与乡村太近,为更好保护均须建透绿式仿古护栏。护栏形状为老子赶山鞭。栏内均栽植—圈倒栽槐和松柏树。五是主体色调。整个文化长廊中的建筑以青灰色砖石为主,与老君台、太清宫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建筑的主体色调。要用最佳创意、最佳设计、最佳材料、最佳施工,真正打造成文化内含、工艺价值和艺术品味相统一的新文物。
通过三线六园和小桥流水的打造,—河清水为十里长廊赋予灵气,绿化美化为十里长廊增添生气,文化景观为十里长廊聚起人气,旅游产业也必将为鹿邑带来财气。
天上有颗鹿邑星,地下有座太清宫。『十里文化生态长廊』建成之时,正赶上2005至2008年世界为中国文化“大开盘”埋单的历史机遇,以老子为主题,把影响贯穿东西;以文化为纽带,把魅力撒向南北;以旅游为桥梁,把游人拉到鹿邑。老子故里『十里文化生态长廊』必将成为一个从骨子里透出道家文化的性格的独一无二的新型大型景观群,成为天下无双的道家文化游的旅游孤品。再加上太清宫、明道宫和城区若干景观的陆续告竣,鹿邑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必将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全世界华人朝拜道祖和研究道家文化的旅游胜地,成为全世界研究东方古老文明的一方热土,同时也成为海内外投资一方宝地。老子己成为世界的老子,鹿邑也必将成为世界的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