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西游记》的佛学:孙悟空象征着什么?

《西游记》的佛学:孙悟空象征着什么?

2020-09-05 15:03:02



《西游记》第十四回的标题是“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心猿,指的就是悟空。在这一回中,悟空随师父前行,突然闯出六个贼人,这个六个贼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悟空一顿乱棍,把他们都打死了。唐僧见状,埋怨悟空没有慈悲心。悟空受不了唠叨,一气之下跑到了龙王那里。在龙王的劝说下,又回到唐僧身边。此时唐僧得到了观世音变现的老母的金箍儿,给悟空戴上。悟空从此再也不敢肆意妄为,因为唐僧嘴里会念紧箍咒。


从佛学的角度来看,这段情节是有深刻含义的。大乘唯识学认为,没有离开心的外境。一切的一切,都是唯心所现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仿佛六面镜子,把外界的环境反映到心,心执着于外境,被外境所转,从而生起种种幻相,这就是迷,心不为外境所动,这就是觉悟。到了后来,佛法甚至认为心即是佛。比如净土宗(《无量寿经》)认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典型的如来藏思想。《西游记》第十四回开场诗也说:


“佛即心兮心即佛”。

了解了这些佛学常识,我们就能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这里把悟空比喻成“心”,人的心如猿猴般变化无常,正所谓弹指间十万百千念,念念相续,不得停歇。而把“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这个六人比喻成贼人,他们其实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化身,他们把外境“偷”到心里,所以称他们为贼人。把这个六根打死,也就是心不被外境所动了。


证明悟空是“心”,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看悟空的师父居住的地方,正是“斜月三星洞”,“斜月三星”不正是汉字的“心”吗?悟空的师父教给悟空的最高的功夫就是心法。


《西游记》第三十回、第三十六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六回、第五十回、第五十六回、第八十三回、第八十五回和第八十八回等标题都有“心猿”二字,可见心猿是悟空的真正代名词。


我们再大胆推断一下,唐僧念的紧箍咒,可能就是类似《心经》中的咒语。按照佛学泰斗印顺法师的观点,般若是最高境界的咒语。用《心经》来管束“心猿”,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第十九回乌巢禅师向唐僧传授了《心经》并说“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按照乌巢禅师的说法,《心经》不仅是的根本,也是道教的总经。“修心”,也是整个《西游记》的一条线索。


玄奘到印度取经,学的也是瑜伽行派的思想,回国创立法相唯识宗。整个瑜伽行派,就是唯识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