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历史的一周|来一场科幻冒险之旅

历史的一周|来一场科幻冒险之旅

2021-04-18 10:57:31

 Mon.

Tues. 

Fri.

Year      Sun.

THIS 

WEEK•

3.19 to 3.25

  Wed.

Thur.

   Sat.

3月19日

1958年  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逝世

1966年 《音乐之声》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

2000年 中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在北京逝世

3月20日

公元前43年 罗马诗人奥维德出生

1727年 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逝世

1828年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出生

1872年 中国清代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曾国藩去世

3月21日

消除国际日

世界儿歌日  

世界睡眠日 

世界林业节

1685年 德国作曲家巴哈巴赫出生

1839年 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出生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832年 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歌德逝世

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工厂的大门》在巴黎首映

1956年 马丁·路德·金因抵制黑白分离被判有罪

1991年 《与狼共舞》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1749年 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出生

1904年 美国奥斯卡影后琼·克劳馥出生

1952年 法国画家劳尔·杜飞逝世

1998年 《泰坦尼克号》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103年 中国南宋杰出的将领岳飞出生

1905年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逝世

1923年 中国文学翻译家草婴出生

1980年 中共中央将“出口特区”定名命名“经济特区”


3月25日

1881年 匈牙利音乐家贝拉·巴托克出生

1918年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逝世

1955年 中国著名画家黄宾虹逝世

1976年 著名家、

1998年 常昊获首届乐百氏围棋赛冠军

2004年 中国柔道元老刘玉琪逝世



这周我们的主题是

一位科幻小说的鼻祖

他的作品老少皆宜

可以当做冒险游记

却又真实考据

他就是


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代表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儒勒·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游历作品,很少出去远行,这就和他的家庭背景以及童年经历有关。

他出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小凡尔纳背着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开往印度的大船当见习水手,准备开始他梦寐以求的冒险生涯。不过由于发现及时,父亲在下一个港口赶上了他。这次以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告终的旅行换来的是更为严格的管教,他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这使他彻底丧失了成为冒险家的可能性。当然,蔚蓝色的大海在心中的形象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作 品 风 格

他的小说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乐观主义”,即认为“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将其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科学幻想体现在其小说之中,通过对一系列的探险和冒险活动,来体现大自然的美景和科学的幻想。



1.惊人的想象力

读凡尔纳的小说,我们会觉得凡尔纳肯定是个了不起的旅行家。而《凡尔纳传》却告诉我们,尽管儒勒·凡尔纳喜欢旅游,但他绝大部分关于自然环境的描述都来自于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抽象能力,“这种能力使他通过想象能置身于他要展开人物的地点”,甚至一些小的细节都能在他丰富的想象中变得清晰可见。

竟有探险家曾认为他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是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志”,而他在《气球上的五星期》中关于尼罗河源头的精确描述也让一些学者迷惑不解,因为当这部小说发表的时候,欧洲的学者们才刚完成对这个地区的考察。

2、超前的预见性

凡尔纳对他所处时代的科学成就特别敏感。在半个世纪中,“他求助科学以证实他的幻想,并将这种幻想升华到将来某一天必定能实现的方案高度”。

他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了50年后甚至100年后才实现的科学成果:

穿越非洲变得轻而易举,人们也可以深入到海底和地壳深处,甚至登上月球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现实。

《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比罗勃夫工程师制造的潜水艇早10年。

在《征复者罗比尔》中,出现了飞行器“信天翁号”——在小说的情节中,它的出现很像今天的UFO。

虽然他没有提供制造潜水艇、钻探机、航天飞船等新机械的方法,但他却比科学家们更早地提出了对某种新机械的上天、入地、下海等功能的需求。

3.科学精神

凡尔纳对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天文学等一直都具有非常浓烈的爱好,同时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

凡尔纳的想象不是闭门造车,而总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资料和科学考证的基础之上。比如,在写作《从地球到月球》之前,他曾经反复测算了发射太空船的弹道,甚至还向教授高等数学的堂兄请教。正是这样,他笔下的情节尽管非常的离奇,却总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与可信。

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曾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4.寓教于乐

凡尔纳创作每一部作品时对自己都有要求,他的作品都经过周密的构思。他的作品把他在旅途中、阅读中,或生活中的经历、见闻、知识融会贯通串在一起,读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消遣,而且上了一节生动形象的地理历史课、科普知识课。

例如凡尔纳代表作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中的《神秘岛》,书中涉及到了冶金学、爆破学、工程学、水力学、动植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等,读完后受益匪浅。

凡尔纳被人们称赞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包括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星际航行技术的奠基者齐奥尔科夫斯基,都曾经生动地论述过,他们正是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的引导下,走上科学创造道路的。如:

潜水艇发明者之一,美国青年科学家西蒙·莱克在1897年建造了“亚尔古”潜艇。莱克在自传的第一句话便说:“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飞跃北极的海军上将伯德、气球及航海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无线电发明者之一的马可尼,在谈到他们的创造发明时,都说是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中受到了启发。


代 表 作

这六本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几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世界》、《气球上的五星期》,这些书如果大家想看或者温故的话,图书馆都能找到哦!

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

——凡尔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