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
文|三声记者 李威
不久前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引爆了“不会再请专业编剧”的炸弹,尽管经过多番澄清,阿里在IP开发上的急躁还是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如今,阿里推出“光合计划”,准备开发名气小的网络作者,由阿里文学牵头共同培育开发。
在读者和网文作者看来,阿里文学的“光合计划”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对作者来说,阿里的“光合计划”将围绕IP的培育和衍生展开,包括了“中短作品曝光计划”、“精品阳光扶持计划”、“IP联合培养计划”、“IP联合开发计划”等众多计划,从网络小说的传播、IP联合培育及IP衍生开发都给网文作者提供了更多权益。令读者感兴趣的是阿里文学可能给网络文学带来的免费时代。
“未来网文完全免费,依靠IP衍生来获取利润也并非不可能,甚至网络文学可能进入免费时代。”阿里移动事业群阿里文学业务分管总裁梁捷认为,传统网络文学依赖长篇小说付费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网络文学的发展,以IP为核心的新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是大势所趋。
今年5月,阿里文学在首次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将以移动阅读为突破口,推动开放版权战略。但是,在已经掌握了众多IP和大量优质作者的腾讯和中文在线看来,阿里文学提出的这个想法其实没有什么吸引力。
阿里指出,网络文学平台各自封闭独立,造成IP培育效率低,但这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吃不到糖的小孩在和吃糖的小孩强调糖吃多了会得病,大家分享才更好。为了开发IP,BAT三家都在布局影视、游戏、娱乐等行业,手握版权就相当于掌控了IP开发的主动权,谁又会傻到把主动权分享出来?
阿里文学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光合计划”已经显现出甩开平台,专注讨好作者的倾向。
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表示,目前业内一些文学平台在IP开发上“吃”完作者“吃”第三方,最后把风险丢给别人,这种做法很难持久。阿里文学希望牵头作者和第三方平台,以合理的价格一起投入资源和一起分担风险,从IP开发的早期就联合起来,共同做大蛋糕。
《小时代》、《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大量网络文学作品衍生影视剧大获成功,但这些作品多是五年至十年前就已成名的作品。阿里文学希望用“光合计划”中的“中短作品曝光计划”、“精品阳光扶持计划”来突破这一瓶颈,造出一批新“大神”、新“IP”。
新IP衍生的商业模式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开放合作,才能让IP的培养效率和衍生价值最大化,而在内容方面缺乏话语权的阿里文学,并不是这个理念最合适的推动者。
阿里文学的优势在于渠道。目前阿里文学平台拥有书旗小说、UC浏览器、神马搜索、PP助手、天猫图书等入口。其中UC书城依托的UC浏览器作为移动端的超级App,其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1亿。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移动阅读APP用户活跃率方面,书旗小说也位列前三。
而网络文学的根基却是内容,阿里文学在内容上其实已经失去了先机。
腾讯用50亿收购了盛大文学后,阅文集团囊括了起点、创世中文、小说阅读网、晋江文学城、起点女生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云起书院等众多网文爱好者熟知的网站。
中文在线聚拢了 17K、爱看书网、四月天读书网(17K 女频)和书香中国等网站,内容实力也不容小觑。速途研究院《2015年Q3网络文学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在网络原创内容中,阅文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原创基地占比92.2%,而阿里文学仅占1.1%。
不同于一般商品,网络文学成功更多的源自读者对内容的喜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可控性并不高。就像著名制作人白一骢说得那样,读者对作者的了解需要有个过程,写字是成本很低的事情,网络写手一开始是业余的,靠内容征服了更多读者,靠内容慢慢把自己培养起来。这样的内容试错成本才会小,才是大家愿意买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