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拉尔《叙事话语》读书笔记
01
首先确定一下我们后文会经常提到的三个概念:
故事,指真实或虚构的事件
叙事,指讲述这些事件的话语或文体
叙述,则指产生话语或文本的叙述行为
02
在故事中,几个时间可以同时发生,因此故事的时间可以是多维的。但在叙事中,叙述者不得不打破这些事件“自然”的顺序,把它们有先有后地排列起来,因此叙事的时间是线性的。故事与叙事在表现时间上的不同特点,为改变时间顺序达到某种美学目的开创了多种可能性。
这种,“打乱事件年代顺序的现象,并与构成故事的各条线索之间连贯、交替或嵌入产生关系”——时间畸变。(当然,可能还包括阅读时间和写作时间,但这已经超出了文本分析的范畴,暂且略过不提。)
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即“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这种双重性不仅是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例如,主人公三年的生活用小说中的两句话或电影“反复”蒙太奇的几个镜头来概括,等等。);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
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换成另一种时间。
其实,在西方的文学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从时间倒错作为故事开端的传统。说到这里…其实我推荐大家可以去读一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纪》),跟众多纯文学,特别是《追忆似水年华》之类相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非常好读的作品,而且很多西方写作的传统、雏形,都可以溯源到这里。如果有非常喜欢古龙文风的,而且想模仿的,真的可以把西方小说多读一读,熟悉他们的套路。
在《伊利亚特》中开篇不久,叙述者追述了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的争吵,他的叙事的公开起点之后,又回到十余天前,用140余句回顾诗句陈述争吵的原因(对克律塞斯的凌辱——阿波罗的愤怒——瘟疫。)
由此,“从中间开始,继之以解释性的回顾”——成为了西方文学叙述的传统手法之一。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之前读的《布洛克的小说课堂》,里面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故事要从中间开始,从最激烈的地方开始……
在众多西方的作品中,时间倒错的最为典型的用法——原已具备含义的事件的第一个注释被另一个(不一定更好)所取代。这种手法显然是小说含义的流通和无休止的“颠倒是非”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03
关于时间的“倒错”的应用,就不得不提到《追忆似水年华》。
不知道大家有多少读过或者翻过或者想翻过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何?…说个题外话,我最喜欢的一本言情小说中,女主角每次失眠,男主角就会用法语给她读《追忆》,一般读不到一页,女主就能顺利入梦。我一直觉得这就是一个中文系学生的血泪吐槽……当然,我们只能自己读,并没有仙品男主为我读书霸道总裁哄我入睡神马的。
咳咳,说回来。
像《追忆》这样复杂的鸿篇巨制,其实都不过是一个动词(此处动词指语法意义)形式的铺展。
“未来变成了现时,并且有别于过去对未来形成的概念”——这是非常经典的《追忆》的时间倒错情景。(这句话是不是有点绕?大概就是,当我处在2016年时,回忆起我1996年对现在的畅想,这些我在1996年以为现在会发生的事情,有的发生了,有的没发生……)
是不是还是有点绕?
理论实在太抽象了……我试着举两个例子来具化一下。
分别从《追忆似水年华》和作者的另一篇作品《让•桑特拉》的两个片段中体会这种时间的流动。
《让•桑特拉》
“有时他经过旅馆前,回想起雨天探幽访胜时他把女仆一直带到这儿。但回忆时没有当年他以为有一天感到不再爱她时将体味到的伤感。因为事先把这份伤感投射到未来的冷漠之上的东西,正是他的爱情。这爱情已不复存在。”
这段话主要讲了让在几年后又见到他过去爱过的爱丽•科西谢夫居住的旅馆,他把今天的感想与过去他以为该有的感想做一比较。
我们首先对于这段话,根据它时间位置的变化,将它计算拆分成各个小段。其实很像数学思路,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先自己分分试试。
A段:他经过旅馆前
B段:回想起雨天探幽访胜时他把女仆一直带到这儿
C段:但回忆时没有
D段:当年他以为……的伤感
E段:有一天感到不再爱她时将体味到
F段:因为事先把这份伤感投射到
G段:未来的冷漠之上
H段:正是他的爱情
I段:这爱情已不复存在
我们会发现,在上面的这些段落间,它的时间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在这条长长的时间数轴上,我们需要给它确定坐标,我们现在用2表示“现在”、用1表示“过去”,来为它们确定位置。
那么,这段话的时间位置公式就是:
A2-B1-C2-D1-E2-F1-G2-H1-I2
是一个标准的“之”字形时间位移。
线画的直么……实在不会画图
大家可以对应着看一下,有问题吗?
没问题我们就进入下一步……
现在,我们得到了一张时间位置表。但这不够,我们不仅需要确定它的位置顺序,还要确定这些时间倒错间的地位,也就是它们间的从属关系。
我们把A视为叙述的出发点,即它是独立位置。
那么,B段当然被定为回顾,可以称作主观回顾,因为它由人物承担,叙事只是转述现在的思想(“他回想起……”),B暂时从属于A,与A相比被定为回顾。
C仅仅回到最初位置,不处于从属地位;
D重做回顾,但这一次由叙事直接承担。
E将我们带回现代。但与C的方式迥然不同,因为这一回是从过去的“视点”考虑现在,这不是简单的返回现在,而是在过去中现在的提前。所以E从属于D,如同D从属于C,而C和A一样是独立的。
F越过提前的E将我们带回位置I(过去),一次简单的返回,但凡回到I,即从属位置。
G又是一次提前,但带客观性,因为过去的让预料他的爱情未来的结局恰恰不是冷漠,而是失去爱情的伤感。
H和F一样,简单地返回I,最后,I(如同C)简单地回到2,即出发点。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
A2[B1]C2[D1(E2)F1(G2)H1]I2
04
上面,我们从微观叙述层入手,分析了《让•桑特拉》中的一段话。
接下来,我们进入宏观,从《追忆似水年华》大的组成部分来看其时间结构。
大家可能绝大多数是没有看过《追忆》的,没关系……我们感受它时间的流动就好。
第一个时间段:(全书前6页)
追述的是不可能精确地推定年代、但处于主人公一生较后时期的一个时刻。那时他早早上床,饱受失眠之苦,夜里大部分时间用来回忆往事。叙述顺序的第一个时间远远不是故事顺序的第一个时间,我们在往下分析之前,暂且将它定为故事位置的5,即A5
第二个时间段:(9~43页)
是叙述者所作的叙事,但显然受到患失眠症的主人公的回忆的启发,他叙述了童年时在孔布雷的一段范围十分有限、但非常重要的插曲:他称之为“就寝悲剧”的著名场景,母亲因斯万的来访不能给他晚上照例的一吻,但最终在他的坚持下让了步,留在他身边过夜。即B2
第三段:(43~44页)
十分短暂地把我们带回到位置5,即失眠的位置。定位C5
第四段:(44~48页)
以为已经在童年中遗忘的“长圆形小点心”的插曲,再次出现在主人公眼前:D5’
第五段:(48~186页)
第二次回到孔布雷,但时间跨度要比第一次大得多。这一次涵盖了在孔布雷的整个童年。我们将它定为E2’,它与B2同时代,但大大超出它的范围,正如C5超出并包含D5’。
第六段(186~187页)
回到位置5(失眠),F5
第七段(188~382页)
即斯万的爱情部分。它们是一个新的记忆倒叙的跳板,该倒叙位置最久远,在主人公诞生之前。我们将它定为:G1
第八段(383页)
十分短暂地返回失眠的位置,即H5
第九段(383页)
用半页提到马塞尔在巴尔贝克的房间,即I4
第十段:
对主人公旅居巴尔贝克几年之前在巴黎幻想游历四方的叙事(与出发点相比仍是回顾),这一次不知不觉地返回失眠这个中继站,所以定位J3
接着,在一段省略之后,第一次旅居巴尔贝克,回到巴黎,进入盖尔芒特的圈子等等,从此运动上了轨道,叙事大体上变得差不多很有规律,并且符合时间的顺序,因此在我们的这个分析层上,将《追忆似水年华》的整个下文(和结尾)看成J3段的引申。
所以公式为:
A5[B2]C5[D5’(E2’)]F5[G1]H5[I4][J3……
如果我们形象思维比较好,此时脑海中可以出现一张时间位移的图。会发现《追忆》的开头,是一个以5和5’为中心的大规模往返运动,回忆支配着全部的叙事。
顺便说一句,在叙述上,《追忆》不仅遵守了“从中间开始”的古老惯例,还叠加了叙述嵌合的惯例(甲说乙讲述到),所以它的开头看起来非常复杂,回忆主体很多,开端也很多……此处暂且略过不详提。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两点结论:
1、叙事学等纯文学理论是非常枯燥的,大家还是快快乐乐地手牵手去好好读《故事》吧。除非你真的有兴趣(比如怪异的我)……
2、有个kindle真的很重要,不然有些书根本找不到啊找不到
玄武纪写作小组第五组已经顺利结业
第六组正在招募,
欢迎拥有文学梦的你!
申请邮箱:xiezuoxiaozu2015@163.com
◆优秀学员武侠作品均刊载于《今古传奇·武侠版》
◆参与网剧《*时代》剧本创作
◆参与漫画《丝路沧海》,脚本创作撰写迷都系列漫画《雪娘》脚本
◆作品《弓》(作者:踏歌行),被译成英文版发表在《汉语世界》
◆作品入驻豆瓣《木人巷》
◆作品《山中清眸》、《不为刀》、《无名卒》、《观止剑》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武侠年选》
◆参加《新蜀门》全球小说征文大赛,五人入围决赛,两人入围大赛前十强
◆参加第三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参赛人员全部入围,学员雨楼清歌获武侠组首奖并全场跨类型总评分冠军
◆玄武纪写作小组打入影视圈,签约学员祝小哈参与剧本创作
◆签约学员入驻由小椴领导的全新IP项目——键客
◆优秀学员参加掌阅文学创作大赛获得最佳参与团队奖,武侠、科幻、情感类一等奖、二等奖等9个奖项
一旦签约,你将
获得玄武纪写作小组教学群永久席位(各位明星导师课程免费听)
获得木剑客、傲月寒、空气等人一对一创作辅导(进入资深编辑朋友圈)
获得玄武纪写作小组特别项目入场券(创作内容涉及征文赛事、影视剧本、杂志单行本、网文连载等各个原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