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史上最昂贵的古画,价值4个亿,惊动世人800年!

史上最昂贵的古画,价值4个亿,惊动世人800年!

2018-04-03 19:57:35

事件回顾

2011年6月4日,保利春拍古代书画夜场,气氛那叫一个紧张,无数大佬齐聚于此,瞄准了同一个猎物——一幅流传了八百多年的古画。

在这里,钱只是一串数字,1.6亿元的起拍门槛并没有让谁退缩。

20:30左右,竞拍开始,经过15分钟、18轮的激烈叫价,这幅名为《稚川移居图》的画3.5亿元落槌,合佣金4.025亿元成交,打破了当年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至今仍是中国古画拍卖史上最昂贵的拍品

元 王蒙 《稚川移居图》

一副4亿元的古画,画的是什么呢?

一件非常接地气的事儿:搬家。

搬个家值4亿?

怎么?4亿很贵么?

要是告诉你,此人搬家,可不只值4亿呢?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

这幅古画背后的故事!

一、画中人是谁?

先来看看这幅画的构成

画中骑在牛背上的是葛洪,

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

他身穿道袍,神情专注于手中的书卷,

边走边看,

全然不顾随他同行的家人。

他身后,妻子(名鲍姑,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和几个孩子同骑在牛背上,

小的孩子被抱在怀里,大的则坐在身后。

随葛洪夫妇一起移居的,还有几个仆人,

他们或提着鸡笼,或牵着牛羊,或挑担负重,

把一家人的生活必备之物搬运到山上。

屋前的庭院里,先行到达的仆人,

在打扫庭院,迎候主人的到来。

二、为何搬家?

葛洪的搬家,可谓史上最贵的移居了!

为何葛洪搬家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能流芳千古?

让我们来扒一扒葛洪的人生经历

葛洪祖上是显赫的高官。

葛洪也不差,因战场立功,

被封为“伏波将军”,此后屡次升迁。

面对官场的得意,葛洪心里却非常冷静,

他知道,、社会动荡的情况下,

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虚无的。

正当一切顺风顺水时,

葛大大却突然说,他看破红尘,一心修道,

就这么走!人!了!

后来,朝廷也派人找过他,让他回去,

并承诺升官涨工资。

他说要出山也可以,那就让我去广西做名县令吧~

原因很简单,

因为那儿山多草药多,

可就近采丹砂炼丹度过余生。

得到皇帝的允许后,葛洪就带着全家人搬家。

当他走到广东的时候,被当地的官员挽留,

隐居在罗浮山里修道炼丹

(图中画的即为罗浮山)。

61岁时,老死山中,

后人传说他羽化成仙了~

那葛洪搬个家和王蒙有什么关系呢?

没什么太大关系,只因二人是同道中人。

王蒙曾做过官,后因,朝政衰弱,

产生了归隐的念头。

可又没办法像他一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于是把葛洪作为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偶像,

想做他那样的世外高人,

就画了这幅隐逸山水画。

王蒙

三、此画为何值4亿?

一般来说,古书画的寿命最多只有一千年左右,

如今尚能见到的元代书画,

要么成了各大博物镇馆之宝,

要么被私人珍藏不轻易出手,难遇难求,

故是金钱难以衡量的宝贝。

而这幅保存完好的,

拥有了近八百年历史的元代画,

自然成了“抢手货”。

此画不止现代人疯抢,

流传的八百年间,

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暗中打听、

欲收入囊中私藏之物。

画卷上方留白处,就有7位重量级名家的题诗:

陶復初款题诗

钱岳款题诗

倪瓒款题诗

钱岳款题诗

倪瓒款题诗

陆居仁款题诗

乐远款题诗

韩性款题诗

陈则款题诗

这7位大师也真是不客气,

他们一阵挥毫泼墨后,

后来人基本连签个名的空儿都找不着了~

最后来说说作为画家的王蒙。

他是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外甥,

其山水画,早年受赵孟頫的直接影响,

诗文书画皆有家传,

为“元四家”之一,

堪称山水画高峰级人物

王蒙 煮茶图

《稚川移居图》是王蒙的成熟之作,

又是迄今尚流于民间而极为罕见的最重要的真迹,

4亿?

卖得还有点便宜了呢~

王蒙 素庵图 大都会艺术馆藏

四、葛洪搬个家 留下一串画

在文章开头提到,葛洪搬个家,不止4亿元,

现在就来解释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想当年,

葛洪归隐一事可不比陶渊明“采菊东南下”知名度小,因而画了“葛洪搬家图”的可不止王蒙一个人,

(王蒙一个人画了两张)。

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移居图另外一个版本《葛稚川移居图》,也出自王蒙之手,画中牵鹿人为葛洪。

在挖掘葛洪移居罗浮山的历史背景时,

人们发现史上竟有二三十幅

反映葛洪移居罗浮山或在罗浮山居的画作。

其他人的画,可作为

“葛洪在罗浮山是怎么生活的”

“他在山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

“干了些什么”

“平时吃什么”

这类问题的补充。

宋代赵雍的《葛仙翁移屋图》(局部)

宋代李公麟的《葛洪移居图》(局部)

明代李芳的《葛洪炼丹图》,抱着琴,看着丹炉,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明代崔子忠的《稚川移居图》(局部),2008年秋拍134.4万元。这幅图描述了葛洪一家老少迁居罗浮山的场景。

民国李铣的《葛洪炼丹图》,画中有背负古琴的小童,琴弦清晰可见。

既然是入山炼丹,那工具也是要自带的了。清代周笠的《葛翁移居图》,图中扛着炼丹炉的人自然是仆人。

这幅相传是唐寅所作的《葛稚川移居图》,也能看到古琴的身影,同时还有一批书画卷轴。

这张清末名家陈康侯的《葛稚川炼丹图》,画面背景是深山之中,发生地应该就是罗浮山。只是,这个丹炉画得也太小气了吧,不明就里的观众还以为葛老是在吃火锅呢。

图文来源于网络,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编辑 |地球之端

来源 |转载

版权 |原作者


长按此二维码关注

华夏墨韵

   


长按此二维码关注  

盛怀杰书画艺术馆

   


长按此二维码关注  

盛世墨香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