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证之见地&无所住
修行无非是落实见地,离开见地,修什么!
1.三论宗看来虽然没有具体的修证次第,但却能为其它各宗的修行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三论宗主要是理论指导,修行其他法门是对理论的实践?
妙吉法师:三论谈得是见地,见地是直指人心,一步到位,是不需要次第的,像六祖言下大悟,需要什么次第。同时见地又是修行的一部分,修行无非就是要落实见地,离开见地,修行修什么?所以也不能把见地排除在修证之外,另外弄一个次第,才算修行,这种观念要扭转。
2 破妄,不是让脑袋里什么都没有、念头来了刻意压制, 而是放松下来,所有念头, 都不动心, 这就是应无所住,对吗?
妙吉法师:无所住的前提是生心动念,在生心动念、说话做事的前提下,要做到一无所住,而不是无所事事、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才叫一无所住。这是教我们要在生活当中用功,只要把无所住加上去,生活工作家庭事业,处处都好修行,处处都是功夫。
1.法师您好,泥非泥,瓶非瓶,泥非瓶,瓶非泥,不一亦不异,心无处所安立,思维花还是花吗,看花时又看到了什么?这样思维如何从当下出发而又超越遍计所执?
妙吉法师:说泥非泥,瓶非瓶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我们对事物的执着,离开妄想执着,瓶子就是实相,硬要思维分别,瓶子就成了妄想。看花也是如此,在花上离开你对它的遍计所执,一花一叶就是真如实相,如果加入你的分别,山河大地无非都是颠倒妄想。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再来说花说瓶,就没有什么过失,因为这个时候,你只是随俗而说,并非如俗所解。
(详解此问答,请看文尾讲义)
实相忏悔
心灭罪亡两俱空
1.在很多的“忏文”中都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求忏悔。”还有“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请问法师罪从心起是无自性的么?心灭罪就亡代表心罪两空,犯下的罪怎么能说是空呢?
妙吉法师:心灭罪亡,那是证到实相了,证到实相的人,什么东西空不了,就算他去地狱,那也无所谓了。我们之所以说罪不能空,就是心还没有灭,心既然没有灭,罪也不可能亡,所以还得受苦受罪。
妙吉法师画作
破邪显正
不要把凡夫妄想当成圣者境界
1.果然破的彻底,凡夫心中的圣者境界无,但圣者境界不是都没有,文中提的“般若”与圣界境界的”正智”不是一样么?
妙吉法师:只有凡夫才会这么想,这跟圣者有关系吗?认为凡夫心中的圣者境界无,但圣者境界不是都没有,这离开凡夫心了吗?这还不是我们凡夫在分别吗?什么时候变成圣者的境界了?圣者还会认为自己有个境界吗,如果连个境界都空不掉,这算是圣者吗?圣者早就说过:无智亦无得。(既没有能观照的般若正智,也没有所得到的实相妙理。)无智亦无得,这才是圣者,有智必有得,这就是凡夫,所以不要总是把我们凡夫的妄想,硬要当成圣者的境界。
2.破一切邪见,这是断见惑,而只有般若,才能断见惑。所以断见惑的实修方法,就是要深入学习,闻熏般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修行。至于禅定功夫,只能度散乱,发神通,要破邪见,远远不如般若。这样理解对吗?
妙吉法师:印度外道的祖师,都是五通圣人,他们的最高禅定,是非想非非想定,一定八万大劫,现在谁能比得了?但是他们断见惑了吗?外道这么高的禅定,又是五通圣人,都断不了见惑,何况我们现在盘腿坐个一两天,就想断见惑,可能吗?我们虽然没有什么禅定功夫,但是仅凭闻熏般若,我们凡夫的见解,就可以完全超过五通圣人,五通圣人,竟然不如薄地凡夫,这难道不是般若的功劳吗?
妙吉法师画作
缘起性空
不要把自己理解的空当成所说的空
1.您说过既然有因缘所生的佛,当然可以念佛见佛。 但因缘所生的佛也是毕竟空。同理,既然有因缘所生的净土,当然可以蒙因缘所生的佛接引前往,但因其为因缘所生, 也是毕竟空, 这么理解对吗?
妙吉法师:理解倒是没错,但是不要因为他是毕竟空,就不去念佛往生,因为大家谁也做不到毕竟空,所以该往生还得往生。如果不往生,只能去六道。
2.空体自明,即是我心。明智无体,权曰自性。心性不二,因用立名。名言表诠,尽文字性。我的理解不知是否得当?
妙吉法师:不敢妄加评论。
3.如来于俗谛说有,于真谛说空,以破执有执空之迷。生为那凡夫,又如何对境世俗的有?明知一切为空,一切无所谓还破什么?岂不悲观?就像三千大千世界如一微尘。师父可有正面积极的解释?
妙吉法师:不要把自己理解的空,硬要当成所说的空,难道就像我们一样,天天消极悲观无所谓?正面的解释,都在后面。
4.实相无相、无体,因而般若无知、无识。此话如何理解?
妙吉法师:实相就是毕竟空,当然无相无体。般若也是不可得,谈不上有知有识。
5.原始阿含经,与龙树菩萨的中论有呼应关系吗?
妙吉法师:阿含经表面说有,背后说空,明着说有,暗地说空,貌似说有,实际说空。如前面所说的三法印,表面是说三法印,实际是说毕竟空。
妙吉法师画作
答非所问
师父的回答要反复体会
1. 很多人提出历史证据,说大乘佛法,不是说的?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如果大乘佛法非佛说,后期翻译的唯识论等。如何看待?
妙吉法师:大乘非佛说,就等于说,你并不是你亲爹生的,只有你弟弟是你亲爹生的,你怎么看待?
2.三论:师兄,孩子小时候查关生,要找和尚尼姑做干爹干娘,那么对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找会怎样?师父,如果不皈依佛门,是不是这孩子从小就苦难不断,烦恼缠身呢?总是要遭受痛苦,同样的事对别人没什么,而对这孩子可能伤害很大呢?
妙吉法师:去皈依。
3.修行中遇到误区无非贪嗔痴慢,即然是誤区, 就表示会进去者未必会知道自己在里面。有觉知者出离就有希望。曾经进去又出来的人, 对还留在里面的人有什么忠告 ?
妙吉法师:处处都是忠告,但是未必管用。比如说,不吃肉,有几个要听?
三论宗简介
三论宗是中国八大宗派之一,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立宗,故名三论宗。
三论宗渊源于古印度的中观学派,龙树的《中论》是中观学派的代表著作,也是大乘思想的最高体现。龙树造论的目的在于破除众生的颠倒迷惑和妄想执着,所以本论的特色是破邪显正,破迷开悟,在方法上但破不立,破邪即是显正,除破邪外,无正可显。不管是有是无,唯心唯物,生死涅槃,烦恼菩提,大乘小乘,内道外道,有佛无佛,但有执着,一切皆破。禅宗的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祖师的手眼棒喝门庭施设,完全渊源于此。
往期讲义链接见文末
如百论云:若一,则一切成、一切不成、一切颠倒。若是一体,泥既然是瓶,瓶也应该是泥,泥既然叫泥,瓶也应该叫泥。泥既然是软的,瓶也应该是软的,瓶既然是硬的,泥也应该是硬的。瓶能盛水,泥也能盛水,泥不能盛水,瓶也不能盛水。总之瓶是什么样,泥也应该是什么样,反正二者一体,怎样都行。
一切不成:既然二法一体,泥如果不是瓶,瓶也应该不是瓶,因为二法一体,泥既然不是瓶,瓶自然也不是瓶。如果叫泥的时候不能叫瓶,叫瓶的时候也不能叫瓶。泥是软的既然不是瓶,瓶是硬的当然不是瓶。泥的样子既然不是瓶的样子,瓶的样子同样不是瓶的样子,理由还是二法一体。
一切颠倒:既然二法一体,用瓶的时候就应该用泥,用泥的时候也应该用瓶。叫泥的时候也可以叫瓶,叫瓶的时候也可以叫泥。用泥做瓶,也应该用瓶作瓶。用瓶盛水也应该用泥盛水。本想拿瓶,却拿到了泥,本想和泥,却和成了瓶。泥在前瓶在后,也应该瓶在前泥在后。二法一体,总的来说,就有这三种过失。
若二法异体,则一一无。既然是异体,则各自相离,应离瓶有泥,离泥有瓶,瓶不需要泥做,泥也不能做瓶。若离泥有瓶,以何做瓶,是故无瓶。若离瓶有泥,何以为泥,是故无泥。因为瓶本身就是泥,离开瓶自然就没有泥。二、互失过。若是异体,则互不相关,没有泥,仍有瓶,泥虽失,瓶犹在,譬如此人虽灭,彼人仍存。二法异体,总的就犯一一无和互失的过失。
所以由泥所生的瓶,本无自体,本不可得,只是众生无明遍计,误认为有一个瓶罢了。泥与瓶无非一异,要么是一,要么是异,如果连一异都不能成立,就说明根本没有我们所执着的那个瓶,就不应该再问,到底什么是瓶,当知所谓的瓶,只是一个遍计所执而已。
妙吉法师画作
有人说,因缘生的瓶虽然没有自体,但是还有一个因缘生的假瓶,尽管瓶没有自体,但是瓶的假名假相瓶的作用不可否认,无论如何,瓶的自体可以没有,瓶的假名假相不能没有。
如前所说,无自性就是无自体,无自体就是无此物,瓶无自体就是根本没有一个瓶,根本就没有一个瓶,再来说瓶是真是假,岂不多余。瓶连自性实体都没有,哪里还有什么假名假相,在体既无,名将安附,离开了自体,这个假名假相到底是谁的假名假相。你既然承认瓶无自体,为何还要说瓶有假名假相。所以说,瓶无自体,就是根本不存在一个瓶,根本不存在一个瓶,就不能说还有一个因缘所生的瓶,还有一个假名假相的瓶,也不能说瓶是有自体还是没有自体,是真有还是假有,是因缘和合而有还是无常幻化而有,是性空相有还是理空事有,是一无所有还是真空妙有。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瓶,再来研究瓶是有是无是生是灭从何而来究竟如何,则纯属多余。认为有一个瓶,已经是错,再认为有个假名假用的瓶,则是错上加错,何况还要研究瓶是有是无是真是假处处争辩,岂非越来越错。如果认识不到诸法无生,不从根本上入手,只在枝末上争论真假有无是非对错,那么无论有多少理由,也只能是一堆遍计所执,分别戏论而已。
佛说一切法虚假不实、幻化非真,是说一切法如同幻化之物,空无实体,根本就不可得,并不是说还有一个虚假幻化的一切法在那里。幻化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东西,不是说还有一个虚假幻化的不真实的东西。说瓶是假的,是说所谓的瓶,只是我们的遍计所执,因此他是假的根本不存在的,不是说还有个假瓶在那里,这是佛说一切法虚假幻化的真正含义。如果执着一个假我假法,这还是我执法执的表现,丝毫不亚于执着实我实法。
问:既然一切都是空的,连个假的东西都没有,为何还要说还要做还要吃,何不自行了断全都空去。
答:佛说一切法空,是因为一切法都是遍计所执的一切法,遍计所执的一切法,当然是空的。现在说空,只是空我们的妄想,并不是空外面的东西,离开妄想,别无一物可空。空妄想的目的,还是为了恢复事实真相,让我们正确认识因缘现象,并不是要破坏一切,毁灭一切,而是要还原一切,恢复一切,让人真正认识一切,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了事实真相,远离颠倒妄想,那才谈得上吃饭穿衣,修行办道。如果天天执迷不悟,认假作真自欺欺人,纵能发心用功,也是枉费心力。所以说,虽然一切都是空的假的,但是我辈凡夫,根本就无法空掉,所以还需要脚踏实地,借假修真,这就是为什么还要穿衣吃饭修行用功的原因。尽管如此,但是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实实在在地有个假名假相,那就是根本还没有认清真假,弄清真相,而是颠倒错乱真假不分,如是之人,尚不知何者是假何者是真,虽欲断假修真,又岂可得。
六祖像
妙吉法师画作
浙江宝积寺三论学习感悟
我耳边时刻回响着妙吉师父的谆谆讲经声:生相決定不可得故不生。不灭者。若无生何得有灭。以无生无灭故……循环反复的听着,那来自天籁的传奇。认真咀嚼的玩味,那心胸洞开的狂喜。
欣然总结有如下体会:
1.学习佛法,有很多名词、说法让人不能正确理解到位,容易产生歧义。而《三论》能深入细致的破析问题,它从各个方面、角度来阐述观点,让人们对其认识理解不产生怀疑。
2.对生灭法让人有多种选择的认识,比如:“生”,有自生、有他生、有共生、有因缘和合生等等。使你对生命的开始,有了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让人耳目一新。
3.对“本体”论的驳斥,推翻了平常人们对神我、上帝、如来藏、真如自性的错误认识,还本来面目,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4.对实修者来说,减少了弯路。因为你知见上的正确,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行住坐卧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知道哪些问题是认识上的错误;哪些是方便说法;哪些是了义或者是不了义;哪些是借题破题而不立一法。
5.对已经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众生来说,能更加树立信心,有精进的捷径。不至于因错误知见而枉修一身,错了因果。
不可思议流传千年的法宝,竟然有如此的法力,斩断束缚的捆绑,启明愚痴的蒙蔽。让学习者认识清楚世界的万象,破解自身的妄想,公平的在因缘法里由你选择,那各式各样的成就之路,哪里还见什么门户派别之分,民族地域之别?!佛性的平等涵盖尽虚空遍法界……
学习三论已经让我曲径通幽,我感叹世上有这样的法宝,千年延续!我更加叹服还有妙吉法师的慈悲,呕心沥血为众生打开这尘封已久的宝藏,给我们一把进入真正佛学殿堂的钥匙。
留给我们的就是,大家抓紧生命的短暂一生,抛开各种相似妄想,尽情的开发真正宝藏吧。
——老孔
入群学三论啦
文:妙吉法师
素材:令见群答疑及《中论简介》(妙吉法师著)
编辑:曼殊
整理:曼殊/无住
相关链接:
三论宗创立者吉藏大师
这位神秘的一代宗师,获三朝帝王尊崇, 却几近被遗忘, 今天, 让他带你敲开般若之门……
般若之光01
烧脑|你把鸡汤当佛法,却错过了真正的般若峰……
般若之光02
劲爆的学佛问答,给迷茫的你来剂智慧猛药…【般若之光】
般若之光03
遇到高手了?!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问答为你轻松解惑【般若之光03】
般若之光04
学佛多年求之不得的密意就在这里?从此作个不油腻的徒【般若之光04】
般若之光05
为“佛系”愤慨?真正改变佛系形象的妙法或许就在这里…【般若之光05】
般若之光06
你恐怕没这么学过佛!用颠覆三观的思辨一斩烦恼根【般若之光06】
般若之光07
2017最后一天,送你破妄神器…八个字中的秘密,解多年学佛之惑【般若之光07】
妙吉法师专访
他被称为奇才,誓把近乎失传千年的宗派广弘天下……(令类专访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