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国学杂谈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国学杂谈

2021-04-12 15:01:31

桃李国学苑,诗意地栖居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述异记》《列仙全传》等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一座高山中去打柴。看到两位老者在溪边的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他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老者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看了多时,老者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子的把手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不知怎么生锈了。王质非常奇怪,等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也已经大变样。没有人认得他,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说,那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在山中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幽冥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的刘晨、阮肇一起进入天台山,采挖一种叫作“谷皮”的草药,结果迷失了方向。在山里来回转悠了十三天,仍然找不到回家的路,带的干粮早就吃光了,饿得快要死了。后来遇到了神仙,与二位仙女在山中成家。十天以后,二人请求还乡。二位女子说:“郎君能来到这里,这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为什么还要回去呢?”于是又逗留了半年。二人观察气候草木,觉得已经到了春天,但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更增添了思乡之情,于是苦苦恳求还乡。二位女子不得已,指给了他们回家的路。刘晨、阮肇出山以后,回到村里一看,发现村里的人全都不认识了,自家的房屋及周围的环境也都变了样,认不出来了。经过多方打听,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七世孙,他们只是听到传闻说,自己的远代祖先进山采药,在山里迷了路,再也没有回来。到了晋太元八年,二人忽然又再次离去,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样的故事在古代还有很多。比如《醒世恒言》中也有这样一个故事:隋朝的时候有个叫李清的财主,乐善好施,喜欢结交道士,家族人丁兴旺,在七十岁的时候,后辈要给他过寿,他让儿孙们编了一条很长的绳子,传说云门山有个无底洞,他要借此去洞里访问仙人。穿越黑洞,李清果然遇到神仙,但因尘缘未了,又被从仙境赶回到人世,虽然才离家几日,然而世间的一切都已经变了,这时候隋朝已经灭亡,唐朝也已经过去七十二年了,而他曾经的家业已经荡然无存,几千族人也只剩下了一个。

《聊斋志异》中的《仙人岛》《西湖主》也都是讲主人公遇到神仙,在一个神异的空间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时间,再返回人世,发现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已经过了很长时间。

短暂的人生,复杂的社会,这种依靠时间变换命运的故事滥觞于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兴盛于元明清的话本小说。可以说这一类型的故事是随着道教的发展而逐渐涌现出来的。东汉以后正是道教的草创时期,道教以道家为外衣,却与之有着区别:道家讲究无为,《庄子》说“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没有了古今之分,时间也就不再具有意义,人与大道同一;道教则寻求有为,渴望能用各种人为的方式以达到不死不生。据一些史料记载,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天灾人祸不断,中国人口锐减,对生命不朽的追求,可以说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心愿。

北师大二附中王翔老师著

但最近从王翔师兄的《诗歌三曹》一书中,我又看到了那时期的人们另一种对待时间的态度。这本书讲的是曹操父子,里面有一段话我很喜欢:“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时间;越是混乱的局面,越需要时间;越是艰难世事,越需要时间。一切的成败,除了人自身的问题,重要的还有‘时间’,这个可以成就一切,也可以打败一切的概念。”大概受具有“尊刘贬曹”思想的《三国演义》等小说戏曲的影响,世人对曹操这个“奸雄”往往充满了偏见。而在这本书中,曹操总让我充满敬意、让我折服,并非因为他是治世之能臣,而是因为他对待人生、对待时间的态度:官渡之战,袁绍一败,不久就抑郁而终死;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刘备就白帝托孤了;而曹操赤壁一战,虽然输了,却并没有一蹶不振,随时准备着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小说中说他在逃跑的路上还三笑周瑜、诸葛亮,可见其豁达。曹操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面对人生如此,面对时间亦如此。他在《龟虽寿》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翔认为曹操对生命长度追求的目的与别人不一样:一方面他看惯了生离死别,不相信人会永生;另一方面他有坚定的志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努力,为了天下苍生而挣扎。这就是曹操对生命与时间的态度,不需要靠神仙以达到“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境界,对他来说,哪怕在世上还只有七日,他就会有七日的不服输,而且一定要赢一次。  

曹丕也有着他自己独特的“时间观念”。前不久,我去看望聂石樵先生,聂先生拿出一副他写的字给我看,说他现在最能理解这篇文章了,那就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聂石樵先生手书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对于曹丕来说,“不朽”不是生命的长久不衰,而是文章能够永世流传。

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亦各从其志也。去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对时间的不辜负。哪怕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你有你世上的繁华喧嚣,我则有我山中的宁静致远。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    赵九九


“国学杂谈” 主创团队

     

        主持人 陈伟文                      

   



 
 
 

责编 曲利丽

编辑 王玉乔

美编 李锦若

关 注


微信ID:taoliguoxuetang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李国学苑”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桃李国学苑千聊直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