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欲得菩提,要除三惑

欲得菩提,要除三惑

2020-07-04 14:17:14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欢迎关注祖道影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卷第九)


守培法师著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七示修罗趣。二。初总标种类。二别分胜劣。今初。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

阿修罗。此云无端正。因中修善。不存正心。故感貌丑。女貌虽端。令人起邪。亦不正之因而感也。又云非天。有天福。无天德故。又云无酒。为妒天故。采花酝海为酒。鱼龙业力久酿不成。嗔恨不饮酒。因中修善。怀猜忌心。而好争胜。故生此类。常与梵释争权。修罗居三界中。其处甚广。上至梵释二天。下至鬼狱二道。皆有彼类。类分胎卵湿化四种。瑜伽论。译非天。不如诸天。为净法器。由其不知诸天道法故也。

二别分胜劣。四。初卵生鬼摄。二胎生人摄。三化生天摄。四湿生畜摄。今初。

若于鬼道。。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善中有恶。故生鬼道。此鬼类之阿修罗。以有善因故。护持佛法。或护经咒。戒坛。塔庙等。修罗因中虽修善事。而好争胜。由争胜故。堕落鬼伦。以有善因故。入修罗中。虽在鬼道。而福胜于鬼矣。修罗有五通。故能乘通入空。从卵而生。神通类鬼。居于鬼道。故归鬼道摄。婆沙云。妙高山中。空缺之处。如覆宝器。修罗所居。又。三界安立图云。自须弥山根。上去一万由旬。有坚手天。再上有持鬘天。更上有恒憍天。此三天。皆鬼神所居。乘通入空。盖即入此天也。此三天在四天之下。在人间之上。故名空也。

二胎生人摄。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此等修罗。本生于天上。以无天德。常好争斗故。贬其无天之德。降坠于须弥山腰。有天之福故。于日月为邻。无天之德故。为人趣所摄。卵生修罗。虽生地下。而能乘通入空。卵从想生。故轻举也。胎生修罗。虽生天上。而降德贬坠。胎因情有。故下沉也。正法念处经云。有阿修罗。住须弥山侧。于欲界中。化身大小。随意所作。即此类也。

三化生天摄。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王者。往也。众修罗之所归往。故曰修罗王。世界本有统属。如四天王。各执一部洲。天帝统一小世界。梵王持一小千世界。此修罗王。性好争胜。嫉贤妒能。故有执持世界之思想。其神力洞达。无所畏故。能与梵王帝释四天争权。权。。化生者。化以离应。舍故趣新。随意变化而有身也。此修罗生于天。而处于天。与天共战。与天联姻。故归天趣收摄也。

四湿生畜摄。

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福力不足曰下劣。生处卑下亦名下劣。海心者。海底之心也。水穴者。世典名尾闾。即泄水之处也。沉水。言其处身最卑下也。日出曰旦。日入曰暮。朝则游行于虚空。此善力所感也。暮归水宿。此恶业所致也。生于水中。故从湿气生。等与虫鱼。故归畜生趣摄。四种修罗。皆因善恶杂修所致。如恶业当堕畜生。以有善力故。生畜趣修罗。如恶业当堕鬼趣。以有善力故。则生鬼趣修罗。人趣天趣。亦复如是。以上七趣果报已竟。

三结前劝修。四。初结业果不实。二明业因循环。三示灭妄三昧。四劝断惑修真。今初。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阿难问佛。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由此一问。故世尊发明七趣因缘。精研七趣。非本来有。皆是昏沉。妄想所成。诸有为相。由诸有为妄想。而成七趣生死。由有为妄想相续不断。故随七趣业果流转。此等七趣。在妙性圆明。无作本心之中。犹如空中之华。无从著落。虽有种种虚妄之相。考其本末头绪。则无有考处。是故谓之妄有也。以上七趣推寻结果。是属众生妄习生起。非本来有。然众生性中。兼有元地。若无七趣之元性。则妄想无由生起故。若无元地。无因而生。则生无规定。不应有七趣之限止。今不然故。可信七趣皆有元地也。

二明业因循环。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

此等众生。不识本具真净之心。妄起分别。作诸恶业。故受轮回。前果未尽。后因复生。因果循环。经无量劫。常在妄染。不能还复本具真净。妄业虽多。总其大要。不外杀盗淫三。随顺杀盗淫者。则下堕于鬼伦。违背杀盗淫者。则升于天趣。一上一下。皆不离于杀盗淫。此三界中。皆以杀盗淫之有无。相倾相夺。而起轮回之生性也。杀盗淫。为生死之根本。不识本心。又为杀盗淫之根本。是故欲了生死。当识本心。

三示灭妄三昧。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三界生死根本在杀盗淫。欲断杀盗淫者。非定不克。若得不有不无妙理。发尔(等持)之定心。则妙而常寂。所谓终日事无别。惟我自偶偕也。有无两种杀盗淫皆无。无有无两种杀盗淫心。如此常寂光中。不但杀盗淫无。不杀盗淫亦无。云何更有杀盗淫事也。杀盗淫。皆由于心之妄动而有。是故定能断杀盗淫也。杀盗淫断。则生因尽而三界出矣。

四劝断惑修真。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此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人人恶嫌生死。而无法可治。前文已出治生死之方法。此更劝而行之曰。不断杀盗淫三业者。则各各有私。私者。自心所好。不与他人共也。因各各之私业。为将来私受之因。众私同分者。众即公也。如人类以山河国土为众同分。众人有分。同得受用故。富贵贫贱等。为私同分。私人享受。众人无分故。公业私业。前因后果。丝毫不爽。故曰非无定处。此总别之报。皆由妄想而发生。妄为果报之因。若再寻其妄之生因。则了不可得。故曰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今勖勉修行。断除生死。冀复菩提妙心者。首要断除三惑。三惑。即杀盗淫。

世人于杀盗淫。无相当之知识。为彼杀盗淫之所迷乱。故曰三惑。三惑不尽。即生因不断。故不得成菩提。纵然苦行功高。得五神通。皆是世间有为之功用。报尽还来。唐捐辛苦。假使修行者。三业习气不灭。即以三业为功用。功成则落于魔道。是则善因而成恶果矣。此皆以妄除妄。故曰倍加虚伪。本来无事。庸人自扰。是故如来呼为可怜愍者。又谓此七趣之生死。是汝妄自造作。非菩提心之咎也。咎过也。佛依亲验实证而说。故名正说。若舍此别作他说者。则失其正理。故名魔王说也。

此经于修证已后。而有阿难问此七趣之文者。与前密因已后。有富楼那问。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之文。遥遥相似。前文显示诸佛升而不降。此文显示众生降而不升。前文之疑。从三如来藏起。此文之疑。从四律仪起。言戒。虽非成佛之正修行法。其关系正修行法甚重。以戒为菩提本故。如人有病。未用药治。虽病不好。而亦不至于加坏。若食药已后。而不忌犯。则病必加重。生死是病也。修行是服药也。杀盗淫是药之犯忌也。此杀盗淫。关于修行之重要。于此可知矣。

前文虽略明不戒。不成圣果。此复详明不戒。不但不成圣果。且有沉沦三涂之大害。以为后来重修法。而轻戒行者之深诫也。又如医士看病。开方已后。又嘱以忌食。以免反治正药。复增他病也。阿难既得耳根正法。复问犯戒之过。此世尊所以详细发明也。不了此义者。以为此文不与奢摩他相关。视若闲文。亦误甚矣。

早前发布


公众号主编:果然回头

微互动:jzwgd1971


祖道影

祖道影疏,大须仔细。

未到不疑,切莫了手。


法施三千界、圆成一念无。

您的转发和分享就是最好的法布施 !

微信ID:zudaoying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交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