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听老人们讲故事,他们或三两人一伙,或七八人一堆坐在村东头三皇庙的打地滚(一种表面光滑长柱形石器,与放倒的故宫华表相似只是没有雕饰)上,侃大山,天南海北,三山五岳,任意恣虐漫谈,每听至精彩处无不神之向往。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也不知道距今几百年了)。在我们附近的一个村庄有个姓张(因为年代太久远了,没有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了)的大孝子,对自己的老母亲非常孝敬,与兄弟姐妹、乡里乡亲相处也十分融洽,十里八村素有贤名。而且,这位张大官人对道家的三清非常虔诚,在母亲过世三年后,龛前焚香,清心寡欲,数十年如一日。
这天,终于感动了一位神仙。于是,这位仙家变化成一位算卦的道士来到张大官人的府上,说是要来渡化张。简短洁说,张大官人被忽悠了,答应与道士一同云游历练。不过,事先得约定遵照恩师要求去历练。条件就是:张大官人出家修仙不能带任何盘缠、细软之类,三年之内独自一人云游修道,三年期满也就是徒儿根基修成之日,届时师父自会寻你,说完红光一现,整个人踪迹不见。而他恩师在临行前只赠于他三枚铜钱,由红绳穿就的一串看着甚是漂亮,只要每次使用不超过两枚,留一枚在红绳之上它就会自动生出两枚,否则,将失效变回普通铜钱。张大官人也是有慧根之人,对于修仙的诚心与决心都是比较坚定的。
于是,当天上午,张大官人收拾了简单行李,怀揣三枚铜钱开始了四海云游。刚开始,他还半信半疑,但试了几次之后果然如师父所言,铜钱又恢复如初。长话短说,张大官人风餐露宿,饥餐渴饮一晃三年期将到。张三心情激动不已,就要正式拜神仙为师了。那天夜里,他失眠了。
第二天,那个仙风道骨的道长已幻化回神仙模样,端坐于莲台之上:“小张,为师看你诚心修仙,不畏艰苦,自今日起你就是我正式的徒儿了,你可愿意?”
张大官人压抑不住心中的欢喜,连连点头。
“徒儿,先不必急着答应为师!你可要想清楚了,一旦踏上仙途,将再不能回到你的家乡,不能与他说一句话,六根清净,充耳不闻,你可能做到?”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飞禽走兽尚且懂得落叶归根,更何况人乎?
张大官人也不知道哪里没来由的思乡之情喷涌,瞬间:往昔的一幕幕,兄弟之情,乡邻之谊,甚至村头的大槐树……都历历在目,他有心修道成仙,奈何最终无法割舍感情。最终,他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依照师父叮嘱,用那三枚铜钱一路往回赶,由于思乡心切,途中几次迷路,本来三年的路程,他走了足足五年,这一日,他远远看到一座小庙,嗯,这不是我们邻村的三皇庙吗?走近一看,咦!还真是。算起来,我离家有8年了吧,我的铜钱是不是快用完了?心里担心着,果然,低头一看,怀里哪还有什么铜钱,只剩一个腐坏了的红绳形状的东西,手指一捻霎时化为灰飞。
他急切地奔回村里,回到他家门前一看,这哪还是他家,门上书写大大的郭府二字。他上前拍门,门童一脸茫然望着他,你找谁?张大官人说我找张二宝(他的侄子),结果门童摇摇头,没听说过有姓张的。他又回到街上,专找年老的人问,认识他不认识,结果,没有一个人认识。最后,村里的保正找来年纪最大的一个老人,这位老人已经90多岁了,但提起张大官人的名字,也说没听过。不过,他倒时听他的爷爷给他讲过,郭府原来那位置曾经住着一个很老很老的老头,听说就是叫张二宝,那时的张二宝已经八九十岁了。如此算起来,两个90年,加上这位老头的爷爷中间相差的40年(两代人),前后已有二百余年了,难怪没有人认识这位张大官人。
原来,张大官人虽未成仙,却也是半仙之体,虽不能做到天上一日,下界一年,却也修得一月如一年,至于为什么是200多年之后才回到家乡,就连张大官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虽然,大家不知道这位“年龄”极长的老祖宗究竟经历了什么,但是,他因思念家乡与亲人而放弃修仙,却得到了全村“小辈”们的一致称赞。据说,这位“神奇”的大官人回来之后,又活了近百年得到了善终,而且,他后代的一支张姓族人后来还迁到我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