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中华香文化的绵延,降真香成就君子之道

中华香文化的绵延,降真香成就君子之道

2021-12-03 08:50:45


降真香的发掘和研究:

降真香,自唐宋时期起在宗教香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用品,从唐诗的记载来看,唐代的道观及人文雅士常烧降真香。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赠朱道士》中曾感叹:仪容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饿死为休粮。醮坛北向宵占斗,寝室东开早纳阳。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

降真香已久违人间上百年,也许是天意,降真香,这一稀世珍宝,注定要由海南人来发掘和研究。被遗忘的珍宝“降真香”,能重回我们的视线,缘起羊文良先生无意之举。《海南降真香》一书是海南人冯辉著写的最具权威的研究海南降真香文化的重要作品。作者冯辉系文昌人,2010年开始从事海南降真香研究,他历时五年,多次进入原始森林实地考察海南降真香的生长状态、植物特征、结香要素等,掌握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搜集到了大量的原始物件和访问众多香农的口述记录。此书着重介绍了降真香源流、海南降真香的基本特征、采香方式、降真香的功用,以及降真香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保健,其目的是想通过此书,让更多钟爱香道的读者,更直面地认识早已消失几百年的降真香重回人们视野的香文化的内涵和真谛。海南降真香,历来有“一藤五香”之说。该书在出版之前,曾有部分文稿在网络上登载,引发广大香友的关注和追捧,一致认为此书是目前为止海南人研究海南降真香文化最具权威的重要成果,它的出版,填补了研究、发掘、记录海南降真香文化的空白,是一本非常难得的讲述海南降真香文化的精品力作,也是广大爱好者和收藏家认识、了解、研究海南降真香的教科书和辩识真伪降真香的实战范本。

 

海南降真香的植物特征:

降真香又称紫藤香、鸡骨香、降真、降香等,是豆科亚种—蝶形花科檀属藤本木质植物受伤后,分泌油脂修复伤口所陈结的香料以及豆科檀属植物的部分芯材。藤本降真香母体,汉代称之吉钩藤,宋代亦名乌理藤、美龙藤,色紫,道家呼其根为降真香,或以为简。《福州府志(清.乾隆)》降真香的产地主要分布在中国海南省、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原始森林、次生林中。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全岛气温较低,西南部较高,年均气温23.8℃,1月份平均气温17.2℃,7月份平均气温28.4℃,可谓夏无酷夏,冬无严寒。海南充沛,年均毫米。年平均日照1750~2700小时,干湿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地处北归线以南的原始森林里,万物竟生,古木参天,遮阴蔽日,难见蓝天;溪水潺潺,杂菌寄生于朽木,藤萝密布,泥土、枯叶、幽兰散发的馨香扑面而来;落叶盈尺,潮湿的腐殖层中透着凉意,蚁虫蠕动,在热带雨林里时刻都上演着新生与消亡的新陈代谢。藤本本质植物被誉为森林的“绞杀之王”,对整个群落形成地毯式覆盖,与其他物种争夺光源、养分等资源,遇上处于劣势的树木,藤本植物会紧勒不放,依附缠绕直至吸光其养分。作为藤本木质植物的一部分,吉钩藤也是喜光植物,通常分布与林缘、林隙或树冠等环境中自身不能直立,需要借助其他植物作为支撑木才能到达森林冠层以争取阳光。

海南降真香,又称吉钩藤香、紫藤香,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叫总管藤(蛇总管)。是豆科黄檀属藤本木质攀援植物,攀树生长以争取阳光,遭遇自然界的伤害(如雷击、风折、虫蛀、蚁啃等)或者人为致伤,受到真菌感染从而分泌出油脂修复其伤口,在创伤口形成膏状结块,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沉淀从而形成降真香。海南降真香,一般要五十年以上才能结香。海南降真香在高温少雨;山地黄壤、山地砖红壤;热带雨林的地表覆盖着枯枝落叶层,高湿度,最有利蚂蚁和真菌的繁殖,也会造成吉钩藤受伤、感染而结香。吉钩藤被蚂蚁蛀食,未结香部分会自然腐朽,剩下结香部分或裸露地表形成倒架;或被落叶覆盖、泥土掩埋形成土埋料;或随山洪的爆发而被冲入河道者,则形成水沉料。海南降真香由于地理环境、生长气候等因素差异,造成各产区的香料在颜色、香味、块头等方面有所区别。

海南降真香的油脂颜色有:红(紫)、黄、白、黑、绿等。海南降真香由于致色元素、油脂色彩、地理环境、感染菌种、结香时间等不同而导致颜色上的差异。就香料而言,不同以色取香。然而,论其药性,赤者为上品。又曰:降真香,味辛,气温,无毒。沉香色黑,故走北方而理肾。色黄,。色赤,故走南方而理血。若紫黑色者不用。

海南降真香香型丰富、层次感强。香味有辛辣、花香味、蜜香味、麝香味、清凉味、果香味、乳香味、白木沉香味等。降真之“魅”在于变化。海南降真香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下,一块香料在同一部位,可以散发出多种不同的香味;在不同部位上,也可以出现多种香味。每次品评海南降真香,人感觉出来的香味都是不同的;即便同一个人,每次品评海南降真香,香味也在变化。峤南火地,太阳之所发,其草木多香,有力者皆降皆结而香。木得太阳烈气之全,枝干根株皆能自为一香。海南降真香的香味多变,色彩斑斓、膏液内足。故曰:“海南降真,一木五香”。

海南降真香的品级根据结香的环境因素、成香时间、自然醇化程度、香味、油脂等综合考虑,海南降真香可以分为6品:

第一品:因年代及自然因素,倒伏经风吹雨淋后,剩余不朽之材,称为“倒架”。

第二品:倒后埋于土中,受微生物菌分解腐朽,剩余末腐朽部分,称为“土埋”。

第三品:为活株吉钩藤(降真香载体),经蚁蛀,剩余的部分,称为“蚁降”。

第四品:为活株吉钩藤(降真香载体),经虫食,剩余的部分,称为“虫降”。

第五品:为活株吉钩藤(降真香载体),被砍伐,经加工而得者,称为“活降”。

 

为何降真香被道家推为“诸香之首”:

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神,因而产生敬畏感,加以顶礼膜拜。对自然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图腾的崇拜,对于解释不了的现象,先民就举行祭祀仪式,用巫术与之“沟通”,这是宗教最早起源。道教吸收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这部分,构成了以“自然神”和“人格神”为主的多神宗教。所谓神仙,就是自然神和人格神。人格神,就是具有崇高的品德,通过自身修行而悟道的人,即为仙。

吉钩藤在原始森林里,吸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后遭遇伤害(如雷击、风折、虫蛀、蚁啃、人为等),自行分泌油脂修复伤口而陈结的香料谓之降真香。在万千榛莽中,吉钩藤受伤充满了偶然性,虫蚁是其伤痕的制造者之一,吉钩藤却以德报怨为它们提供躲避高温的栖息地,甚至为其提供蜜腺、藤腺等养分资源。藤本降真香,感怀天地之孕育以五行之变化、灵动之香魅、丰富之色彩、神奇之药性,恩泽世人。故《左转》言:“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降真香的“慈爱”精神从心性上来看是对于众生感恩的爱,于道体现的是“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世界观,于佛则是“悲天悯人、割肉喂鹰”的大慈大悲之佛心。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藤本降真香,具有调和诸香,变化香路之特性。就其香味而言,富集了热带植物香气于一身,香品丰富、香味变化区间活跃,光单品就超越了很多香料。然今人多识沉水,以为奇见。降真之美韵,实更罕现。充分体现了降真香的无为而不争、淡泊明志、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

道教认为,降真香是通真达灵的信物,是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乃祀天帝之灵香,焚烧降真香可以使其香气上达宫阙,恭请神真下降。《仙传》∶“拌和诸香,烧烟直上,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为第一,度功力极验。降真之名以此。”清人王欣撰《青烟录》一书中对“感引鹤降”是这样注解的:“降真气烈烟直。道书最之葢能辟邪浊之气。言降鹤,谓真人乘鹤。会意也。非香与鹤有交涉。”实则是把降真香之美德和以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追求服气餐露、长生不老的神仙联系到了一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以紫为贵。紫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乃出帝王、圣贤之征兆;道家则认为:修真达道者,头现紫光。汉刘向 《》:“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道家认为:降真,色紫,是阴阳(蓝红)相容之色,符合阴阳相济之哲理。《上清灵宝》有云:“道香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意也。清净者,身也。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达上清也。”修真悟道的过程中,以降真之美德,感悟人生,明心见性,静定归真。修道也好,学佛也罢,宗教的本意都是导人向善,告诉人们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崇敬一切美好的品德,实际也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降真香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保健:

降真,紫藤香,可降神也。

降真,新绛也,推陈出新。降者大赤,易曰∶干为赤,坎为大赤,贯流先天一气者欤。主利率类以从阳,远于绝类以从阴也。烧之真降,诠名降真。盖真者,仙变通乎天,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命曰真神。故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辟邪恶气。远于生阳,显诸死阴之属者,敛臼消灭,顾赤心在中,重皮巩固,宛若卫外为固之为阳,藏精起亟之为阴也。仲景先生祖剂,主利脉革之半产漏下,佐以葱茎前通乎阳隧。君以旋复,诚营血之师帅。旋者周旋,旌旗之指麾,覆者伏兵,奉旌旗之指麾者。而后新降起亟乎阴,卫外乎阳则行者留,留者行矣。本草失列品类,时珍补入纲目,疗金疮折跌出血不止者,此遵祖剂之行留而推展之。副名降真,良有以也。颐更推展之,不但系小子妇人吉,犹可系丈人之失与。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脉。人正常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生理时钟。而人体有12条经络,依顺序为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经等,气血会依时间游走各经络,这些经络如果出问题会导至气血循环不顺畅,引发身体各病症。

《黄庭内景经·上有》:“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道教认为人的元气有紫、白、黄三色,故又称“三素云”。三素云乃肺、脾、肝三经之气,脾为黄素、肺为白素、肝为紫素。降真,色紫,理血。从中医气味的角度来看,降真香气味辛温,五行属木。肝经属木,绛者大赤,绛宫乃心房也。降真香主降气,气为血之帅,气推动血的运行,疏通气血,加快新陈代谢。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主血和藏血,主神明与调节精神、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家把人的头部分为九宫,上应九天,中间,谓之泥丸(间脑)。泥丸宫乃藏神之所,古代医籍中称其为泥丸君,今人则称之为之元神、脑神。前有脑垂体,后有松果体,真气存于内;真气者,经气也,生命之根本。真气在经络中能够传运全身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能量,具有抵制邪气、清除邪气的作用。降真在人体以气推血,疏通身体经络,使泥丸宫前面的脑垂体中的激素能够顺利到达肝脏;再由肝脏将激素转化为生长因子,由血液带到全身,使生命密码能够传遍全身每个细胞,从而启动身体全部机能,使人获得最佳生存状态,激活自性,开发大脑全部功能,从而产生各种特异功能。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以终时,此其道生。” 所谓真人就是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的人,他们能掌握自然法则,顺应自然变化,调养身心,生命可达于极限。

根据现代化学分析,降真香含有的花色苷是——以黄酮核为基础的一类物质中能呈现红色的一族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性,而被应用于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肿瘤活性、抗癌、抗炎、预防糖尿病、减肥、保护视力、滋润皮肤、心血管系统活性(降压、降血脂等)、镇痛活性、保肝活性、抑制凝集;黄酮可以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渗出,可以增进伤口愈合和止痛。同时,降真香还具有祛除体内寒气湿气、杀菌治疗脚气、鼻炎、养颜美容、促进血液循环、醒酒解酒等养生功效。

(一)、配制中药,治疗疾病。

降真香,辛温,无毒。入肝经、脾经。

理气理血,止血,通淋化淤,定痛,治吐血,咯血,金疮出血,疏通经脉,跌打损伤,痈疽疮肿,风湿腰腿痛,心胃气痛,降压降气。

理血,通淋化淤,定痛,:《》:"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又虚损吐红,色瘀昧不鲜者宜加用之,其功与花蕊石散不殊。"

疗折伤金疮、止血定通、结痂不留疤痕:《名医录》云︰周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筋如断,骨如折,用花蕊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尔。紫真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二)养生保健

(1)、降真香的醒酒解酒功效:

根据现代化学分析,降真香含有的萜类物质以藤胶的形式,少量以挥发油的形式,存在于降真香的管状结构中,具有行气之功效。降真香主走血、辅行气、通筋络,对腰腿痛,郁结所致,湿寒所致的诸病均有疗效。白酒属于酿造类物质,有行气、引领药性的作用,故降真香泡酒功效显著。

降真香色赤,入肝经,推陈出新,理血佳品。海南降真香浸泡高度白酒,以清香者为最佳。色呈琥珀,口感软和,刺激性降低,不易醉酒,甚者酒量倍增。主要成份就是,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95%通过肝脏的酶进行氧化代谢,肝脏中的酶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两种。肝脏系统中如果具备,就能使乙醇。乙醛再经过的分解,变成,最后被分解成。降真香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单宁,可通过乙醇溶解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多种奇特功效,还具有解除醇中毒、预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细胞恶化、降低肝癌的发病率等作用。单宁,具有加速代谢、促进消化、加速酒精分解的作用,试验表明该物质具有很强的解酒效果。

(2)、辟邪恶气、加强营卫之正气、加速新陈代谢。

降真,新绛也,推陈出新。降者大赤,易曰干为赤,坎为大赤,贯流先天一气者欤。主利率类以从阳,远于绝类以从阴也。烧之真降,诠名降真。盖真者,仙变通乎天,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命曰真神。故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辟邪恶气。远于生阳,显诸死阴之属者,敛臼消灭,顾赤心在中,重皮巩固,宛若卫外为固之为阳,藏精起亟之为阴也。仲景先生祖剂,主利脉革之半产漏下,佐以葱茎前通乎阳隧。君以旋复,诚营血之师帅。旋者周旋,旌旗之指麾,覆者伏兵,奉旌旗之指麾者。而后新降起亟乎阴,卫外乎阳则行者留,留者行矣。本草失列品类,时珍补入纲目,疗金疮折跌出血不止者,此遵祖剂之行留而推展之。副名降真,良有以也。颐更推展之,不但系小子妇人吉,犹可系丈人之失与。

降真香是濒危的名贵香料,具有极高药用价值。降真香的药性,通过皮肤毛孔,直走经络,祛除脏腑及体液内寒、湿、毒,调整脾、肾、肺等脏腑功能,调节体液平衡,使之五脏气血功能达到正常健康的平衡吸收与代谢,激活处于休眠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气必虚。阴平阳秘,致中和。

(3)消除疤痕和麻点,防止皮肤老化,淡化色素斑,它能促进皮肤增生新细胞的能力。

《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一引《山居备用》记载了以降真香制作宫制蔷薇油的方法和用途。以瓷瓮盛之令半瓮,取降真香少许投真麻油中,厚用油纸封系瓮口;顿甑中,随饭炊两饷,持出顿冷处,3日后去所投香;清晨旋摘半开柚花(俗呼为臭橙者),拣去茎蒂,纳瓮中,令燥湿恰好,如前法密封。10日后以手泚其清液收之。

(4)、治疗风湿脚气,疝气冷气,及背面恶寒,风疾有效。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有载:降椒酒二三八辟一切瘴气,寻常宜饮之。降真香,二两,细锉。川椒,一两,去合口者。右用绢囊贮浸无灰酒中,约二斗许,每日饮数杯,百邪皆不能犯,兼治风湿脚气,疝气冷气,及背面恶寒,风疾有效。

 

降真香与黎族的历史渊源:

降真香乃道家首推之灵香,祀天地之灵物,黎族的圣物。

黎族对蛇崇拜,往往与氏族来源的传说结合在一起。《琼州府》载:“定安县故老相传,雷摄蛇卵在黎山中,生一女,号为黎母,食山果为粮,巢林为居。岁久,交趾蛮过海采香,因与结配,子孙众多,开山种粮。”类似的传说,如东方县东方区美孚黎人口碑相传的 《勾花的传说》:在远古时期,海南岛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它的周围有许多高山密林,其间有座高峰,居住着一条大蟒蛇。蟒生一个大卵,卵破后,跳出一女孩,蛇女长大后与一采香的青年结为夫妻,生下一男孩。不久,丈夫死了,蛇女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长大后,无女婚配,为了不使黎人灭绝,蛇女暗中设计,她让儿子往东行嘱遇女即娶为妻。而蛇女则西行,她走了一段路后,就用“勾花”的办法在脸上刺上了花纹,结果两人相遇时,儿子认不出母亲,遂与母婚配,繁衍了后代。黎母传说,是一则有关蛇女黎母因香结缘而繁衍子孙的传说。同时,也说明了黎族认为他们的始祖是蛇变来的。

宋代范成大所著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女及笄,即黥颊为细花纹,谓之绣面”。海南省东方市“美孚黎”的妇女在脸部和四肢均刺上蟒蛇状(俗称蝻蛇)的纹样,因而得名“蝻蛇美孚”。黎人绣面,源于蛇图腾的血缘观念,按明顾介《海搓余录》所云:黎族男女周岁即纹其身,自云,不然,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黎人将蛇视为始祖或是祖先死后变生的灵魂。“美孚黎”的三月三节,这是美孚黎人祭拜祖先和青年男女以歌为媒相恋的传统节日。此日,人们都要到祖先的墓地祭拜,烧香供祭品,求祖先保佑。如在墓地周围发现蛇,就认为是祖先灵魂的显现,对它十分崇敬,而这种崇敬的心理又达到了对它神圣不可侵犯的程度。蛇是黎族的图腾,蛇图腾崇拜的观念,已从图腾动物的人格化,发展到图腾物具有了“神”的性质。黎人开荒,入深山采香采药必然要请示“蛇神”,他们认为“蛇神”是住在田地里的神,它掌管着这一方的土地,如未经向蛇神请示(指祭祀),而乱开荒的话,就是触犯蛇神,将受到惩罚。

黎族为什么会以蛇作为氏族的图腾物呢?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海南岛是个森林密布,毒蛇猛兽成群的地方,而黎族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又使他们在开发自然界的斗争中,常常是驯服于自然力的压迫和影响。而蛇类是自然界中对黎族威胁较大的一种动物。被毒蛇咬伤,一短时间内便会死亡。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黎族先民发现,蛇总管(总管木)对治疗毒蛇咬伤、祛除邪气等疾病有奇效。故《清稗类钞》云:总管木,琼州黎峒所产,红紫色,中有黑斑,可避恶兽诸毒,故名。黎人若中兽毒,研末敷之,即消,蛇若与之接触,骨即断,闻其香,即颤伏不能动。土人以之作手钏,天足妇女采药入山,下田刈稻,均戴之,一丈之内,蛇避而不近。由于蟒蛇的性格温厚,体形巨大和力量惊人,黎族人便视其为蛇王。甚至认为它还拥有掌管众生的法力。于是黎族人把蟒蛇尊奉为自己的祖先,幻想着人、蛇同族,以期得到蛇王的保护,而免受蛇类和其它猛兽的伤害,从而使自己的氏族能够繁荣和兴旺。黎族的先民们以此神化自己的祖先,再加上一定的祭祀仪式,就形成了宗教信仰。

2016年7月,我们广东卫视“秘境神草”栏目组,在拍摄《海南降真香》纪录片过程中,有幸结识了黎族医生符致坚。符致坚老师,秉承家训,大学深造,行医救人。根据黎医三元论:天(天水、天经、神),仁(气道、仁经、精气),地(元土、地经、形体)。治则:调天水拔寒毒,通气道祛风鬼,养土培元,引火归元。黎医认为人得病主要来源于湿气寒气等邪气,与蛇的生存环境类似。黎医通过藤灸赶走蛇痧,下灸之时身体会起一条条的红斑,似蛇。“藤灸”所用的藤,就是紫藤香、鸡骨香、吉钩藤香,黎语呼之为蛇总管、藤总管、总管木(藤本木质),是海南降真香藤所陈结的香料。他解开了为什么琼岛先民会把降真香又称之蛇总管,并记载于《崖州志》之谜。作为黎族的医生,他不仅继承了家族医术,曾祖母还给他留下了用以藤灸的“蛇总管”老物件。根据我们的考证,那就是海南降真香。

 在拍摄《海南降真香》的过程中,我们走访了黎族各支系的黎族医生和道公(神职人员),惊奇的发现他们至今还传承着以最原始的方式,用海南降真香制作手镯的技艺。经考证,这点完全符合《崖州志》所载:蛇总管,色紫红,能辟蛇。治蛇咬,疗痧症。土人制为手环,时珍带之。贾胡争相购买。

在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大田镇一带的黎族美孚方言区,自今传承着一种运用于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的染色技艺。这种染色技艺只有极个别的传承人还在使用,那就是在黎族美孚方言区采用一种黎语为“扭力”“扭弗”的天然植物原料对黎锦进行染色。据我们考证,其实这种天然植物原料就是降真香载体—吉钩藤(总管藤)。将“扭力”和另外一种植物根据需求配比,然后一起蒸煮,这种秘方可以调和出黎锦需要的红色调。它们一直被运用于黎锦的染色,其散发出来的香气可以驱逐蛇兽、虫蚁等,黎人亦用于辟邪。

2016年7月中旬,我们广东卫视栏目组,来到东方市大田镇报白黎村,采访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符林早女士。她从9岁开始跟外婆、妈妈和奶奶学习织锦,11岁开始给自己织衣服,12岁就能独立操作和完成黎锦工艺的纺、染、织、绣全部流程。她的作品在每届海南省织锦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海南省首届“宝华杯”黎族织锦大赛中,荣获青年组一等奖;2010年6月被命名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棉纺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参加海南省第五届黎族织锦大赛中又获得一等奖;2012年8月,又被命名为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据说目前,海南省黎族美孚方言区唯一一位传承有序的沿用“降真香”作为染料制作黎锦的只有符林早女士。

经过协商沟通,符林早女士答应公开的为我们展示一次用降真香制作黎锦的全部流程。

其流程分为四大工艺: 纺、织、染、绣。

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纺纱主要工具有手捻纺轮和脚踏纺车。手捻纺纱是人类最古老的纺纱工艺,这种工艺使用的工具为纺轮。

染色,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这次展示则以海南降真香为染料。在染法上,有浸染法和煮染法等。符林早女士向我们展示的则是捏缸锅,是浸染法的一种,染色时,一手持干白布在缸外,一手将白布徐徐浸入缸中,边抓边捏,反复多次,待到颜色均匀饱满,然后捞出晾干,又重染,直到色起为止。

织布,用踞织腰机进行织布,腰机简单轻巧,容易操作。

刺绣,传统刺绣有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两种。符林早女士向我们展示的则是单面刺绣法。

海南黎锦被誉为纺织界的“活化石”,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孚黎”符林早至今传承着以降真香染线的技艺。她告诉我们,旧时黎族老人也把降真香藤叫美龙(蟒蛇)藤,是黎母的化身,血红色的降真香是黎母的血液,是黎族的圣物。黎人使用降真香既可以保持着与祖宗血缘关系,得到黎母的护佑。又可以预防毒蛇恶兽等,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