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9月20日,,详细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
《意见》明确,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一个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按照时间表,中考的综合改革试点将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
有的家长认为,从方案、试点再到全面推广,至少要经过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觉得事不关己。其实,方案指明了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家长应时刻关注,逐步调整孩子的教育培养方式,才能在改革过程中顺利过渡。
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合并为一个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负担。
好多地方初中学生毕业之后,考两次,一次是毕业考试,一次是升学考试。这样的考试形式给学生带了很大的负担,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今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将“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学生负担减轻了,相应也减轻了老师和家长的负担。
评价内容上,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
评价要求上,综合素质评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统一要求,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要让综合素质评价发挥更大的推动素质教育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各方面改革配套,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会更具个性。
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计入录取总分。
以往的中考都有固定的考试科目,这就在一些学校中形成了“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本次《意见》提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也就是所谓的“全科开考”。
这次改革的突出点是强调共同基础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师资队伍必须均衡,过去师资队伍更多的在中考科目上比较强,现在就要求在那些传统意义上,不是重要科目的科目的师资也要配备得比较强。
考试成绩,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等级”的形式。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的考查。
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不管是鼓励类还是政策类加分,很多地方都曾因为繁多的中考加分项目引来争议,在有的地方,15%以上的考生都能获得加分。家长质疑、考生无奈,每年中考后,都有人呼吁,加分乱象何时休?,将有力杜绝这些乱象!
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综合自中国教育报、微言教育、广东高考在线
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击对应标题,提取往期精华文章:
东华为何盛产状元?读完简期颐校长给学生的离别赠言,就明白了。
八一八东莞民校的招生“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