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基因魔剪”专利纠纷结果出炉:判归张锋团队

“基因魔剪”专利纠纷结果出炉:判归张锋团队

2020-11-23 11:28:31

日前,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宣布,隶属于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德研究所于2014年获批的CRISPR-Cas9应用专利,并不干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维也纳大学的相关专利。

这就是说,去年纷纷扬扬的“基因魔剪”专利纠纷告一段落!这意味着,以张峰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取得了这场专利纠纷的胜利。


事件回顾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是本世纪最为重要的生物发现之一。而CRISPR技术的专利权归属引发了激烈的竞争。詹妮弗·杜德娜所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张锋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就CRISPR相关专利的归属互不相让。2012年6月28日,杜德娜和她的合作者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利用原核生物的CRISPR系统在体外编辑试管中的DNA的论文。张峰团队则在哺乳动物细胞上展开研究,同年10月5日,他们把论文投给《科学》杂志,文章于2013年1月3日在线发表。

专利申请方面,2012年5月25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交了与CRISPR相关的专利申请,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于同年12月12日提起有关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上进行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专利申请。但后者花了70美元走了快速审核通道,比前者更早通过专利审核。张锋团队提交了实验室的记录本以证明他们比杜德娜的团队先做出实验。美国专利与商标局于2014年4月15日将CRISPR第一个专利授予了博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和张锋。对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不认可,他们将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实杜德娜团队的原创性。2016年1月11日,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宣布将重新评估CRISPR专利归属的决定。

而前张锋实验室成员、中国留学生林帅亮发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詹妮弗·杜德娜的求职信的曝光,又为这场专利之争增添了不少火药味。林帅亮在求职信中称,张锋实验室在2012年6月之前没有做出CRISPR,其关于实验数据的声明存在错误或夸大描述。2016年8月17日,博德研究所表示,大量的证据显示该中国留学生的指控是错误的。

德研究所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申请CRISPR相关专利。到今年2月,USPTO已经授予了50项关于CRISPR 和(或)Cas9的专利,其中包括来自Broad研究所、MIT及张锋教授(张锋实验室)附属机构的14项CRISPR 专利组合。

对于此项纠纷结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方面表示,并并不同意PTAB的裁决,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推动当前的法律纠纷。但专利判决并不会影响CRISPR-Cas9系统在科学界的应用。无论专利纠纷走向如何,杜德娜将带领团队继续专注于利用CRISPR/Cas9技术迎接并克服与人类健康、农业和环境息息相关的众多挑战。


延伸阅读:

更多信息请至阅读原文:

  • 生物探索:简单地说,CRISPR专利之争,张锋赢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