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孩子是带着他的世界观而来的----读《妈妈的心灵课》有感

孩子是带着他的世界观而来的----读《妈妈的心灵课》有感

2021-01-04 11:45:02

作为父母,我想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那就是父母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矛盾的角色,我们时而充满希望,将美好的人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心甘情愿的奉献自己;时而暴露出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各种情绪:困惑、无助、恐惧、愤怒,甚至比任何时候都自私,表现的像个十恶不赦的恶魔。


对孩子的奉献自不必多说,每个父母都本能的想将最好的给孩子;如果要给这些涌现出的负面情绪为自己找个借口,我想答案不过是家长认为孩子做的不好、不对,不符合父母的标准和预期,而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根弦,奏出了不和谐乐章。


而这种不和谐的原因,书中给出了解答,一是孩子诞生时,是带着自己的世界观而来的,出生之时已有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当然天然的还有控制自己世界的小小欲望,也想按照自己的心意寻求秩序。二是父母之所以喜欢自己的做法,是自以为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但实际上,认为自己的做法最好,纯粹是因为它是你的,那才是真正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控全局,才有安全感,而对这份安全感的需要深深的埋在自己的潜意识中,通过亲子关系中的冲突展现了出来,孩子只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一、针对这两点原因,孩子和父母的出路在哪里呢?


1

孩子通过积累美好的经验发展出健全的价值观


如果小孩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寻求秩序,通过一点点累积无数美好的经验就建立了对人、对事、对物的信仰,就能发展出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里的美好的意思是说孩子的需求或冲动得到满足与合理化了。而如果无法让小婴儿和小孩发展他与生俱来的倾向,让他按照他自己的心意去创造一个小小世界的话,结果必然是伤害。


而这种伤害造成的阻碍是无法靠小孩的聪明才智来补救的。假如情感的发展在某个点卡住了,他日后每当这种情景再次出现时,就会退行,行为变得像个婴儿,比如在碰到挫折时就会变得像个孩子,暴躁易怒,而正常的人是有别的办法可以面对挫折的。


但实际上,孩子能顺从自己的心意有多困难,相信曾经是小孩子的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在体验人生美好的同时,不好的经验体会也终难避免,比如愤怒、痛恨、怀疑等等,孩子必须发展出自己的方法,在这个分配给他的特殊世界里,跟这些不好的经验共存,但这并不容易。


面对如此艰难困境,孩子有他自己的救助方式,那就是游戏。游戏对所有的小孩来说都非常重要,游戏它促成了内外现实的连结,小孩透过游戏获得经验,发展人格,充实自己,逐渐发展认识丰富外在世界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发泄恨意和攻击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缓解焦虑。另外,游戏也是一个人坦诚面对自己的过程,在游戏中我们总能找到通往潜意识大门的入口。假如小孩有能力玩游戏,那只要有良好而稳定的环境,这个小孩就有能力发展出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最终会变成一个完整的人。我们的世界期待这样的人,也欢迎这样的人。


认识到游戏对孩子的意义后,在孩子在玩游戏时多了一份尊重、欣赏和保护,尤其是对玩电子游戏有了一份接纳,但我们发现现在电子游戏那么吸引孩子,孩子往往陷入无法自拔,甚至影响孩子视力、影响学业,我们如何把握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度呢,书中温尼科特的一个观点给我们一些启发,他告诉我们玩游戏时,如果纯粹是为了玩乐,我们就可以要求他们放弃,如果是为了缓解焦虑,如果我们阻止他们玩游戏的话,就会引发烦恼和真正的焦虑。


二、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发展出孩子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父母在坚持自己价值观的同时,发展出孩子自己的价值观,那回报是很大的。而要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健全的价值观核心有两点,一是父母的自我成长,二是给孩子的爱和自由。


01

父母的自我成长


我们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的问题后,我们关注的焦点将不再是孩子如何的不对,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需要做如何的迁善、自己的情绪和态度需要怎样的调整、自己的方法需要如何的改进,也就是自我的如何成长。


觉察是成长的开始


亲子关系中的觉察一个层面是觉察与孩子相处的每个当下,觉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面部表情、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自己的语言……看到孩子的行为让自己不舒服了,停下来看看是什么让我不舒服,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想要我做些什么,我对这种感觉是不是一直都很熟悉,它与我生命里的哪一段经历有关系,向深处探索,直至找到潜意识中的价值体系。


觉察的另一个层面是自己持有的是什么样的信念,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当我们自觉是个温和的人时,就可能避开自己的不满、委屈与愤怒;当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时,就可能会避开自私、我的需要及欲望。因此当我们用真善美的眼睛去看孩子时,他们的行为我们都能找到合理的背后原因,能接纳,能共情;当我们用假恶丑的眼睛去看孩子时,孩子就存在诸多的缺点与不足,我们就会愤怒、会恐惧。


我们看到觉察是一条痛苦、艰辛而漫长的路,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不舒服,但通过觉察,我们与自己相处,逐步看清自己的模式,我们才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在面对孩子时我们选择包容接纳而不是批评指责。


爱自己是成长的基础


我们说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因为还没有体验过和拥有的东西是给不出来的,在我们不理解什么是爱,也不知以怎样的行为和方法对待自己才是爱自己时,我们自然也就无法将爱传达到孩子身上,或者说很难让孩子收到我们没有压力的爱。

什么是爱自己呢,我理解的是全然的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虽然我对自己的某些部分仍不明白,但当我试着无条件的接纳我的所有,包括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生活环境、我的善恶时,我便放下了与内在的那个我的对抗;当我深信发生在我生命中的事都有它的意义,我在每个当下都已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时,我感受到身体里能量的流动;当我相信我是一个平和的、善良的、宽容的、感恩的人,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和爱。

02

给孩子爱和自由


对孩子的爱是了解,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需求;对孩子的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和他本来的样子;对孩子的爱是接纳,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对孩子的爱是陪伴,陪伴孩子并进入他的世界;对孩子的爱是倾听,倾听孩子,找出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并加以肯定;对孩子的爱是理解,理解孩子所碰到的人生艰难,与他共情;爱是信任,信任孩子具有拥有成功快乐人生的全部能力;对孩子的爱是自由,给孩子空间和选择的权利,对孩子逐步的放手……


我们看到,一切美好的情感都与爱相关,都能让孩子产生美好的体验,进而发展出他自己的健全的价值观。就让我们用自己浓浓的爱浸泡孩子,让我们静静等待花开的日子。


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不管我们学习的如何努力,也无法成为孩子心目中完美的父母;不管我们如何的爱孩子,孩子也不可能成为完美的孩子,孩子在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境,即便配合的完美的家庭,孩子也会存在无从发泄自己恨的情绪的困境,记得陈老师在一次读书会上分享的,每个孩子都是带着伤害成长起来的,根本不存在没有伤害的孩子,所以家长也不必有自责或内疚的心态,孩子自有他的造化,我们努力做到最好就好。



作者:冯艳杰

编辑:杨蔓


问:悦读会是个什么组织?

答:爱果会的第一个以读书分享为主题的自组织。

问:要如何加入悦读会?

答:欢迎来爱果会浸泡,在爱果会你可以联系到悦读会掌读-付晶,没加入爱果会的朋友们的赶紧找爱果小主加入爱果会吧。

加入爱果会



爱果心理深度会员群,在线学习、课程沙龙、案例研讨、读书分享、顾问答疑、达人合作……选择彼此最舒服的方式享受学习、互动、分享带来的改变。


请加“爱果小主”微信号,缴费入群。每天1元,我们按年度收取,所以你只需要准备好365元和一颗好奇心,就可以成为我们的会员啦。




心理咨询预约:

18129910616

0755-82554655

爱果工作微信号:

szaiguo(爱果小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