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 修真九要,积德修行,魔障才能远离自己

✎ 修真九要,积德修行,魔障才能远离自己

2023-05-25 17:04:50


道行☯天下
主办:临沂市道教协会


修真九要,积德修行,魔障才能远离自己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  著


门人张阳全校阅  后学怀清氏重刊


(清)悟元真人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


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


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


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


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


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


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


幸逢吾师龛谷老人,略闻香风,


始知自己从前之错,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错。


因述吾师之意,提其修真纲领,总为九条,名曰:修真九要。


其法由浅及深,自卑登高,为初学之人作个梯级。


不论学道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


终必深造自得,且能识的盲师明师,辨得邪道正道。


纵不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


庶不至空过岁月,虚度一生矣。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


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百年岁月,瞬息间耳。


无常一到,纵有金穴银山,买不得性命;孝子贤孙,分不了忧愁。


若不及早打点,临时手忙脚乱,阎王老子不肯留情,一失人身,万

劫沉沦。


有志于道者,须将这个关口急急打开,方有通衢大路。否则,尘缘不断,妄想成道。


虽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一举一动,无非在世事上用功夫;

一行一止,总是在人情上作活计,


不特不能成道,而且无由闻道,何贵乎出家?


古今来无数学人,多蹈此辙。所以“学道者如牛毛,达道者如麟角”。


悟真篇云:“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的不来无?”


了道歌云:“先将世事齐放下,后把道理细研精。”


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欲知其真,先弃其假也。


何则?一认其假,则心为假役,一假无不假,与道日远,


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


不自惜性命,悬虚不实,空过岁月,老死而矣,何益於事?


昔,吕祖,因一梦而群思顿脱;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


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后修真。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


况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


若未勘破而强出家,有名无实,本欲登天而反坠地,适以取败,


岂不枉费心机耶?


吾愿学人,不论在家出家,若欲辨切身大事,将世事先须尝探一番。


尝探来,尝探去,尝探到没一些滋味处,


始知万缘皆空,性命事大,从此把身外一切虚假之事一笔勾消。


脚踏实地,寻师访友,勇猛精进,为道忘躯,


自然一诚格天,祖师暗中提携,当有真人度引矣。


积德修行第二要


悟真云:“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可 知:积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务。


倘离德以言道,便是,旁门外道,差之多矣。


故古之圣人,必先明道;古之贤人,必先积德。


未有不明道而能圣,未有不积德而能贤。


欲希圣,必先希贤;若欲成道,必先积德。


道德两用,内外相济,圣贤之学业得矣。


道者,为己之事;德者,为人之事。修道有尽,而积德无穷。


自古及今,仙佛神圣成道之后,犹必和光同尘,积功累行,


直待三千功满,八百行完,方受天诏。


况,金丹大道,为鬼神所忌,


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非大贤大德之人不敢传。


即强传而知之,鬼神不喜,势必暗降灾殃,促其寿数。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予,自得龛谷仙留之旨,以大公为怀,每遇志士,便欲接引。


间或略示端倪,徐观其后,未几自满自足,不能深入,


竟至日久懈怠,志气尽丧。其悭贪烦恼,甚於常人。前后数人,俱皆如此。


噫!此等之辈必是祖先无德,自己无行,


以是始勤终怠,迷失真宗,而不可挽回矣。


予,因自不小心,失言匪人,亦屡遭魔障。幸喜无大关系,真宝未被窃去。


有鉴於此,后遂结舌,不敢轻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倾囊付之耳。


世之学人,方入门户,直视神仙为至易之事,而遂骗化十方,罔知所忌。


绝不思:一丝一粒俱十方之血汗;一饮一啄皆众生之苦力。


或有以口头禅笼人者;或有以假道法摄财者;


或有以黄白术谋骗者;千方百计,不可枚数。


异日欠下十分债账,不知如何消化。


古人谓:“两只角或有或无,一条尾千定万定”者,必此辈欤?


有志斯道者,须当以德行为重,自立节操,不要糊涂作事,担误了前程。


何为德?


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


轻财重义、广行方便者,是也。


何为行?


苦己利人、勤打尘劳、施德不望报,有怨不结雠,


有功而不伐,有难而不惧,见义必为者是也。


能积德,能立行,愈久愈力,德服鬼神,品超庸俗,


高人一见,决定入目,大道有望。否则,不积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


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自谓可以欺人。


殊不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矣。


更有一等不务本分之流,作孽百端,


朝酒肆而夕花乡,口道德而心盗跖,损人利己,千奇百怪,


不知自悔,反怨自己无福无缘,乃毁谤丹经尽属诳言。


真地狱种子,当入异类,求其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


吁!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师传成仙之事。


不积德而欲修道,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可不三思乎?


尽心穷理第三要


《说卦传》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可知,尽性至命之学,全在穷理上定是非耳。


穷理透彻,则性能全,命能保,直入无上至真之地;


穷理恍惚,则命难修,性难了,终有到老落空之悔。


今之学人,糊涂出家,糊涂学道,糊涂修行,


生则既然糊涂,死时焉能亮净?性命何事,而乃如此妄为耶!


金丹之道,包罗天地之道也,窃夺造化之道也,


至尊至贵,至神至妙,非容易而知。


学人不想自己性命为何物,不辨祖师法言是何义,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妄想一言半语之妙,即欲成道,


日则浪荡打混,夜则高枕安眠,以丹经为无用之言,以子书为哄人之套。


诈称有道者,以错引错,妄冀成真者,以盲诱盲。


即有一二信心之士,亦不过是走马看花,何尝深用心思,穷究实理。


古人亦有谓“若还纸上寻真义,遍地都是大罗仙”之语,


是特为不求师者而发,非言丹经子书为无用。


后人不知古人之意,多借此为凭证,而即置经书于不问,


大错!大错!


夫,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发,一言半语尽藏妙义,


不知费尽多少老婆心,为后人作阶梯,与教门留眼目。


而反毁之谤之,其罪尚可言乎!


即后之高人贤士所作所为,总在古人范围之中,究其实落,未必高过于古人。


今之高人不哄学人,则古之仙真不误后世也,可知矣。


吾劝有志之士,取古人之法言,细穷细究,求师一决,


通前达后,毫无一点疑惑,方可行持,


慎误自恃聪明,而有己无人;亦勿专听梆声,而任人误己;


至于不通文字之学人,亦须于俗语常言中,辨别实义。


盖俗语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


如:没体面、没人形、有窍道、好自在、颠三倒四、随方就圆,


随机应变、沙里淘金、无中生有、七死八活、有己无人,


不知死活、不顾性命、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走三家不如守一家。


礼下于人,必有所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此等语天机大露,何妨拈出一二,作个悟头,朝参幕思。


虽大理不明,而知识渐开,与道相近,亦不空过了岁月。


此:穷理之学,不论贤愚,人人可做。


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但所悟者一己之私见,不得贸然下手。


倘遇明师,必须彻始彻终,追究个清白,真知灼见,得心应手,方不误事。


若知前不知后,知后不知前。知阴不知阳,知阳不知阴。


知体不知用,知用不知体。或知有为而不知无为,


或知无为而不知有为,或见元关而不知药生,


或知药生而不知老嫩,或知结丹而不知服丹,或知结胎而不知脱胎,


或知文烹而不知武炼,或知武炼而不知文烹,或知阳火而不知阴符,


或知进火而不知止足,或知温养而不知抽添,


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未许成真。


不但此也,且阴阳有内外,五行有真假。性命工夫两段,先后二天各别。


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


此等机关究之不彻,即行之不到;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


是以吕祖,三次还丹未成,后得崔公《入药镜》而始完功;


紫清有夜半风雷之患,重复修持而方了事。


如二翁者,神仙中之领袖,些子不明,犹有不虞,而况他人乎?

学者,须当三思之。


访求真师第四要


古仙云:“若无师指人知的,天上神仙无住处”。


悟真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


诚哉!性命之学,必有师传,非可妄猜私度而知。


昔,道光顿悟圆通,自知非向上事,后得遇杏林而成大道;


上阳,即得缘督之诀,不敢自足,犹必见青城而备火候;


三丰,嵩山苦历十余年,一无所得,后感郑吕二仙指点,方知大事。


虽世间微艺薄技,尚赖师传而知,况性命大事,岂能无师而晓?


盖性命之道,乃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扭气机、


先天而天弗违之道,鬼神不能测,蓍龟莫能占,


得之者,立跻圣位,直登彼岸,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是天下第一件难事,


苟非圣师附耳低言,如何知之?


独是旁门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乱真,


谁为盲师,谁为明师,甚难辨别。


然辨别亦易,大凡高人出世,自命不凡,独弦绝调,


不,不谄世,不同党,不要名,


不恃才,不谋利,不欺人,不怪诞,


一言一语,俱有益于世道,一行一止,大有裨于圣教。


贪、嗔、痴、爱,而俱无,


意、必、固、我,而悉化。


品节清高,人人所不能及,胸襟脱洒,个个所不能到。


间或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试其真假,果其白玉无瑕,方肯指示端倪;


如其非人,决不敢轻泄天机。此所以为明师也。


若夫盲师,无而为有,虚而为盈,不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


或有指男女为阴阳者,或有以经粟为黍珠者,


或有以炉火为外丹者,或有炼心肾为内丹者,


或有以存想为凝神者,或有行子午为抽添者,


或有转辘轳为周天者,或有认顽空为无为者,


或有以运气为有为者,或有以忘形为修静者,


或有以炼睡为退阴者,或有服硫黄为进阳者,


或有避五谷求延年者,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此等之辈,功德不言,节操不立,身衲衣而腰钱囊,头簪冠而心蛇蝎,


见富贵而留心,遇困苦而忘道,饮酒啖肉,不顾十方血汗,


丧名败教,哪知万劫沉沦。


行步时、只在钱财上用功夫;举动处、尽于衣食上费心思。


一头一拜,即收为徒;一茶一饭,即便传道。


借圣贤之门户,而自欺欺世,窃仙佛之法言,而捏怪作妖,


只知一身饱暖,那管他人死活。


学人若听其言而不察其行,以有道目之,未有不入于网中而伤害性命者。


况,一惑其言,认假为真,固结不解,虽有高真圣师欲为提携,亦无门可入。


天下道人遭此难者,不一而足。


缁黄之流,东走西游,谁无几宗公案?谁无几句话头?


只以口头三味取人,则人人是佛,个个是仙。


试问:学道者千千万万,成道者能有几人?


大抵,圣贤不常见,仙佛不多得,以其不常见、不多得,所以为高人。


高人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岂得以口头三昧为高人乎!


当年,予师,秘授试金石一方,善识人之高低身份。


若遇修行之人,以酒色财气试之,而不能动者,必非凡品。


更以《悟真篇》、《参同契》诘之,而随口应者,即是明师。


屡试屡验,百发百中,愿以此法,共诸同人。


炼己筑基第五要


《沁园春》云:“七返还丹,在人须先炼己待时”。


《悟真篇》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


盖修真之道,还丹最易,炼己至难。若不炼己而欲还丹,万无是理。


夫,还丹者,如房屋之梁柱;


炼己者,如房屋之地基。


未筑地基,则梁柱无处建立;未曾炼己,则还丹不能凝结。


学者得师口诀,急须炼己,炼己纯熟,


临炉之际,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铅汞相投,情性相合,


自无得而复失之患。


特以人自有生以来,阳极生阴,先天走失,后天用事,


当年故物,尽非我有,加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精漏、神昏、气败,将此幻身如破锅烂瓮相似。


锅破瓮烂,盛不得水;人之身体衰败,还不得丹,同是一理。


故虽后天假物,非还丹药料。


然未还丹,尚藉赖以成功,而亦不可有损伤。


古人云:若无此梦幻,大事何由办?


若还大事办,何用此梦幻?


又 云:不怕先天无真种,只怕后天不丰光。


盖后天足,则先天可复。先天复,则后天可化。


炼己筑基之功,岂可轻视乎!


何为炼己?


少贪无爱,炼己也;牢固阴精,炼己也;打炼睡魔,炼己也;


苦己利人,炼己也;大起尘劳,炼己也;


心地下功,全抛世事,炼己也;勇猛精进,以道为己任,炼己也;


脚踏实地,步步出力,炼己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炼己也;


披褐怀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炼己也。


炼己之功居多,总以无己为归着。


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炼己,炼到无己时,外其身而身存,


后天稳当,基址坚固,先天真阳来复,混而为一。


“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一时辰内管丹成”矣。


若为炼己,遽行一时之功,则后天不固,先天虽在咫尺,未许我有。


盖其铅至而汞失迎,坎来而离不受,彼到而我不待也。


噫!筑基时须用橐龠,炼己时还要真铅。炼己筑基,岂易事哉!


和合阴阳第六要


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


造化之道,阴阳之道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又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方能生育。


金丹之道,惟采取先天真一之气也。


先天之气,无形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乃自虚无中来者。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


实而有者,真阴真阳;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气。


初弦之气,即先天气,此气非阴阳交感,不能有象。


若欲修金丹大道,舍此阴阳,别无他术矣。


但阴阳不一,倘认假为真,徒劳心力,无益有损,不可不辨。


男女之阴阳,尘世之阴阳也;心肾之阴阳,幻身之阴阳也;


日月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也;冬至夏至,一年之阴阳也;


朔旦望后,一月之阴阳也;子时午时,一日之阴阳也;


二候四候,一时之阴阳也。凡此皆非金丹之阴阳。


金丹阴阳,以我家为阴,以他家为阳;


我为离,他为坎;离中一阴为真阴,坎中一阳为真阳。


取坎填离,是以真阴求真阳,以真阳济真阴也。


且阴阳,又有内外之别:


内之阴阳,顺行之阴阳,生身以后之事,后天也,人道也;


外之阴阳,逆运之阴阳,生身以前之事,先天也,仙道也。


内外阴阳,皆无男女等相,非色非空,即色即空;


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若着色空有无之形,便非真阴真阳实迹矣。


既知阴阳,须要调和相当,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不急不缓,不有不无,不即不离,不躁不懦,


或阳动而阴随,或阴感而阳应,或阴中用阳,


或阳中用阴,或借阴以全阳,或用阳以制阴,


或以内之阴阳而助外,或以外之阴阳而济内,


内外合道,金丹自虚无中结就,取而服之,长生不死。


参同云: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


悟真云: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


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


三丰云:世间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调和阴阳之道,尽於此矣。


审明火候第七要


古经云:圣人传药不传火,火候从来少人知。


则是:药物易知,火候最难。


盖,药物虽难觅,若遇明师点破,真知灼见,现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


至于火候,有文烹、有武炼,有下手、有休歇,有内外、


有先后,有时刻、有爻铢,有急缓、有止足,


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


变化多端,随时而行,方能有准。若差之毫发,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难。


何为火?煅炼之神功也;何为候?运用之时刻也。


运用时刻在鸿濛将判、阴阳未分之际;


煅炼神功在天人合发、有无不立之内。且有外火候、有内火候。


外火候,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内火候,沐浴温养,防危虑险。


虽内外二药相同,而火候运用大异,不遇真师,焉能知的?


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是盗天地之生机、窃阴阳之祖气,回斗柄而转天枢,


开坤门而塞艮户,其妙在乎积阴之下一阳来复之时。


此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所谓: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时者,是也。


惟此一时,易失而难寻,易错而难逢。


得之,则入于生道;失之,则入于死道。


圣人于此一时,运动阴符阳火,拔天根而钻月窟,


破混沌而拈黍珠,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夺二十四节之正气。


水火相济在此,金木交并在此,铅汞相投在此,


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


若过此时,阴阳分离,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后天,不堪用矣。

至于:


曲江岸上月华莹,生药之火候;风信来时觅本宗,采药之火候;


水生二药正真,若待其三不可进,老嫩之火候;


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急缓之火候;


忽见现龙在田,须猛烹而急炼;


但闻虎啸入窟,宜倒转以逆施,用武之火候;


慢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


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温养之火候;


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丹成之火候;


托心知,谨护持,照看炉中火候飞,保丹之火候;此皆还丹之火候。


若夫大丹火候,别有妙用:


受气吉,防成凶,结胎之火候;


混沌七日死复生,全凭侣伴调水火,固济之火候;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当,养胎之火候;


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抽添之火候;


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沐浴之火候;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防危之火候;


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完入圣基,胎成之火候;


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凡笼寿万年,脱胎之火候;


此大丹始终之火候。


更有内外两用之火候:


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时须要世间财,采药火候中之火候;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里水银平,结丹火候中之火候;


第七日阳复起首,别妙用混合百神,结胎火候中之火候;


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脱胎火候中之火候;


内外二丹火候之秘,于此尽矣。


其中,又有细微奥妙之处,是在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临时变通,非可以文字传矣。


外药了命第八要


悟真篇云: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


缘督子曰: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


曰:他家,曰:虚无,则知非一身所产之物。


说到此处,诸天及人,皆当惊疑也。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


人得天赋之正气,为万物之灵,具此气即具此理。


气者,命也;理者,性也。是性命者,天之所与也。


天始与之,而天终夺之,此势之所必有者。


若以后天幻身之物与天争权,总在造化规弄之中,焉能脱的造化?


不有金液还丹之道,妄想保全性命,万无是理。


金液还丹之道,先天之道也。


先天之道,包罗天地,运动阴阳,


系天地之外机秘,故能了生死而避轮回,出凡尘而入圣基。


但此机秘远隔千里,近在咫尺,


可惜世人不肯认真,日远日疏,绝不返顾,自送性命。


若有志士,穷究实理,忽的打破疑团,截然放下,直超彼岸,


则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载也。


然,丹成最易,而修炼甚难,


使无虚实相应、阴阳变化、以术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结。


以术延命之道,


乃夺天地造化之权,窃阴阳消息之机,


转生杀,扭斗柄,先天而天弗违之道也。


《阴符经》云: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见

《悟真篇》云: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


盖,人自先天失散而后,真阳有亏,形虽男子,其中皆阴。


倘执一己而修,不过:涕唾津精气血液。不过:眼耳鼻舌身意。


不过:七情六欲、五蕴八识、三彭百穴,


是以阴济阴,命何由接,丹何由接?


故《参同契》云:“牝雞自卵,其雏不全”。此其证也。


夫,丹经所谓外药者,以其我家真阳失散于外,


不属于我,寄居他家,而以外名之。


迷人不知,错会他字、外字。


或猜为御女闺丹,或猜为五金八石,或猜为天地日月,


或猜为云霞草木,以及等等有形之物。


殊不知,真正大药,非色非空,非有非无,


乃鸿濛未判之始气,天地未分之元仁,


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作佛。


圣人以法追摄,于一个时辰内结成一粒黍珠,号曰:阳丹。


又曰:还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铅。


以此真铅,点一己之阴汞,如猫捕鼠,霎时乾汞结为圣胎,


此外药之名所由有也。


试细申之:


药出西南是坤位,欲寻坤位岂离人。外药也;


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莹。外药也;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外药也;


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外药也;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外药也;


坎离之气和合,黄芽自生,外药也;


但药本在外,如何得向内生?


药属于他,如何得为我有?


经云:五行顺生,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


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


金木水火中藏戊己二土,和四象而配五行,


一气运用,复成一太极,火功到日,炼成一粒至阳之丹,


取而服之,长生不死,与天地同春,与日月争光,


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者此也。


噫!万两黄金买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


金丹大道,万劫一传,至尊至贵,


得之者立跻圣位,不待他生后世,眼前获佛神通,


人何乐而不积德修道哉?


内药了性第九要


《道德经》云“有欲,以观其窍。无欲,以观其妙。


此二语,乃金丹大道之始终,古今学人之要诀。


外药不得,则不能出乎阴阳;内药不就,则不能形神俱妙。


上德者修内药,而外药即全;下德者修外药,而内药方就。


外药者渐法,内药者顿法。外药所以超凡,内药所以入圣。


有欲观窍者,外药,窃夺造化之功,幻身上事;


无欲观妙者,内药,明心见性之学,法身上事。


倘,外药已得,而不修内药,即吕祖所谓“寿同天地一愚夫”耳。


况大丹难得者外药,外药到手,即是内药,圣胎有象,阴符之功,即在如此。


参同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所谓“无欲观妙”者,此也。


无欲观妙者,无为之道,但无为非枯木寒灰,绝无一事之谓,


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铅添汞、防危虑险、固济圣胎之功。


所以融五行而化阴阳,以至道法两忘,有无不立,十月霜飞,


身外有身,极往知来,归于真如大觉之地,


即佛祖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


若非了命之后,而遽行此功,根本不固,虚而不实,


未曾在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总然了得真如之性,


若有一毫渗漏,难免抛身入身之患。


后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多以性理为不足贵,


试问世间学人,有几个能明涅槃之心乎?有几个能见真如之性乎?


涅槃心、真如性,净倮倮、赤洒洒、圆陀陀、光灼灼,


通天彻地,非可以后天人心血性而目之。


古人亦有:“了性不了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之语,


是特为未修命而仅修性者言之。若已了命,焉得不修性?


若不修性,则应物固执,空有家财而无主柄。


若不修性,虽幻身已脱,而法身难脱。


若不修性,只可长生,而不能无生。


若不修性,虽生身之初能了,而未生之前难全。


内药了性之功,所关最大,


无穷的事业,皆要在此处结果,何得轻视性乎?


吾愿成道者,


未修性之先,急须修命;于了命之后,急须了性。


阴阳并用,性命双修,自有为而入无为,


至于有无不立、打破虚空,入于不生不灭之地,修真之能事,毕矣。


道行天下

”道行天下“订阅号,由临沂市道教协会主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教义,以弘扬正统道教道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旨在道教文化能更好的弘扬与传播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道行天下微信号:daoismtx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