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的干涸,起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人们在这里砍树筑城,割苇编席,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的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就是铁证。
楼兰古城正是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那里曾有长势繁茂的胡杨。胡杨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它的祖先远在1.39亿年前白垩纪就出现了。2500万年前,它的祖先就到达了天山山间盆地;1200万年前已遍及中亚、新疆和中国西北。
由于过度砍伐,目前在罗布泊尾阖——台特马湖附近,只剩下了一株株枯死的胡杨,在长空下凄凉哀歌。
雪骏惊讶于罗布泊顽强的存在。一个已经被时空湮灭的湖泊,怎么就能够穿越过这么长的时间而存在下来,而且没有任何被人忘却的迹象?
这就是人们眼中神秘的罗布泊。但这些,绝不是罗布泊的全部。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家园!如果没有家园,很难想像,人类应该去哪里?
面对一页沧桑,雪骏神思飞了很远。
难得清闲。
雪骏记得少时读过一则残篇,言曰某景色之地,一位老者斜躺于渔舟内,独赏落日。一位过客心生好奇,问之:时光正好,何不多下几网?老者反问:然后呢?过客答:有了钱和时间,你就可以天天躺于此处赏日了。老者笑而答道:你以为我现在做何事?过客于是蓦然领悟。
大文豪林语堂论及幸福,十分推崇“闲适”。雪骏想,前文中的那位老者,之所以悠闲,一定是在付出了多年之后,才得以那一刻的闲适。因此,他敢说,那位老者肯定懂得生活。
一直以来,人们奉行“时不空过,路不空行”。最后,给自己戴上了一具枷锁。
雪骏是向往闲适的。就像闲云野鹤,于云游间,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与冷墨相约罗布泊,让他感到,闲适,是行走中的客栈,是跋涉后的放松,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哲学,如山的自在,水的从容。
恰恰就是这一次在雪骏看来于“闲适”中的行走中,让他和冷墨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长条状构造盆地。
该盆地海拔在1000米以下,中间一带海拔仅有300多米,形成了盆地的最低处,成为西北山区以北纬度最高、地势最低、热量最富的奇特地区,地面多为戈壁及各种风蚀地貌。
这里干燥少雨,晴天多,光照丰富,年、日温差大,降水分布不均。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低空气层稳定。伴生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寒潮、干热风和霜冻,对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这种特殊的气候和地貌,造就了该地区的矿种和类型相当齐全配套,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矿种76种,主要优势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镍金、石油、天然气、石材、芒硝、黄腐质酸等。煤炭已探明储量388.7亿吨,黄腐质酸储量3.7亿吨,居世界第一;铁矿储量2.78亿吨,占西北的42%;镍资源储量居西北之首,全国第二。芒硝储量1.56亿吨;石材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天山蓝、星星蓝等珍贵石材是国内惟一产地。
雪骏的“闲适”之旅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他把这次踏勘写成了报告,一级一级呈送了上去。结果,报告泥牛入海,上面片纸未复。只换回了他顶头上司的一句话:脚踏实地工作,不要痴人说梦。
一股血,冲上了雪骏的脑门:他决定铤而走险。
“他妈的,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自己干吗?老子自己办一家矿业公司给他们看看!”雪骏气得脑门子生疼。
冷墨走过来,像没事的一样,用手摸了摸雪骏的脑门,说:“发烧了?没有啊!”
“去去去,发什么烧?我都快发疯了。几年了,除了几次装模作样的外出视察,几乎天天呆在机关里熬时间,我弄了几个课题报告,音信皆无,泥牛入海。这日子过得像清开水,真没劲。”
“小心驶得万年船。兄弟,没发烧,急什么?蹲在这样一个机关里,只要能熬,熬到退休至少是个处长;如果活的太有目标,在这里说白了,就是等死。只要你下定了决心,我一定做你的合伙人。怎么样?”冷墨当面向雪骏承诺。
“咱们说好了,一言为定!”雪骏看着冷墨的眼睛,说。
“一言为定!”
“好!明天我就回东北筹资,你等着我回来!”
冷墨很郑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雪骏把写好的辞职报告递给了组织部门,负责人很负责地告诉他:“报告先放在这里,我们要研究研究……没研究之前,你不能离开工作岗位。”
“好,你们慢慢研究吧,不急。我静等佳音。”雪骏说完,离开了办公楼,径直去了火车站,购买了当天的火车票,离开了单位。
雪骏现在已经算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了。
他筹借来的100万元现金,除了租办公室、给员工准备三个月的工资以外,剩下的,他全部用在了宴请和打点社会关系上。
手续很快办了下来,但他也喝下了许多本不愿意但不得不喝的酒。最近他一直感到身体不舒服,胃里生疼,好像身上那个零件出了问题。他的血压、血糖开始持续走高,他没当回事。直到有一天他乘车去见一个客户,半路上病情突然发作,被送往医院为止。
在医院,医生告诉他:“你血糖、血脂、血压偏高,一定要注意休息,这病需要静养。”
“什么,静养?”雪骏一听,急了。他哪有这个时间?他拔去了输液的针头,求医生开了一些药,然后又马不停蹄地上路了。
雪骏和冷墨已经在大漠深处呆了整整一个星期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人在什么位置?
这是一幅比沙漠更加壮阔的人文地理景观,许多人杰地灵的艺术内涵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独具匠心的运作!
无风,很静,漠野茫茫。
夕阳下,一片金黄,阳光融化于土地。
没有水的海,但有波浪。
脚下是无边的沙砾,空气中弥漫着火,土像被烧烤过似的,所有的植被都退却了,惟有那个被称为“坎迪尔”的地方,簇拥着一片绿色的梭梭林。
它蓊郁得令人惊心!它那种翡翠般的葱郁,是带着倔犟的微笑,是坦然面对一切艰难的旷达,是对大自然的挑战!
面对那一棵棵白梭梭,雪骏觉得那每一棵树都是一部书,都是一部关于生命的书,关于生命与自然搏斗的书。此时此刻,让雪骏有生以来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沧桑!
走进坎迪尔,下午的阳光漫上千年土墙,半明半暗,土墙变得尤为温暖。阴影里,夯土的木质大柱更显古朴苍凉;小巷里,斑驳的门虚掩着,门上的铁环被时光洗得闪闪发亮……
一切都以一种缓慢的节奏与时光融合在了一起,像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
坎迪尔老城巷子内道路蜿蜒曲折,让人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循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向源头走去。吾斯塘博依、诺尔贝希、艾格艾日克……这些童话般的巷名使人着迷,诱人不断走向老城深处……
600多座依坡而建、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迷宫般的格局,在400多米的高坡上流泻开来,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中世纪风情。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标本和切片,穿过悠久的年月累积成了一座城——坎迪尔。
白胡子老者,富态的老妪,嬉笑着飞奔的小男孩,蒙面的女人……纵横交错的古老巷道,临街的阁楼,街角处的玻璃砖墙,树枝后面露出的月亮尖顶,琳琅满目的手工土陶,五彩斑斓的花帽作坊……
这,就是雪骏眼中神秘的坎迪尔。离这里二百多公里处,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他的第一座矿山将要建在那里。
“这里是一座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古城,曾经被誉为研究古西域城市的活化石,在中国仅此一处。当地政府在引以为豪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忧患’”。
“古城,文物啊!为什么会被忘却?”对此,冷墨十分不解。
“没钱修缮,只能放弃。要不然,我带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机遇呀!你想想看,一座废弃的古城,如果有了资金,就有了发展的后劲,今后就是文化底蕴很深厚的旅游胜地!等我们的矿山生意红火了,我一定要把这里的旅游项目做起来!”雪骏胸有成竹地说。
经过长途跋涉,雪骏和冷墨已经累得头皮冒烟,口干舌燥。快要接近城郊时,他们饥渴难耐,便敲开了路旁一家农户的门。
迎接他的,是一个脸色发黑的中年汉子。雪骏作了自我介绍后,这汉子咧嘴一笑:“哦,请坐,我叫我老婆来给你们烧碗开水。”说罢转身便往屋里跑,雪骏的眼睛盯住了这汉子的屁股:如同牛眼睛上挖了两个窟窿,两片白肉时明时灭。接着,一个满脸莱青色的中年女人怯生生地从屋里走出来,望着雪骏惨然一笑,而后便蹲在灶前烧火,湿柴禾弄得满屋烟雾。一会儿,一只缺了几个大口子的碗里便盛满了掺合着草木灰味道的开水。
“我让男人来陪你们说话。”中年女人说罢又往里屋跑。
一会儿,那汉子又迎出来搓着手陪雪骏、冷墨说话。那汉子很谨慎地问:“您们今天就在这里吃饭?”说罢又往里屋跑。妻子接着又跑出来淘米,然后又跑进去,男的接着跑出来摸把斧头劈柴,劈完后,又跑进去,女的跟着走出来做饭,男的便一直没露面了。
雪骏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两口子仅一条破裤子!不仅如此,那只盛开水的破青花瓷碗,还是两人惟一的吃饭用具,轮着吃。
雪骏黯然退出,悄悄在碗下压了50元钱,逃也似地赶去了乡政府。
但听了乡政府的介绍后,他的心越发沉重起来。像这样的农民在这里很普遍,有的农户家里人多,仅用一口小铁锅做饭,要煮上七八锅才够吃,吃一顿早饭,就得花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乡里妹子纷纷出走,仅留下一些痴呆傻;三四十岁找不到对象的光棍汉,足可以编成一个排;痴姑娘、呆妹子成为抢手货,生下的十有八九也是痴呆傻。乡里见到过汽车的人屈指可数,不知道汽车是几个轮子,是朝前开还是向后跑……这里的地里不长庄稼,一年有半年缺粮。本地人不知道这里有什么资源,只知道离乡政府40多公里有一座煤矿,但是公路条件差,煤炭运不出去。因为地处偏远,生活在这里的人普遍劳动力体质赢弱,多生怪病……
往期回顾:
【长篇小说】蒋光成||《故乡,已是远方》
【新书评析】夏冠洲||执着生命的远行-《故乡,已是远方》
14.(第一章)【(三) 第三部分】
13.(第一章)【(三) 第二部分】
12.(第一章)【(三)第一部分】
11.(第一章)【(二)第四部分】
10.(第一章)【(二)第三部分】
9.(第一章)【(二)第二部分】
8.(第一章)【(二)第一部分】
7.(第一章)【(一)第五部分】
6.(第一章)【(一)第四部分】
5.(第一章)【(一)第三部分】
4.(第一章)【(一)第一部分】
3.(第一章)【(一)第二部分】
2.《故乡,已是远方》(人物介绍)
1.《故乡,已是远方》(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