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清明
qingming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牧童遥指杏花春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
风俗习惯
1
荡 / 秋 / 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
2
踢 / 蹴 / 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孝道是万善的起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和得以生存之根本。自古以来,清明祭祖扫墓已成为缅怀先人,纪念祖先的一种淳朴民风与固定风俗,是尽孝道的善好教育,不是迷信,其精神是提倡孝道,不忘根本,承担责任,从而培养子孙后代的孝敬心和感恩心,使心行都能与善相应。“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清明节扫墓是必不可少的,但扫墓也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讳的,要知道有些讲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下面一起来看看扫墓的七大禁忌吧!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清明节是不能穿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
大家千万要记着这七个禁忌,最好提前让家人朋友也看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灾祸!
有些朋友们心里是非常信奉传统文化的,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恭敬,自然事事都要到位才能安心,但是有些朋友由于因果事理还不甚明了,生怕会有疏漏,那么小编就借用佛家的说法,帮助有此顾虑的朋友们明理解惑。
在佛门弟子看来,世俗众生因为不明白因果事理,不知道因果通三世,所以经常会选择错误的方法来祭祀祖先。有些人会在祭祀祖先或扫墓时宰杀动物生灵用来供奉,认为这就是对祖先尽孝心,殊不知此法大错特错,大多数人喜欢杀鸡宰鱼,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且不知因后裔杀生致祭,给鬼门关前平添多少畜类冤魂; 因焚烧不当,火烧山林,致无数小虫兽受伤或丧命。这是好心办坏事,反使老祖宗受殃累,冥阳两损,不得不慎! 不但自己造作杀生恶,还会给先人增加罪业与烦恼,不能带给先人亡灵任何真实利益,事与愿违。
中国古礼,丧事和祭祀,严禁酒肉
印光法师说:其实中国古礼,遇到重大活动如祭天祭神,主持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清洁,不食荤辛。儒家的古礼,在丧事期间严禁酒肉。如果用酒肉,别人就认为你失德。后世礼仪都丧失了,所以在丧事中吃肉,喝酒,作乐,唱戏,无所不为。因此,大师以亲身的感受,提出应当恢复儒家古礼,用黍稷蔬果表达祭祀的诚敬。至于丧事和祭祀,更应该严禁酒肉。
杀生祭祀阻碍祖先往生善道
佛典里有个故事:跟他的弟子阿难在河边行走时,看见五百个饿鬼一边走路一边唱歌,阿难问,说:“这五百个饿鬼的子孙,正在替他们修福,他们快要解脱苦海了,所以他们唱歌跳舞,表示高兴。”后来又遇到好几百个饿鬼很伤心地走过。阿难又问,告诉阿难说:“那些饿鬼的子孙正在为他们杀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饿鬼身后有火逼迫他们,因此他们在啼哭。”
世俗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祭祀时多准备一点丰盛的酒肉,可光耀祖先,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祖先。大部分人办丧事,不但杀生请客,且杯盘狼籍,鸡鸭鱼骨头到处乱扔,真是减损福德,增加恶业。
杀生祭忌,徒然增加先亡业障,孝子贤孙难道忍心拖累父母祖先? 因此每逢年节或忌辰,孝贤孙要尽孝思,当敬备香花蔬果祭祀,并虔诚斋戒,念佛持经,回向西方清净佛土,使祖先早出轮回,才是真正报恩
如理祭祀,积聚功德,利益先人,代做善行,令其得生善道
祖辈既然已经往生,他们的神识就早已转生于六道中其中的一道,不再是他们以前的身份了。所以他们不可能再来接收我们的供养物品。对已亡的父母及祖先,我们应心存感恩而代作善行!在父母及祖上往生后,我们应该代他们供僧及布施(以他们名义建造佛像等),也可以代他们供佛及延请僧人诵经,这样做可以为他们带来利益,令他们得生于善道之中。
身体力行善功德,积聚功德
此外,最直接及有效之利益祖上的方法是善用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肉身是由父母的身体而来的,他们的身体又源自我们之祖辈,所以我们与祖上历代的血脉有着直接的关连。怎样利用身体行善呢?例如礼佛磕头(三宝地义工),放生,供僧......就正是身体上的善行了。礼佛正是借着这个由祖先血脉而来的身体来积聚功德。
依靠三宝的加持、回向和善心的力量,利益祖先
你真的很孝顺,就应该到寺院在佛像面前供花、供香、磕头,念诵《普贤行愿品》、《地藏经》等,并把善根回向给亡灵。这样,即使他业力非常深重,正在地狱里受苦,依靠三宝的加持、回向和善心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解脱。已故的亲人为了养育我们造过很多恶业,如今可能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若依靠僧众的威力念经超度,他们也有摆脱的机会。
很多人在祭拜祖先时还会烧纸钱,希望祖辈亡灵不缺钱花,能在阴间过得富裕。那烧纸钱到底有没有用呢?其实烧纸钱烧锡箔是民间习俗,佛门之中对烧纸钱既不提倡也不反对,因为在六道轮回里面,烧纸钱只对自由鬼道的亡灵有暂时的用处,如果对已生天或投胎人间,或堕落在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亡灵,烧纸钱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但有一点我们要知道,去了自由鬼道的亡灵,大多数都有执着钱财的习气,如果有人故意阻拦,不给他们烧纸钱,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会生出嗔恨心去报复你,这也是不好的。所以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明白,烧纸钱属于世间法,光烧纸钱是不能帮助众生出离六道轮回,永脱一切苦难的,所以对烧纸钱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这个态度就是很好的随世间之缘,不会给众生带来任何不必要的烦恼,同时也是提醒众生,一定要学佛念佛,修真实功德回向给祖先,帮助祖辈离苦得乐,才是真正的尽孝。
除了以上的祭祀方法外,现在民间竟然还出现了在墓地燃放鞭炮来祭祀祖先亡灵的方式,这是一种很不孝,很错误的做法,是对亡灵、对冥界众生极不恭敬的一种行为,从情感上直接对他们造成了伤害。燃放鞭炮本是阳间有喜事或是逢年过节庆祝的一种方式,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的。家里面的亲人去世了,从此冥阳靡隔,就是再想念也不能相见了,世上没有比失去亲人更痛心的事了,这么悲伤的事,怎么能用燃放鞭炮来表达自己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呢?这是极其错误和不恭敬的糊涂行为,这样去做,亡灵不但不护佑你,反而还会生你的气,痛恨你,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切记不能在墓地燃放鞭炮!
佛门是用超度的方法来祭祖尽孝道的,佛弟子大做佛事利益众生,把所修功德回向给祖先以及过世的父母亲人眷属,帮助他们脱离苦难,早生善道,受持大乘,忆佛念佛,回归自性,修到真实功德,发愿求生净土,脱离六道轮回,早日圆成佛道。
有佛菩萨大慈大悲大威神力的加持,才能使我们有幸遇到了佛法,我们应当珍惜这稀有难逢一生成佛的殊胜机缘,依据佛在经中的教导真修真干,尽自己全部力量受持、护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去掉愚痴,回归自性,把自己想的、说的、做的这个心,转成和阿弥陀佛一样相同,修无量真实功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走上一生圆满成佛的菩提大道,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才是真正把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都落实到了实处,以此功德回向给我们的父母和祖先,才是对父母对祖先最大的感恩和尽孝。
清明时节雨纷纷,往来皆是拜祭客,请在思念先人时,勿烧纸钱及放鞭炮,勿杀生摆祭品,多读诵《地藏经》、《普贤行愿品》等善行回向; 勿使用印有三宝字像(如“阿弥陀佛”字样)的冥币和还债金等,也劝家人、朋友不要使用。
清明节祭祖扫墓,是每个家庭对祖先表达感恩之心的重要大事!以正确的方式祭祖扫墓,就是在种福田,修功德,尽孝道,在做供养众生的好事善事,功不唐捐,因果不空,利人才能利自己。
祈福阅读此文的朋友们,愿世人长明因果,积善因,行善能,生无量福德!
(本分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由四为先生整理)
原创歌曲欣赏: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导师班精彩内容: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年会诞生记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导师班记录(一)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导师班记录(二)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导师班记录(三)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博爱班记录(一)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博爱班记录(二)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博爱班记录(三)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博爱班记录(四)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博爱班结业式记录(上)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博爱班结业式记录(下)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国学养生与中道管理·明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