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以适量定时为度。若饮食过饥、过饱,或饮食失时,皆为饮食不节。“节”,即节制,含有定量、定时之意。先谈一下两种不良饮食习惯对我们的危害。
当今是饱食时代,许多人经常大吃大喝,以前少有的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现代文明病日渐多起来。不仅如此,因长期的多食、饱食,胃肠负担加重,新陈代谢紊乱,代谢废物堆积体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现代病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正所谓“病从口入”,这一句话说得不无道理。
中国古代医家对饱食危害的认识
大饱血脉闭,……大醉神散越。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饮食过伤,变为异常急暴之证,……如中风,口不能言,目不识人,四肢不举,……如误作中风、中气证,而用驱风解表行气散气之药,则胃气重伤,死在旦夕。尝见人有卒暴病,多作中风、中气用药,须臾不救,莫知其由。《内经》
虽有暴病暴死之证,但恐多有因于食者,前辈不曾明言,故人不识耳。今后遇有此等急证,须要审问明白,若方饮食醉饱,或累伤饮食,重复受伤,但觉胸膈有食滞者,只作食治之。明•王纶《明医杂著》
接着再谈一下断食的危害
“断食”在我国称“辟谷”即不吃五谷的意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山海经》和屈原《楚辞·远游》中都有记载。现代医学认为,“辟谷”对身体排出各种淤积的病毒和杂质,促进新陈代谢有明显作用。但“辟谷”后由于脑垂体等多种身体器官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如果这种饥饿感得不到满足,会直接导致内分泌紊乱,生理功能失调,对人体造成危害。临床显示,超过70%的自行“辟谷”或者节食者,其生理机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一些人用节假日时间自行‘辟谷’、节食减肥,同时生活没有规律,这样危险更大。
中医历来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不主张辟谷,早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主张:“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就是一种全面而平衡的合理营养,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营养过剩或不足都足以损害健康,使人患病而短寿。
神效少食法的好处
1.少食可以长寿
为了弄清楚饮食量对寿命的影响,从本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世界上就有许多科学家用小白鼠进行了实验。他们把小白鼠分为两组,让一组小白鼠自由饱食,而将另一组小白鼠的饲料量减少为饱食组饲料量的60%。结果发现,少食组的小白鼠不仅患病率明显降低,而且寿命也比饱食组的小白鼠显著延长。
伦敦大学学院健康老化研究所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如何防治老化这种“疾病”,研究主持者马修·派珀说:“如果你把实验鼠的食物减少40%,它的寿命就延长20%~30%。对应人的寿命而言,延长大约20年。这在多种生物身上获得验证,包括拉布拉多犬。”
相关媒体报道如下:
只吃六成饱多活20年
http://www.dayoo.com/
实验鼠身上验证
伦敦大学学院健康老化研究所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如何防治老化这种“疾病”,研究主持者马修·派珀说:“如果你把实验鼠的食物减少40%,它的寿命就延长20%~30%。对应人的寿命而言,延长大约20年。这在多种生物身上获得验证,包括拉布拉多犬。”
此外,伦敦大学学院健康老化研究所主要关注基因先天因素和饮食等生活方式的后天因素,希望帮助人们保持青春,延缓老化。
改变果蝇基因延寿
英国《独立报》3日援引派珀的话报道:“如果发现与老化相关的基因,人们就能延缓老化。我们已经有所发现。”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改变果蝇的基因从而延长其寿命,还成功地弱化了可能引起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的基因突变的影响。
果蝇有60%的人类基因,老化进程与人非常相似。果蝇老化症状比较明显,譬如容易摔落、爬行较慢、进食较少、记忆力下降等,“这些都与人的老化症状相仿”。(黄
节食有助延缓老化
研究人员通过调整饮食和药物来延长果蝇和小鼠的生命,这类方法可能适用于人,能阻止老化引起的疾病,譬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派珀说:“从新的角度看那些慢性疾病,它们是常见根本问题——老化的症状。如能治疗老化,我们就能解决随之而来的疾病。”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这一领域的研究10年前刚开始,“当前还处于理论阶段,何时能够应用于人还没有时间表”。(黄
相关研究显示,把实验鼠的食物减少40%,它的寿命延长20%~30%。对应人的寿命而言,延长大约20年。
古今中外因少食而长寿的事例举不胜举。
有资料说,前苏联长寿研究学会通过对4000名长寿老人的调查,发现寿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少食,每餐只吃半饱。
日本学者对3172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他们的一条共同经验是只吃八成饱。
我国医学工作者在新疆、广西、湖北等地调查,也发现多数长寿老人每餐只吃七八成饱。
美国科学家从老鼠身上获得了“饥饿能使青春永驻”的科学证明,很多动物经过限制饮食都极为健康,寿命也提高了很多,即“限食长寿理论”。因为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多产生的活性氧就越多,老化进程也就越快。氧化损伤是组织细胞共同的损伤,延年益寿的过程就是不断清除体内活性氧的过程。限食能减少有害活性氧的产生,减少组织细胞损伤和死亡,延缓老化进程;限食可使免疫力保持旺盛;限食可使体温下降2~30C,体温自然下降对寿命有决定性影响;限食能推迟脑血管硬化和大脑衰老,减轻和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
2.少食可增强抗放射线能力
将小白鼠分为A、B两组,让A组小白鼠自由饱食,而B组小白鼠的食量受到严格控制,然后,用等量的放射线照射两组小白鼠,观察其抗放射线的能力有何差别。
实验结果发现,饱食组的小白鼠,受放射线照射后,全部患了癌症;而严格控制食量的小白鼠,虽然接受等量的放射线,却很少发生癌症。这一结果说明,被限制食量的小白鼠的身体免疫功能,要比饱食的小白鼠的身体免疫功能旺盛得多,而且维持时间也较长久。
3.少食可预防癌症
把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甲基胆蒽喂与小白鼠,然后将其分为A、B两组,再分别喂以不同量的饲料。让A组小白鼠自由饱食,而B组小白鼠只许吃六成饱,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发癌情况有何差异。
到60日时,饱食的A组已有20%的小白鼠发生癌症,而吃六成饱的B级,到70日,才有20%的小白鼠患癌。而且,A组小白鼠到72天患癌率达到100%;而B组小白鼠到90天时,患癌率才90%,剩余的10%一直未患癌症。比较癌肿生长的大小发现,4个月后,B组小白鼠的癌肿大小仅为A组小白鼠癌肿大小的一半。这项实验也充分证明,少食可以使免疫功能增强,从而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4.少食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患的治疗
选择具有自身免疫疾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殊小白鼠分为四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喂以不同的饲料,观察其寿命的变化。这些小白鼠在通常的饲养情况下,平均寿命为10个月。实验结果是,摄取高热量碳水化合物饲料和高热量脂肪性饲料的两组小白鼠从7个月起开始死亡,一年以内,全部死亡。而摄取低热量的第三组第四组经过一年后仍全部存活。到21个月后,摄取低热量脂肪性饲料的小白鼠,仅有10%存活,而摄取低热量碳水化合物饲料的小白鼠100%地生存着。
由此看出,限制营养热量(少食),能使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小白鼠寿命延长1倍左右。若进一步限制脂肪摄取量,其寿命可延长2倍左右。
5.吃八成饱也有延长寿命的效果
虽然动物实验证明,吃六成饱具有显著的延长寿命的效果,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非常理解吃六成饱的好处,实行起来也很困难。因为人们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难以战胜自己强烈的食欲。如果达不到吃六成饱的要求,吃八成饱也可以,千万不可吃十成饱。
6.少食可有效地防治高血压病
近年来,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作为解决的对策,一般的医生都是建议患者实行少盐饮食。当然,有不少患者实行低盐饮食后,血压确实有所下降。但是,许多经常饱食的患者,即使实行低盐饮食,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还有不少患者,由于长期实行低盐饮食,胃肠的消化能力降低,以致经常出现胃部膨胀不舒或大便秘结不通等十分苦恼的症状。
与此相反,如果平时注意节制饮食,实行少食疗法,那么,即使吃普通的饮食,血压也可自然下降。
7.少食可预防骨质疏松
目前,在急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中,因骨质疏松而烦恼的人越来越多。65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从年轻时就摄取钙质不足或缺乏运动所致。还有,体内甲状旁腺激素与降钙素等含量失常,也是原因之一。多数学者强调平时多吃含钙丰富而且容易吸收的食品,如牛奶、小鱼等。
钙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受到各种激素的影响。降钙素的作用,是使血液中的钙盐沉着于骨骼中,而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则与其相反,能使骨骼中的钙盐返回到血液之中。也就是说,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就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的甲状旁腺激素也明显增加,即使摄取较多的钙盐,也难以沉着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相反,如果平时注意节制饮食的人,即使上了年纪,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加不明显,摄取的钙盐容易沉着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8、少食可保护肠道正常菌丛
少食能创造适合肠道正常菌丛健全生长的环境,有利人体健康。
9、
少食不仅可创造良好的肠道环境,保护肠道的正常菌丛,而且,通过少食,可减轻脏腑负担,净化血液,使60兆人体细胞充满生机,保持旺盛的功能。
另外,由于摄取的营养物质过剩,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必然增多。身体难以及时将这些废物加以解毒或排泄,导致全身血液污浊,使组织细胞受到毒害,生命活力随之降低。因此说,过食是对60兆人体细胞的严重残害行为。
实施神效少食法的捷径
神效少食法既然对我们的健康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有什么样的捷径确保神效少食法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呢?
答案是:“细嚼慢咽”是实施神效少食法的捷径,这种手段不需要忍受任何饥饿,是最自然和最健康的方法。
因为“细嚼慢咽”的吃饭习惯可以大幅提高食物的吸收比例,身体由于吸收了充分的营养,食欲自然降低,不再需要那么大的饭量。饭量减少加上大多数食物被小肠所吸收,食物的残渣大量减少,包含肠胃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的负荷大幅减轻。不但新增的宿便减少,而且身体也开始有能量和机会清理长期积存在肠胃中的垃圾。
用一组假设性的数字来说明“细嚼慢咽”对肠胃负担的影响。假设本来囫囵吞式的吃饭习惯,身体对食物的吸收率为10%,此时有90%的食物进入大肠,最终成为大便。假设一天吃了一公斤食物,则每天身体吸收了一百公克的食物,胃和小肠的食物处理量为一公斤,大肠的食物处理量为九百公克。如果“细嚼慢咽”能使食物被吸收的比例提升到30%,此时应可将食量减少至原有的50%。则身体所吸收的营养达到原有的一百五十公克的食物,比原有增加了50%。胃和小肠的食物处理量为五百公克,为原有的50%。大肠的食物处理量则为三百五十公克,为原来的39%。
“细嚼慢咽”吃的食物量减少了一半,但是吸收的营养却增加了50%,胃和小肠的食物处理量减少了一半,大肠的处理量更减少到原有的39%。身体处理较少的食物却得到更多的营养,肠胃系统的负担大幅减轻之后,就有余力将原来积存的垃圾或宿便清除干净。
现代人吃饭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多数的食物都没嚼几口就被“囫囵吞枣”进了肚子。虽然“细嚼慢咽”与“早睡早起”一样是大家从小就被教导良好的健康习惯,但是也像“早睡早起”一样的长期被大家所忽视。生命在于运动。一日三餐,牙齿虽然也在运动,但正如四肢每天都在活动却不能完全代替锻炼那样,尤其在食物过分加工而精细化、软质化的今天,三餐饭的咀嚼动作并不够,牙齿还需要自身的锻炼。
通过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嚼碎,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糜后便于吞咽。而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再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得食物的营养更利于吸收。有专家做过试验,吃同样的食品,细咀嚼的人比粗咀嚼的人能多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纤维素43%。所以,咀嚼不细的人不但容易引起胃病,而且还使食物中的许多营养物质白白地浪费掉了。而且,当我们认真咀嚼之时,不但使我们的牙齿及胃肠得益,连视力、听力也将得到提升,容貌也会变得更加青春端正。
囫囵吞式的饮食习惯,加上从不中断的每日三餐过量饮食,人体的消化系统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的状态,使得肠胃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垃圾堆积愈来愈多。身体无力处理肠胃的问题,则使脾脏的负担也愈来愈重。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脏的能力愈来愈虚时,身体的垃圾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痰湿”也就在全身慢慢的堆了起来,外表自然就愈来愈胖了。
另外细嚼慢咽对我们的健康还有以下诸多好处:
好处1:益消化,防胃病
食物在口腔内咀嚼越细,消化酶越充分,越容易被消化吸收。通过细嚼慢咽,可使食物得到充分咀嚼和研磨,这样减轻胃肠负担。这对于原本就有肠胃疾病的人则更有意义。同时,细嚼慢咽可增加唾液分泌。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玉泉”、“天河水”等等。民间俗称口水。“口水”对人体养生保健益处多多。据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口水除含有水分外,还含有人体健康必需的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蛋白、乳酸胆铁、磷酸钙、氨基酸、钾、钙、氯等多种成分。这些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成分。
食物作为一种刺激物能促进唾液腺的分泌,它在口腔的时间越长,唾液分泌越多。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把糖转化成麦芽糖,以利于下一步的消化。唾液还含有溶菌酶、氧化酶和来自毛细血管的白细胞,它们对细菌有杀灭作用。唾液进入胃后可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蛋白膜,有助于预防胃溃疡等疾病。
好处2:益减肥,防肥胖
听说在国外有吃食物的比赛,在规定时间里吃的最快,或者吃的最多的选手,被奉为大胃王冠军。在我看来,这是最糟糕的比赛。因为盲目追求吃的快,实在不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且在我认识的胖人中,“吃饭速度快”几乎是每一个胖子共通的毛病。
其实,人的饥与饱反应,并非完全取决于胃本身的空虚和充盈,而是受下丘脑的控制。当食物经胃消化吸收后,血液中的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升高,大脑接受这个消息后,饥饿感消失,就会喊“停”。将食物细嚼慢咽,可帮助身体更好地消化吸收,以至还没吃太多食物之前,血糖就经开始升高,刺激大脑并有效降低食欲,避免进食过多,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相反,如果进食过快,血糖还来不及升高,大脑还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反应,进食过程就结束了。当最终血糖增高,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时,人们往往早已摄入了过多的食物,并由此造成能量过剩,最终导致肥胖。
好处3:益美容,防衰老
细嚼慢咽能够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颜面皮肤和肌肉的新陈代谢,减少皱纹的产生,使面部皮肤保持健康红润,青春常在。而且通过咀嚼动作,还可促使唾液与腮腺素的分泌增加。其中腮腺素主要从人耳前下方的一对腮腺分泌而来,它神通广大:除了能维持骨头与牙齿的正常发育之外,还对强化肌肉与结缔组织的活力,增强血管与皮肤弹性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30岁以后的人,腮腺开始萎缩,而细嚼慢咽恰恰可以刺激唾液与腮腺素的分泌,使人的颜面丰满,脸色红润。
好处4:益健康,防癌症
多多咀嚼,有助于消除食物中可逆存在的致癌物质。据统计,40%的癌症与食物摄入有关,而中老年人癌症发病率较高,也与咀嚼能力差有一定关系。唾液之所以具有抗癌作用,在于唾液中的酶能降低亚硝酸化合物对细胞的攻击,改变细胞突变计划,对于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也有明显的解除作用。我们的唾液中含有13种消化酶、11种矿物质、9种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和激素等。其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维生素C的解毒功能最强。它们不仅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这些酶可以分解进入口腔的致癌物质,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成分,有效地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好处5:益牙齿,防龋病
细嚼对促进颌骨的发育、预防牙齿疾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细嚼可以减少龋齿的发生。牙齿的咀嚼表面并不是一个光滑的平面,而是凹凸不平的,有许多沟裂,不容易保持清洁。咀嚼时的摩擦作用,可使牙齿表面受到唾液的冲洗,增强牙面的自洁作用,减少龋齿的发生。不但如此,细嚼还可以促进牙齿周围组织的健康,减少牙周疾病。在咀嚼时,食物不断地和口腔里的软组织发生摩擦,尤其是对牙龈的摩擦。这种生理性的按摩刺激,可以增加牙龈表面的角质变化,同时也使血液流得更加畅通,增加了牙龈对疾病的抵抗力。此外,多咀嚼一些较硬的食物,像烧饼或植物纤维等,反复耐心的细嚼,可对牙齿和牙龈产生较大的摩擦,从而起到清洁牙齿和按摩牙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咀嚼时,牙齿所受的压力频频传给颌骨,这种生理性的刺激,可以促进颌骨的发育。
好处6、益智力,防健忘
据国外研究,咀嚼时通过下颌关节运动,使脑部血液循环畅通,加强大脑皮质的活化,从而起到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牙齿咀嚼运动是激活脑的开端,牙齿数目的减少会对人的意志力、思考能力产生影响。咀嚼动作锻炼脸部肌肉的同时,也可以间接地刺激大脑,使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脑部。脑细胞信息往来频繁,由于刺激作用,脑的激素分泌增多,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就会显著提高。一旦失去了牙齿,大脑神经就受不到刺激,这样,大脑的正常活动就会收到影响。据美国医学专家统计,咀嚼少的儿童智商普遍低于以耐咀嚼食物为主的儿童;而与正常老人相比,痴呆老人所拥有的自己的恒牙越少,义齿的使用率越低,咀嚼力越弱,痴呆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好处7、益视力,防近视
有实验证明,长期吃流食,很少咀嚼者,眼球水晶调节机能下降,视力减退;反之,进餐细嚼慢咽对保护视力有益。
好处8、益心脏,防心病
细嚼慢咽,能使人心绪平稳;进食过快,可使心跳加快,情绪紧张,对心脏不利。
应该保持怎样的咀嚼频率呢?
专家们通过实验表明,细嚼30秒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降低。如果你按每咀嚼一次1秒钟计算,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这就是科学家给出的标准答案。鉴于唾液的奇妙功能,日本营养学家西岗说:“细嚼慢咽对人体健康不但意义重大,我甚至把预防癌症和很多疾病的希望寄托于此。”按每咀嚼一次1秒钟计算,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就能充分发挥唾液的抗癌功效。如此简单的举措,何乐而不为呢?
神效少食法的适用范围:
顽固性哮喘、荨麻疹、特异反应性皮炎、胃下垂、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粘连、支气管哮喘、特异反应性皮炎、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胶原病(多发性硬化、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重症肌无力、慢性甲状腺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氏病、白癜风、癌症、不孕症、子宫肌瘤、痛经、三叉神经痛、痔疮、脱发等。
实施神效少食法的注意事项
一、少食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减少很多饮食,而是逐渐减少,重点减少动物脂肪、食糖及淀粉类食物的摄人量。
二、少食要持之以恒,只有把少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把它变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发挥少食疗法的功效。
三、在提倡少食的同时也需指出,少食必须在保证营养,合理膳食的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