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雨果奖在科幻圈是一个怎样的分量?

雨果奖在科幻圈是一个怎样的分量?

2020-11-21 14:52:41

北京时间23日下午1时,第73届雨果奖在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刘慈欣并未亲自前往美国领奖,作为译者的刘宇昆代表上台领奖。本次获雨果奖的是该系列的第一部《三体》。


1.什么是雨果奖?


雨果奖标志

始创于1953年的雨果奖(Hugo Award)是自美国两大泛幻想类(SF&F,科幻与奇幻)文学奖项之一——另一个是星云奖。雨果奖由世界科幻协会主办,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颁出,用来奖励过去一年内出版的优秀泛幻想类小说以及其他相关创作。

2.雨果奖如何选出?

雨果奖采用两轮投票制,所有世界科幻协会的会员都可以投票。第一轮是提名轮,每位会员可以为每个单项选择五个提名作品,每个奖项得到提名票数最多的五部作品入围第二轮。

第二轮中,每位会员为每个单项的入围作品排名,根据总的得票情况决出最终的获奖作品。

虽然雨果奖名义上是个世界性的奖项,但考虑到有投票权的会员主要是美国人,所以雨果奖主要针对的是英语或者被翻译为英语的作品。

可以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为世界最重要的科幻大奖之一,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

3.三体讲述的是什么一个故事?

。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其实,不仅仅有大刘,中国还有一批好的科幻作家


王晋康,河南南阳石油机械厂工程师。自199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亚当回归》至今,已经发表和出版科幻小说数十篇(部),七次荣获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科幻作家之一。

,因而其作品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感悟,苍凉而凝重。十余年来,他一直以自己独有的优势,构筑着中国科幻的根基。

推荐:《水星播种》《七重外壳》《豹》


何夕(笔名,原名何宏伟),男,汉族,生于1971年12月,自幼爱好科幻,1991年开始涉猎科幻小说创作,其创作以软科幻为主,主题专注于对宏观科学未来及人性善恶的探讨。他的多部作品,如《光恋》、《电脑魔王》、《平行》等获得银河奖。中间曾停笔一段时间,何夕以前发表作品时用的是“何宏伟”这个名字,自1999年复出后改署“何夕”之名,取“今夕何夕”之意。按照他的道理,也是为了“顺带抒发自己面对时间这个永恒命题时的迷惑”。 “惟因科幻是自年少时即有的爱好方相守至今”。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推荐《六道众生》《伤心者》

不过,在谈及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现状时,刘慈欣认为除《三体》外的科幻作品所面临的局面虽然有所突破,但仍然“不容乐观”,整体来看比多年前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虽然说中华文化没有科幻基因,科幻文学纯粹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舶来品,但缺乏科幻思维和科幻传统并非导致该状况的原因,事实上,这种困境并非中国独有,科幻文学独有的,除美国外的其他各国的科幻文学都差不多都面临这种局面,其他的类型文学也都处于一种很衰弱的状态。”


但或许,这也是一个征程的开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