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传心法要】32[凡人多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

【传心法要】32[凡人多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

2018-04-08 06:02:31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凡人多为境碍心,]大部份的人,都被境界所障碍了。

因为环境不好的人,要学佛也很困难。

譬如说出家人,他要三业清净,他比较容易,对不对?

身口意要清净,出家人没什么罣碍,他既没有家庭之累,也没有在经济上很大的窘困,所以出家人三业清净,他本身要解脱比较容易。

俗家人就非常困难,他有老婆、她有先生,有一切的汽车、洋房大楼这个执着。

还有这个人情世故,红帖、白帖,今天那个死人、明天那个讨老婆,你要应付啊。

要找个两个钟头,来坐在这个地方,那已经很不容易了!

今天什么狮子会,明天什么扶轮社,后天什么服装展览,再大后天那里又演讲,

再大后天的时候,那里又义卖,搞得一塌糊涂,是不是?

境界太多了,没办法修行,把自己弄得,忙得太难修行了,是不是?

自己的问题。所以凡是人,多半是「境界」来碍我们的心。

[事碍理。]

 

所以我们[常欲逃境以安心,]

「摒除」这个事相以存理,([屏事以存理。]

这个也是一般世间人的。

圣人不须要,好比他解决内心解脱的话,他那里都是悟道。

 

[不知乃是心碍境,]

因此我们的心,没有断烦恼,所以我们看什么境界都不顺眼,是不是?

[理碍事。]

我们对空性的理不了解,所以这个事相做起来就不圆满,这个叫做「理碍事」。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悟到空性的理,这个事相就不可能碍。

所以根本还是在「理」不通,「理」就是知见。

如果我们有正知正见的话,什么会障碍我们?不会的!

如果我们的心解脱的话,一切境界,它都是解脱。

意思就是说,要注意我们心的起心动念的执着,还有分别心要放下。

不是单单要求,别人对我们好的这个境界,外在的境界是我们的增上缘。

可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境要改变,这个「理」我们要彻悟。

我们「理」要彻悟,我们必须要有正知正见。

所以[但令心空,境自空;]

我们的心一尘不染,那么一切境界现前,就自然没什么事了。

 

[但令理寂,事自寂。]

我们这个「空理」,我们这个正知正见,一观、观照,

本来就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清净本体,这些事相,怎么样?

「事」就是缘起,就是性空,是不是?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但令理寂」,

只要你悟到空性的道理,对于一切「事相」的缘起,统统没有障碍。

这一句话要反过来这么样说,「但令性空之理」存在于心,则不坏一切的缘起法。

[勿倒用心也。]不要颠倒用心。

 

[凡人多不肯空心,]

就是不肯放下,这份的执着跟分别。

恐怕如果没有执着、没有分别,那依靠什么?[恐落于空,]

[不知自心本空。]

你就是不要空它,它还是空性,「自心本空」。

 

[愚人除事不除心,]

愚痴的人希望:赶快!这个麻烦赶快离开。

赶快怎么样,这些贪瞋痴赶快离开,这些境界赶快移走。

或者是在台湾住不下了,我赶快换一个环境。

这些事相上,绑得他死死的,其实啊,问题是执着。

连续的执着,就是业障现前。

连续的着相,就是业障不断。

你只要这个执着,什么时刻、什么时候放下,业障就现不起来。

业障现前,你也接受,什么时候放下,你的业障就没有。

就算有业障,那是果报,那你就接受它,也没事啊!

,也开过刀,,是不是?

他也吃过药,是不是?

对病,他是那么的洒脱、那么的自在。

不像我们一生病,苦恼得不得了。

「愚人除事不除心」,只单单在外在的事相,拼命的打转。

可是不除,内心里面那一分的执着。

要是内心里面,那一种妄想、执着、颠倒,能够放下,对不对?

用正念观照,放下,那就不会颠倒了。

你不须要,去除那里、除这里的。

[智者除心不除事。]

只要我内心无所著,外在的事相,本自空寂,是不是?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凡人多为境碍心,]大部份的人,都被境界所障碍了。

因为环境不好的人,要学佛也很困难。

譬如说出家人,他要三业清净,他比较容易,对不对?

身口意要清净,出家人没什么罣碍,他既没有家庭之累,

也没有在经济上很大的窘困,所以出家人三业清净,他本身要解脱比较容易。

俗家人就非常困难,他有老婆、她有先生,有一切的汽车、洋房大楼这个执着。

还有这个人情世故,红帖、白帖,今天那个死人、明天那个讨老婆,你要应付啊。

要找个两个钟头,来坐在这个地方,那已经很不容易了!

今天什么狮子会,明天什么扶轮社,后天什么服装展览,再大后天那里又演讲,再大后天的时候,那里又义卖,搞得一塌糊涂,是不是?

境界太多了,没办法修行,把自己弄得,忙得太难修行了,是不是?

自己的问题。所以凡是人,多半是「境界」来碍我们的心。

[事碍理。]

 

所以我们[常欲逃境以安心,]

「摒除」这个事相以存理,([屏事以存理。]

这个也是一般世间人的。

圣人就不须要这样子,圣人不须要,好比他解决内心解脱的话,他那里都是悟道。

 

[不知乃是心碍境,]

因此我们的心,没有断烦恼,所以我们看什么境界都不顺眼,是不是?

[理碍事。]

我们对空性的理不了解,所以这个事相做起来就不圆满,这个叫做「理碍事」。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悟到空性的理,这个事相就不可能碍。

所以根本还是在「理」不通,「理」就是知见。

如果我们有正知正见的话,什么会障碍我们?不会的!

如果我们的心解脱的话,一切境界,它都是解脱。

意思就是说,要注意我们心的起心动念的执着,还有分别心要放下。

不是单单要求,别人对我们好的这个境界,外在的境界是我们的增上缘。

可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境要改变,这个「理」我们要彻悟。

我们「理」要彻悟,我们必须要有正知正见。

所以[但令心空,境自空;]

我们的心一尘不染,那么一切境界现前,就自然没什么事了。

 

[但令理寂,事自寂。]

我们这个「空理」,我们这个正知正见,一观、观照,

本来就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清净本体,这些事相,怎么样?

「事」就是缘起,就是性空,是不是?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但令理寂」,只要你悟到空性的道理,

对于一切「事相」的缘起,统统没有障碍。

这一句话要反过来这么样说,「但令性空之理」存在于心,

则不坏一切的缘起法。

[勿倒用心也。]不要颠倒用心。

 

[凡人多不肯空心,]

就是不肯放下,这份的执着跟分别。

恐怕如果没有执着、没有分别,那依靠什么?[恐落于空,]

[不知自心本空。]

你就是不要空它,它还是空性,「自心本空」。

 

[愚人除事不除心,]

愚痴的人希望:赶快!这个麻烦赶快离开。

赶快怎么样,这些贪瞋痴赶快离开,这些境界赶快移走。

或者是在台湾住不下了,我赶快换一个环境。

这些事相上,绑得他死死的,其实啊,问题是执着。

连续的执着,就是业障现前。

连续的着相,就是业障不断。

你只要这个执着,什么时刻、什么时候放下,业障就现不起来。

业障现前,你也接受,什么时候放下,你的业障就没有。

就算有业障,那是果报,那你就接受它,也没事啊!

,也开过刀,,是不是?

他也吃过药,是不是?

对病,他是那么的洒脱、那么的自在。

不像我们一生病,苦恼得不得了。

「愚人除事不除心」,只单单在外在的事相,拼命的打转。

可是不除,内心里面那一分的执着。

要是内心里面,那一种妄想、执着、颠倒,能够放下,对不对?

用正念观照,放下,那就不会颠倒了。

你不须要,去除那里、除这里的。

 

[智者除心不除事。]

只要我内心无所著,外在的事相,本自空寂,是不是?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