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赏新晴 领读
昨天我们读到赫本一次次挑战,挑战一个个角色,也挑战不同的自己和不同的合作对象,同时也看到了赫本和梅尔婚姻当中的一些问题。未来,赫本的事业该何去何从,她和梅尔的感情又会有怎样的发展?
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共读吧!今天的共读目标是第149页至181页
亲爱的灵魂
1957年初,在赫本和梅尔离开巴黎到纽约之前的餐会中,纪梵希送给赫本一个小礼物盒:
为了推崇赫本,纪梵希设计了一款以她为名的香水。纪梵希说未来这一年这款香水都专属于赫本一人,直到12月才会让它上市。
后来这款香水上市的名称是“L`Interdit”(禁忌)。这个名字不仅意味着一年之内都没有人能用这一瓶香水,同时也暗指这种香味太让人陶醉,应该被禁才对。
随后,赫本和梅尔赶往纽约,与国家广播公司合作《魂断梅耶林》。
该片在1月排练两周,拍摄一周,2月4日,这出90分钟的电视电影以彩色方式播映,这是当时特别节目才有的礼遇。
但这部剧的风评并不好。一位资深评剧说:“全剧就像两个可爱的年轻人,在没有音乐的轻歌剧舞台上走来走去。要拍得更贫乏、更黯淡,恐怕很难。”
至于两位主角的表现,剧评认为他们似乎太冷静,热情不足,没有演出非殉情不可的感觉。
梅尔在银幕上一向说服力不足,至于赫本,虽然擅长饰演苦恼的恋人,但这回却表现不佳。
两人在排演时的表现礼貌而机械,完成的作品同样没有改善。赫本和梅尔从此再也没有一同演出。
接下来一年,赫本不再拍电影和电视,避开媒体,并指示罗杰斯婉拒所有访问。
梅尔在墨西哥拍戏,夫妻俩住在墨西哥以美丽花园闻名的圣荷西别墅。令赫本欣喜的是:这里没有电话。
别墅里没有电话,只能通电报。
弗林斯就是利用电报与赫本联络。弗林斯知道赫本在意自己的未来,在意自己的形象,不愿意乱接戏,一方面她的年龄和特色还无法出演其他性格的电影,一方面1950年代对大尺度的角色敬谢不敏。
因此,当弗林斯发电通知她有一部以1956年叫好叫座的小说改编的新片,可以让她尝试截然不同的角色时,赫本回电同意一读。
赫本一口气读完凯琳瑟·休姆所著的《修女传》,对故事情节、文笔、书中主角的真诚勇气,以及描写的深入觉得非常感动。
梅尔同样为之动容,告诉赫本这是毕生难得的角色。
赫本在故事中找到许多她所倾慕并认同的特点。她和女主角一样出生在比利时,同样失去父亲,兄弟沦为战俘。
路加修女和赫本都着重内在,对表相愈来愈不安,就像路加修女不相信传统的宗教习惯能界定她的职业一样,赫本从不相信好莱坞的光彩(即使是她所爱的纪梵希服饰)能界定奥黛丽·赫本。服装只不过是她形象的一部分。
路加修女从未丧失她的信仰,也从不相信脱下修女服就离开了上帝。赫本从未信奉任何宗教,但她对天地之间自有基本的信仰,随着年龄的增长,赫本体验到内心深处挣扎于内省的改变。
接受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对赫本的生涯的确是明智之举,而接下来的拍片经验,永远地改变了赫本的人生。
1957年6月初,赫本到洛杉矶和凯特(休姆喜欢别人称她“凯特”)、路(路加修女的朋友称她为“路”),以及编剧安德森会面,讨论《修女传》。
赫本抵达洛杉矶和拍片团队会面,刚从比利时考察修道院回来的安德森前往接机。这次接机让两人传出了绯闻。
这年夏天,两人将绯闻发展成炽热的情感,只可惜旧事重提,当安德森告诉赫本他天生不孕时,这段感情戛然而止。后来安德森的小说《惘然》记录了这段感情的来龙去脉。
赫本希望能参与《修女传》的整个制作,虚心学习如何使用当时的手术工具,不断了解修道院生活的点点滴滴。
赫本常去拜访凯特和路,询问关于修女穿着、仪式和姿态之类的问题。三人情谊逐渐发展,成为友人口中的“三H俱乐部”(因为她们的姓氏都是H开头)。
赫本读了辛尼曼修订后的第二次剧本草稿,她的反应显示出她对这个角色深入读到的了解,以及敏锐的感受。她让这个角色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又忠于原著。
11月,赫本写信给辛尼曼:“我认为我们对路加修女的想法略有差异,对路加修女在剧终时自称失败者有些困扰,她聪明过人,不该有这种假惺惺的说法。我依然希望故事结束时,能感受到某种坚强的新开始,而非让她沮丧挫折。”
赫本言之有理,剧本做了修改。年底,赫本准备拍摄演绎生涯最具挑战性的角色——最困难、最让人身心俱疲的角色。凯特和路所谓的赫本“亲爱的灵魂”即将蓬勃发展,更加深入,甚至超越她自己的期望。
赫本修女
1958年1月初,辛尼曼、赫本和安德森齐聚罗马,四处造访修道院、精神病院,并商请修士担任顾问,赫本也逐渐对这个角色有了更加具体的概念,更加胸有成竹。
,也为了避免以后的各种指责非难,导演请来了许多倍受敬重的修士出面协助。
同时导演也找了一群国际知名演员来保证片子的质量。
所有的演员很快同意加入,一方面是因为剧本实在写的太精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可以参与角色活泼生动的演出,可以与赫本同台合作。
演员和剧组人员打了热病的预防针,动身前往比属刚果。1958年1月28日,《修女传》正式开拍。
3月赫本在罗马肾结石发作,只得打了吗啡减轻疼痛,还好最后结石排出,赫本不久就回到工作岗位。
赫本后来回忆说,“拍片过程非常艰苦,有时让人精疲力竭,但因为我们和当地社群亲密互动,那成为我最棒的拍片经验。”
辛尼曼也说:整个准备过程就是“一个发掘内在的心路历程,对每一位参与《修女传》的人来说,都是及私密的经验。”
谈到对赫本的印象,辛尼曼则说:“赫本在潜意识中,对所有演出都有独立的表现,她演技巧妙而稳定的进步让人非常惊讶。”赫本的演技,其实正是从无数抹却演员与角色距离的演出中累积出来的。
除了一再探究良心的重要性,《修女传》也是一首温柔的挽歌,。
《修女传》和赫本所饰演的路加修女没有肯定这样的生活,也没有否定它。
电影上映后,导演的顾问之一,玛丽·埃德蒙修女看完影片写信给赫本,她的评语可以代表1959年欧美宗教界女性共同的看法:
“赫本非常有技巧地诠释得很好,她和其他女演员都没有任何荒唐之处……不过路加修女和其他姊妹似乎颇受限制:她们扼杀了一切人性的部分,生活得极为拘谨。
她们似乎有没任何友谊关系,有时在宗教生活中是如此,对新人有某种局限,不过这绝对不是整个宗教生活的真相。”
赫本的确“诠释得很好”。
在该片中,赫本没有纪梵希设计的漂亮服饰,吸引观众目光的——只有她魅力的脸庞和纤细表情丰富的双手。
没有抢眼的灯光,只有她的内心戏:赫本只用眼睛和最微妙的表情,创造了历经性灵折磨而逐渐成熟的角色,几乎所有的戏都发生在内心。
赫本在这部影片中的角色难能可贵,我们不会觉得她假装,反而随着她的脚步,展开心灵的历险,最后得到对自己更深入的认识。
影评人史丹利·卡夫曼写道:“在赫本小姐的精彩演出下,这部影片让即使不信教的人,都不免对这些已经找到正路的人产生嫉妒之心。而这正是路加修女的故事主旨。”
《修女传》恰好和赫本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全感相契合,这让赫本奉献了一次伟大的表演。拍摄完后,赫本也更加成熟。辛尼曼说,赫本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证明自己是伟大的演员。
在拍片过程中,赫本度过29岁生日,就像凯特说的:“期待更多。”
赫本在路加修女身上感受到了那种渴望,同时也明白自己正朝着某处迈进,尽管目标不清楚目标和方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承受。
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赫本必须知道父亲的下落……
《修女传》最后几个镜头勾起了赫本的回忆。父亲罗斯顿的不告而别一直是赫本痛苦的根源,是锐利而鲜活的伤口,尚待痊愈……
-【结语】-
今天我们见证了赫本至关重要的一次挑战,看到了更加睿智成熟的赫本,也看到了赫本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接下来赫本能顺利知道父亲的下落吗?赫本能如愿以偿有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吗?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在某个瞬间深深触动你,让你不再迷茫,坚定向前,赫本遇见了路加修女,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而在你的生命中,你遇见了谁,悄悄地让自己发生改变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故事,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阅读好书,共同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我们明天见,晚安。
免费听书
“我想送你一座图书馆”
免费开放,感谢你我的相遇
音频领读,让阅读不孤单
10天陪你听本书,一年你比别人多读36本
-背景音乐-
Michael Bublé -《Home》
-领读-
静澜,思考人生的中二少女、职场小白。All will come,all will gone.
-主播-
赏新晴,十点读书会签约主播。夜色阑珊之时,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说一段心声。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编辑:小闲
正在共读《奥黛丽·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