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近10年在中国畅销的外国作家,几乎没人能和东野圭吾相比。 这位平均每年创作3部作品的畅销天王,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旺盛精力和少年般的好奇心,作品题材不断变化,领域不断跳脱,带来无限新鲜感的同时又总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震撼感。 他在日本的人气居高不下,每有新书出版必会登上畅销榜冠军;在中国的口碑也如日中天。2017年,东野圭吾获得亚马逊中国纸质图书作家榜和Kindle付费电子书作家榜两个榜单的冠军。其作品《解忧杂货店》(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出版)获得了年度纸质图书畅销榜的第一名、Kindle年度付费电子书畅销榜的第二名。2014年开始,东野圭吾便连续4年登上亚马逊年度畅销作家。根据北京开卷数据,在外国文学实体店销售榜前100名中,仅东野圭吾一人就超过了20本。 东野圭吾不仅是2017年销量冠军,还是豆瓣网2017年度最受关注作者第一名。 究竟是什么令他的作品如此有魅力,不妨听听东野圭吾自己传授的锦囊秘籍。 我原本无比憎恨书,但一本书让我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转变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的时候,我觉得她们很蠢,认为那种东西没什么意思。 然而,在我母亲的意识里,似乎早就存在“读书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这样一条定义,她竟然打算让我也去读书。只是她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对一个热爱奥特曼的少年来说,无聊枯燥的书只会让我厌恶。 为什么世上会有书这种东西呢?我咬牙切齿。 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第一次真正读书。那是在二姐书架上发现的,松本清张的《高中生杀人事件》。 松本清张的作品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整整三天一直缩在被窝里翻看。 推理小说还真的可以啊,某天,也不知是胆大妄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我竟生出写推理小说的念头。 从小我就常常会在体验到一些有趣事情的时候,很自然地觉得自己好像也可以试着做做看。像是看了本有趣的漫画,就会想“我也来画本漫画”;看见一幅美丽的画作,就会想“我也来画张风景画”之类。我很喜欢去试着模仿那些自己觉得很棒的事物。 朝九晚五的生活太单调,写小说又不花钱 入社会开始工作后,感觉上班族的日子过得十分单调,所以很想给这样千篇一律的生活,来些不一样的…… 之所以会选择写小说,是因为其他的东西……可能需要花钱,或是需要购买些道具之类的,而小说则不同,只要有铅笔跟纸,到哪里都能写。 所以我就每天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写小说,并且将“参加江户川乱步奖”当作目标,希望在工作之外,能有个比较不一样的生活支柱。 《放学后》的得奖给了我信心,然而我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继续在公司工作,于是辞职搬到东京,专心当起小说家。 因为我过去不爱读书,才想写让人看了有趣的书 我始终认为,小说首先应该是一个好故事,一个让人喜欢听下去的好故事。在此之上,如果有一些相对专业的论述,就会令作品增色不少。好的故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甚至不需要太复杂的架构。如果你确定这个故事足够优秀,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写完就可以了。因此,什么类型的作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故事。 尽管我以推理小说出道,却越来越多地考虑怎么写才能让非推理迷也看得过瘾。 我过去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因此更能理解读者的感受。我并不觉得这样不好,或者辛苦,现在的我,会尽量写出不分男女老幼,即使不爱推理小说,甚至不喜欢阅读的人,不管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有趣的作品。 在我看来,只要作品之中有某种“谜团”,并存在积极利用那个“谜团”去吸引读者的结构,那样的小说应该就是“推理”小说。至于谜团的解法,或是怎么去找到犯人,其实都不是重点。 因为用起来很方便,我常常借用“推理小说”一词来说明作品的属性,但实际上我总认为自己写的是种“娱乐小说”——让人作为生活娱乐用的小说,让人在阅读中能得到乐趣的小说。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关注《好看评论》微信公众号,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或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