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写这篇文章时,我略有犹豫。说实话,介绍道教知识,很不容易,文章说的浅显简洁,会招致道行深者非议,说文章片鳞半爪,一知半解。讲的深入些,又不免使轻扣道门的善士信徒觉得晦涩难懂,难以有兴趣继续同修。后来,师父告诉我,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立德修行,以德载道。修行就是要修身修心,虚极静笃自明心。入道学道论道,方领悟玄妙大道。今,谨记之,安心做之。
法、财、侣、地是道教用语,是道家修道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法、财、侣、地,一般认为“法”即指修炼教法、方法。(不得法就是盲修瞎练)。“财”即指维持修真用功时所有的费用(无财不足以养道),“侣”即指修道之道侣(同修、道友;《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也。)“地”:修炼之场所(修真的道场,洞天福地。)
简要地讲:
法:修真正法,正路诀窍,不顺邪道。
财:修行资财,衣食所属,行善根本。
侣:修关紧要,善人呵护,。
地:远离市井,闭关练静,不闻喧闹。
下面试解之。
“法”者,即仙道的修炼方法。一存丹经,一存口诀。存丹经者,可因书而得;存口诀者,则非师莫传。
先说说存口诀,即相关的方法、功法、理法。修行者初入道门,要先寻师,拜师。求得真师后必须对师恭敬有加,以谦恭心态去求法。没有师父的指引,再聪明的人,妄想通过一些道听途说,得到一些一鳞半爪的功法理法擅自修行,只会导致因无师呵护而易出偏,甚至走火入魔。故抱朴子曰:“虽有其文,然皆秘其要,必须口诀,临文指解,然后可为耳。”参同契曰:“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许旌阳石函记曰:“其诀至禁,诀之在口。”故历代仙真无不重口诀也。玄真子曰:“所谓口诀者,乃心口相传之秘要也。虽同列师门,不能尽得,所得不能尽同。随资而授,因时而异。”
再说说存丹经。丹法由于修炼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内丹与外丹两个方面。外丹术是丹法最早的存在形式,在唐代以前的修炼者,多以外丹术修炼为主,明修外丹,而隐炼内丹。唐宋以后,世人畏外丹术之繁难,遂转入内丹术之修炼,而外丹术也逐渐不被修炼者所重视,故而从事外丹者日少。到今日徒闻有外丹之名,而鲜有知外丹之旨者。
内外丹法又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即天元神丹(后有人因神丹服食鲜有成功者,遂改称清净丹法为天元丹法)、地元灵丹、人元金丹(人元金丹原分清净与阴阳两途,今则专指阴阳)三元丹法。最早的天元神丹和地元灵丹,都是指外丹术。天元神丹,人得而服之立跻仙阶,甚至说“鸡犬服之,立能飞升”。这种方法从明代张三丰后,已经很难得闻。地元灵丹又分为黄白点金术与既能点金又能进一步上接于天元神丹者两种。人元金丹,即指内丹术而言,是今日修炼者所共遵从的修炼方法,其也有清静工夫与阴阳工夫之不同。清静工夫多指北派的修炼方法;阴阳工夫多指南派修炼方法。内丹术因修炼者的地域及下手方法等不同,衍生出了很多流派。如以“人”而分者,有少阳派、钟吕派、三丰派、希夷派等;有以“地”而分者,如王重阳之北派、张紫阳之南派、陆潜虚之东派、李涵虚之西派。方法众多,流派纷呈,故有“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根苗”之说。以上皆指正统丹法而言。此外,尚有诸般旁门小术与外道伪法,他们也打着丹道正法的牌子广收门徒,故亦有“三千六百旁门,七十二种外道”之说。因为师者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故受传者便有不同的传授。而受传者的资质、智慧、志向,又决定了方法之优劣与成就之高下。
总而言之,“法”是指仙道修炼的方法而言。引申开来,又可理解为跟仙道有关的各种条件与方法。道门之所以重“法”,并以之为修丹之首要者,非无因也。张三丰谓:“一诀真机值万金”,金石经谓:“纵令堆金等山岳,难买仙宗半句机。” 故,妄传道家秘术必受天谴哉!
“财”者,财乃修道之资粮,只是工具而非目的。
有内财与外财两种意义:外财是指修仙所需用的一切开销,内财是指修仙者自身所具备的资本。
要知修真需财,为的是一衣食无缺,方能安心于自身的修真之事;二寻访道友,云游访道之资。古云:“未闻道,难者在法;已闻道,难者在财。”
内财者,指修仙者自身所具备的资本。首先,修仙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仙家之首要任务是健身养生,待身体无有病患,方可言及摄生延生之道。故好的身体是修仙所必备的条件。又有以为,财者乃购置鼎器之资,此说非“财”之本义。修仙学道,是大英雄之事业,不仅仅是靠外财可以成就。世有只着眼于外资而疏忽于内财者,鲜有成功之可能。
上阳子诗云:“得法无财事不全,法财两足便成仙。丹阳祖是东州富,弃了家财万万千。”
即伴侣,修行中的伴侣、外护也。这是很难得的,须看缘分,可遇而不可强求。
“侣”者,即修炼者正式用工时需要的志同道合之道友。今人谈及“侣”之一字,多以为是指鼎器而言,此说不合“侣”之本义。“侣”者,不分男女,志同道合即可。
上阳子诗曰:“求财求侣炼金丹,财不难兮侣却难。得侣得财多外护,做仙何必到深山。”
修炼者在正式用功中及实修工夫中遇到的一些不明情况等,除了修炼者本身去查阅典籍外,尚需三五道友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方不误事。
再者,修行关口之时,须有人昼夜守护,谨防意外危险。”在修到大周天,产大药,入大定等等关键的时刻,往往会经历深入禅定,恍若假死等等功态症象。这时,身边若无道友护持,适时处置,那将是极其危险的。所谓志同道合者,盖指道友须同心同德,以护道成道为功德也。因此,过去的修行者一定要寻觅到一两位志同道合的道友,相互立誓同修共参,相互助功护道,然后方才敢心无旁婺,了无牵挂地专心修行的。
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
第六论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
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
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
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
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关,此三不合也。
立身之本,在丛林合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不上法也。
“地”者,即指修炼的场所而言。
法、财、侣三者俱备,便须择灵山福地以修。俾资易成。陈泥丸翁曰:“莫近邱坟污秽田,亦嫌战地产人眠。钟来灵气方为福,便是求仙小洞天。”又曰:“山林静处最为良,或在城中或在乡。土得厚时丹得厚,妄为立见受灾殃。”故老子有“居善地”之教,吕祖黄鹤赋中有“择善地”之训,而古来修真人多喜灵山圣地,洞天胜景,以景物清幽,风光宜人,尘劳不入,有助静定也。本来,修真全在一心闲,闹非城市静非山。闲得心来随处静,心不闲兮自在难。故择地又不定在山在乡,总取其能为灵气之所钟,并宜于修丹之用即可。故悟真篇曰:“须知大隐居朝市,何必深山守寂枯。”虽在市朝,人情世事多,易生牵扰;然有修真者则认为:”在市在朝,正是奋大用发大机处,乃上等作法。”
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
第一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
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
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此是住庵之法。
陈撄宁先生《仙学必成》曰:“选择适宜于修炼的场所,须要近山林,远城市,有终年不断的泉水,有四季长青的树木…”总之,法财侣地,为修真之四大要件,试解于此,以使同修共证。
河南省南阳市三贤山道观位是始建于东汉光武年间的道教名山圣地。千百年来,三贤山道观就以“道法自然”“贵生乐生”“齐同慈爱”“抱朴守真”的道统,吸引了众多高真逸士来此隐居、修炼、养生,潜心探研医术、养生术、仙术,将道教修行养生与道家药学文化有机结合,为人类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至今,道观还在承继着老道长们留下来的千年道家秘方熬制“乾坤益母膏”,济世救人,普度众生。
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性命双修"。内修真功以长生,外修真行以济世。目前,三贤山道观正在道观后院松林中建设药王大殿及道教养生苑。仅药王大殿三层加地下一层总面积为960平米,东西厢房总面积为4200平米。在当地各级领导及四方信徒信士支持下,工程已于2015年12月5日奠基,2016年11月5日顺利封顶。后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期待早日竣工。望同修道友及社会各界朋友们继续鼎力支持!
祝各位 身安道隆, 万事如意!
道气长存,功德无量!
了解详情请加三贤山道长微信号或QQ号
欢迎身心健康的道友居士来道观同修悟道
电话13938971566 微信号:nysxsdg999
道观 QQ :139311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