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节气灸| 秋分重在防凉燥,这样艾灸和食疗,阴阳平衡不生病

节气灸| 秋分重在防凉燥,这样艾灸和食疗,阴阳平衡不生病

2021-06-02 15:39:56


秋分者,

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




仁艾贴

节气

「秋分」

今日迎来今年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

《黄帝内经》中记载秋分:“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早起顺应阳气舒长,使肺气舒展。中医理论认为,秋季养生应以“养收”为主,达到阴阳平衡的原则,所以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都需协调统一。





秋分养生



秋分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节气之一,此时,湿热之气已经没有了,气候以"燥邪当令",出现肃杀之气。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咽痛、大便干燥,皮肤干燥等身体变化。


秋分,一个“分”字体现出这个节气的最大特点是阴阳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道:"秋分当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即人要与自然相应,注意身体阴阳的平衡。


1
保暖胃部,防止寒凉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2
饮食温润,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3
进补有度,切勿过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4
调养情志,放松心情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此时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心情愉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秋分灸,除虚寒





眼下天气转凉,燥邪、寒邪、风邪也渐渐增多。而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泻、腰酸背痛、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


在秋分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1
关元穴



古人称关元穴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经常灸能培元固本、强肾壮阳。


2
合谷穴



合谷穴可调理肠胃、宽胸理气的作用。


3
足三里



足三里长灸可滋养脾胃,强壮身体。


仁艾贴

欢迎加入艾灸养生交流Q群539087693!欢迎关注“仁艾贴”在线艾灸指导使用平台:我们不仅每天为您提供最新的健康养生资讯,而且如果您想查找病症对应的艾灸穴位,只要回复相应病症名称(比如感冒、失眠等),就可以获得对应艾灸建议。如果您的问题不在回复之列,请留言,我们会在最快的时间回复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