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古田·故事|临水夫人陈靖姑的神仙朋友有哪些,你知道吗

古田·故事|临水夫人陈靖姑的神仙朋友有哪些,你知道吗

2017-11-07 15:43:57

靖姑自闾山学法回来后,曾先后结识了许多师友一同习法行道、扶正祛邪。这些师友,有的是原本志同道合的善良之辈;有的则是原本不轨,但在靖姑的教训之下不仅改邪归正,而且也做了许多抑恶扬善的好事,因而也都成了百姓尊敬的、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

靖姑生前的众多师友,除了在王宫斩蛇时结交的三十六名师妹之外,主要的还有林九娘、李三娘等十二位师姐妹和丹霞大圣。

林九娘

林九娘(林淑靖)是原源县的一位淑女,自幼熟习周易,擅长卦理。十七岁时,任东都刺史的父亲林忱辞官退居林下,九娘随父回到故乡。那时罗源白塔岭白塔寺有个住持,外号铁头僧——因为他的头颅坚硬如铁,且有钻地遁土等等本领。这铁头和尚仗着自己的妖术和武艺,每每霸财占色,欺压乡邻,官绅百姓无不畏惧;唯有刘杞莅罗源为官、林忱退隐故里,不曾拜访巴结于她,铁头便寻机滋事。他打听到林忱有个女儿九娘十分秀美,立即使用妖法,净九娘及其父母兄弟一家五口的魂魄摄到寺中,分别覆盖在五个瓦盆之下。不想把守九娘灵魂的那个小沙弥出于好奇之心,偷偷打开瓦盆观看,九娘的灵魂迅即乘机逃逸,飞到巡检司来向靖姑控诉铁头罪行,请求靖姑救助。靖姑十分同情九娘遭遇,从头上拔下一绺青丝授与九娘,教九娘仍回家中待候妖僧。那妖僧果然又施用邪术,变幻了怪物现度前来捉拿九娘,这怪物似猿似马,且又时隐时显=时大时小,常人见之难免吓破胆子任其摆布;九娘遂将靖姑的丝发往其猛一掷去,那怪物立时凝而不动,缩作一团,变成了拳头大小、猿形马状的一颗东西。九娘将它带与靖姑观看。靖姑笑慰九娘道:“此乃妖僧之心怪,吐出来变化害人。今其心被擒,你一家性命可保了。”九娘再问其详。靖姑道,人皆心属猿而意属马,所异者,君子能系住心猿意马而小人放纵不羁,因而君子严于自律心安神定,小人则无法自持、一任其心之猿马跳跃奔窜为非作歹;今妖僧之心既被捉住难于存活,故必前来讨饶于你……正说话间,那铁头果然登门谢罪求乞,靖姑命其先将九娘一家送回,尔后将心归还,并严加警诫道:“既有非常之术,理应倍加自珍,今后务必正心术、走正道、行善事;若再执迷不悟危害百姓,则唯有头破血流,身败名裂!”

那铁头表面上喏喏称是,实则阴奉阴违,一旦赎回了心怪,立即又兴风作浪向九娘一家寻衅报复。靖姑忍无可忍,只得亲往白塔寺将其剿灭。为防铁头破墙壁、地板变得坚固如钢,尔后突然杀进禅房捉拿妖僧。铁头一见靖姑,果然钻地穿墙亡命突逃,结果只是撞得铁头叮当、火花四迸而已,只好抱头鼠窜到白塔岭中。靖姑尾随而至,又作一道消铜化铁之术,令妖僧的铁头顿时变成松软如泥,便轻而易举地将它一刀砍落……至今,罗源白塔岭大岩石岭上,还留有一块人头形状的巨石,石上仿佛被利剑砍去了一角,剑痕、血迹仍依稀可辨,据传那便是当年靖姑诛杀铁头僧的遗迹。

靖姑除了妖僧 ,救了九娘一家和被妖僧关押于寺中的妇女儿童。九娘十分感激和钦佩靖姑,且又素有从师行道的愿望,便诚心请求靖姑收为弟子。靖姑亦喜爱九娘秀外慧中,品端志高,便与她结拜为谊姐妹。九娘从此跟随靖姑习艺学法,行道积德,成了靖姑最亲密的师妹之一;其中有一则成人之美的佳话更是曲折感人。

这件事的起因是,闽王因计使薛文杰之女品玉容貌出众,见识不凡,因见朝政腐败而其父助纣为虐,深感忧愤不安,但一再善言劝阻父亲,只能徒召斥责,故而时时在后楼倚栏愁思、临江兴叹。那一日,恰有少年渔郎在其楼下江中泛着扁舟,一边撒网一边悠然唱道:“日入而息日出作,网金兜银伴清波。官家哪有渔家好,宦海沉浮烦恼多……”品玉见其人仪表不俗,闻其歌甚合衷曲,不禁暗动心思道:与其在污浊地苟且偷生,何不往清流间共事渔樵!想到这里,不免对那江中少年凝眸神往。那渔郎正在埋首吟唱捕捞,偶一抬头,突见楼上一位貌美的千金小姐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顿时脸红耳赤、心生爱怜。于是从此之后,一个日日捞鱼歌吟,一个朝朝椅栏凝望,歌曲传情,眉目达意,二人渐渐地私下每誓山盟,定下终身。殊不料品玉之父薛文杰对此私情已有风闻,他哪能容忍此等门户悬殊的婚事,遂将女儿幽禁闺阁,不许出门半步。后来品玉与渔郎用尽办法,终于相约了一个深夜间,品玉从闺房奔逃而出,渔郎在浦口等浦口等候接应;然而薛府早有防范,待其二人刚一会面,立时将品玉捉回府中关起,将渔郎痛打得唯余一息尚存。

可怜一对美好的鸳鸯惨遭拆散。品玉被严加关押,几度以死相抗却未能如愿。渔郎对品玉之爱亦至死不渝,临终之时,毅然泣告于老母道:为知音而亡,九泉含笑;从此不能侍奉慈母,则令儿死亦难宁。然则儿身虽死,儿心犹生,儿虽不能复活人世与小姐终生相望,此心却已结为坚石,水火雷电无法毁之,且将永远高歌心曲遍诉人寰;愿母将儿心石名之为“红豆石”,携往四处传唱不息,亦可换取些许银两聊度暮年……嘱罢气绝,口中却已跃出那颗赤玉一般的心形的“红豆石”;母亲悲痛不已,“红豆石”即又出声唱起安慰老人的心曲来……老人从此果然携了此石往大街小巷卖唱,此石所唱皆清雅哀怨之曲,人们听了无不动心伤情,纷纷解囊相赠,老人生计无忧。

有一回,老人正在街头卖唱,恰被九娘遇见。九娘听了如诉如泣的心曲甚为诧异,依周易卦理,对此石来历卜算得一清二楚,有心成全渔郎与品玉的苦亦之情,便对老人道:“只须将此石携至国计使门前叫卖,管保你儿失而复得,且可聚一贤媳共度光阴。”老人依计而行。品玉之母薛夫人得闻此石稀奇,当即以重金将它买下,想以此宝物安慰日夜悲伤痛苦的女儿。不料那“红豆石”一进入品玉闺房,立时唱起了渔郎当日泛舟捕鱼时所唱的小曲;品玉正惊喜间,那心形上竟又渐渐现出江水、扁舟和楼台、美人,起始模糊,继而清晰,终于真切,与当日二人隔水相望的情形毫无二致。品玉见了,心中知情,不禁捧起“红豆石”失声痛哭。又不料那坚硬如铁的石子一沾品玉的泪滴,竟顿时化而为灰,被一阵风吹得无踪无迹了。品玉失声悲呼道:“多情渔郎,至死未忘;知己难得,生死相傍!”言毕夺门奔向后楼回廊,纵身跳江自尽,众人竟似被定了身一般的无一拦阻;更为奇怪的是,品玉竟又不前不后、不伤不痛地正好落在江中一叶扁舟上,而那驾舟者却非别人,恰是分明已经死了多日的渔郎,此时正活生生、喜孜孜地笑迎意中之人……从此以后,那江中常见渔郎与品玉双双无恙,款款相偕,一同泛着扁舟,唱着渔歌,撒着鱼网,翩翩飘游于万顷碧波之上。

原来这正是九娘让渔郎了却心结、死而复生,与品玉小姐有情人终成眷属;那薛文杰因见此事来历不凡,从此也不敢再来阻拦这桩生死情缘了。

李三娘

李三娘(李三靖)是连江县人氏,青年丧夫,回到娘家居住。其时当地流行一种“登仙境”的习俗,说是在海口处能定时出现一座神奇高楼,但凡虔诚的信徒,届时可以随楼登天为仙;只因信徒们登上此楼后,转眼间连人带楼消逝得杳无音迹,故尔人们都道是神楼将人送往极乐世界了。靖姑风闻此事后之心疑惑,便向三娘打听详情,因而结识了三娘。恰巧三娘之父也虔心向往登入仙境,三娘既难舍老父离去而又总觉此事蹊跷,正苦苦劝阻父亲却白费口舌。靖姑知悉后对三娘说,不妨事,届时放心伴随令尊前往海口便是。

到了人们“登仙境”的那日夜晚,果见海口离岸一里的海面上,随着阵阵笙箫鼓乐之声,一座金雕玉砌、张灯结彩的高楼渐渐浮出水面,楼上且有众多沙弥在念经劝善,还有一条长桥直通岸口引接善男信女。靖姑腾至半空仔细一看,这哪里是什么送人上西天的楼阁,分明是诱人下地狱的陷阱!原来是海中一只蜃鱼精作怪:它吐出妖气化成海市蜃楼,张开大口化成高楼美阁,伸出长舌化作通岸浮桥,两条长须化作桥上扶栏,两个头角化作异石奇峰,一丛绿须化作奇卉异草,两只大眼化作琉璃巨灯,两排尖牙化作众多沙弥,而那鼻息合着风吹浪滚恰似笙箫鼓乐……可叹世人身在凡尘却痴迷仙境,不知审慎而轻信诱惑,竟落得葬身鱼腹自寻死路!靖姑眼看有些上当之人正要过桥上楼,立即腾下身来,将剑对准鱼精咽喉猛刺不已。刹那间,只见海面上波翻浪卷,那高楼猛然摇撼倾覆;过了片时,又复为风平浪静,血色漫漫的水面上却浮起了一只喉穿眼瞑、硕大无比的蜃鱼。众人这才如梦乍醒,知道原来是鱼精作怪,欲要“升天”的惊呼险些丧命,有家人曾经“升天”的更是失声痛蛋……靖姑命众人将鱼怪拖上岸来宰杀分食,又施以法术超度了那些枉死的冤魂。众人泣泪拜谢靖姑慧眼慈心,三娘和父亲自然亦是感激不尽;三娘立志跟随靖姑学习闾山正法,父亲欣然应允,靖姑便与三娘结为姐妹之谊。

李三娘学了闾山正当后亦常常为民除害,特别是为福清一带诛灭了残害幼儿的猪姆龙等妖怪。这是因为福清等处的许多孩童,曾一度无病无痛夭折暴亡。三娘知悉后曾四处查访因由。原来是某处有一条猪姆龙勾结了一伙人口贩子,专门摄去幼孩魂魄,再将其魂魄和上泥水充着儿童四处贩卖。三娘便用闾山正法击死了孽龙和人口贩子,将他们吊在树上,用铁弹打成肉浆;又将被摄儿童的魂魄——召回,令各家从坟墓中将儿女的尸体掘起,尔后施以法术使之还魂复活,从而结束了无数家庭痛失幼儿的无头惨案。

江虎婆

“江虎婆”是民间对江山育姑娘的习惯称呼。相传山育姑娘的母亲是福州郊区旗山上的一只雌虎,这只雌虎感应西方太白精气,孕育生下了一个女婴却不加哺养,将她抛弃在山野之中。这女婴幸蒙一位姓江的樵夫收养成人,取名为山育。山育姑娘自幼虎性天然,长大后常在旗山一带袭食鸡犬猪羊,被人们防范得难于下手了,便又变幻作一个美貌女子企图勾引和吃食世间品行不端的男子。那一日,正巧有两个书生路过旗山路口,山育装作病痛模样,又谎称家住山林深处、家中并无亲人,啼哭着哀求两位书生护送其回家将息。其中一位书生碍于男女有别多所不便,欲去寻找轿夫抬她回家;另一书生因见山育年青漂亮早已想入非非,连忙打发了伙伴,独自殷勤地背着她健步如飞。走了一程,看看四下无人,这书生便用言语试探道:“小姐仙居深山,家中又无人相伴,岂不寂寞冷清么?”山育窃笑道:“正是如此!然则山野村姑,无貌无才,有谁将奴看在眼里呢?”书生忙说:“小姐过谦了!小生一见小姐便是由衷艳羡……但不知小姐能将小生看在眼里否?”山育作娇羞状道:“似相公这等人才,奴家岂但看在眼里,还真恨不得吞进腹中呀!”书生听罢立即浑身燥热,毛手毛脚地便去搂抱抚摸。不想山育突然猛吼一声,现出老虎原形,书生立时吓晕过去。山育倒也并不忙于吃食,却用瓜子轻轻将其搔醒;书生醒来一看,哭爹叫娘地慌忙逃窜。山育一会儿将他捉住,一会儿将他放行,如此反复戏弄,就像猫耍老鼠似的,想要玩够之后再将对方一饱口福。可怜这风流书生原指望白白快活一声,如今却连速速一死也求之不得。眼看这书生行将毙命之际,幸亏靖姑路过此间,即用捆妖绳将山育绊住。山育复回人形,苦苦求饶且誓愿改过,靖姑便严加警戒,免其一死。山育仍跪地恳求道:“奴才生性粗野,未得真人教诲。仙师苦不嫌弃,望乞收而为奴!”靖姑见其一片至诚,亦欣然收之于姐妹行中。这山育因其善能以舌舔毒,每当孩童出痘疹时,乐于为之舔尽痘毒,保其平安,也深受百姓爱戴,被人们尊称为江虎婆;死后还成为了庇佑儿童疹期无虞的一位女神。

石夹女

石夹女原是福州乌石山上的一块石头,被雷劈作两片后,因感两仪之气、三山之灵化而成为两个女子。她们将居住的石洞幻化为佳构华屋,不时诱惑一些男子进屋做客,待客人进门时突然念一声口诀,两扇大门立邓变成两片大石将人夹死,充作美餐。靖姑闻讯,便化作一名俊秀男子前往山下漫步吟诗,果然遇见这两个女子盛情邀请。靖姑随二人来到她们的家门前,二女一左一右、连哄带拖地要将靖姑“请”进门里。靖姑假装多情地紧紧拉着二人的手,当她们念动口诀要闭洞门时,突然也念一口诀令洞门牢牢撑开,同时使一猛劲要将她们捉住。谁知刚一用力,二女不见了,手里只攥着两块石子而已。靖姑四处追寻,后来在薛老峰下发现两块并连着的、酷似人形的石头,正举剑要砍,忽听二石发出女子的哀哭求饶声。靖姑命其现出原形。二女现了原形,痛表悔过之意,愿受靖姑差遣,靖姑也与之结为姐妹。由于这两位女子为靖姑屡立汗马功劳,后来人们也在乌石山建起了“石夹庙”,内祀石氏二人——人称石夹夫人、石夹奶,据说那便是她们当年的修真之处。

靖姑生前还陆续结交了欧氏、邹铁鸾、马氏、曾氏、许氏、阮氏及高雪海等师姐妹。

欧氏是李三娘的表妹,由三娘引进与靖姑结识。

邹铁鸾,家住福清,是兵部侍郎邹淮之女,被闽王看中欲封为南宫妃子。铁鸾不愿入宫供其淫乐,抗旨拒封,闽王震怒之下欲要抄斩其全家。大祸临头,举家痛哭,此事传到靖姑耳中,靖姑便教铁鸾姑娘服下金丹一粒。铁銮服丹后假意奉旨入宫,闽王免于问罪;但赦旨一下,铁鸾突然扑地身亡。闽王只得罢休,命其家人将尸收回。铁鸾一回家中却又安然无恙。姑娘因感靖姑搭救之恩,又恐昏君再来追究,于是恳求靖姑将其带去一同习武修道,靖姑亦与之做了师姐妹。

马、曾、许、阮四人均系古田女子,只因闽王下旨遍征宫娥,凡十六至二十岁女子绵须供朝廷挑选,一家隐匿不报,十户株连治罪,闹得各州各县人心惶恐;马氏等四人为了免于被选入宫,暗暗相约了一同投于靖姑门下。

至于高雪海,则是福州城里的一名武林女子,因不满父母做主的婚姻,不愿嫁与其未婚夫某花花公子,又深慕靖姑的道行高超,也拜靖姑做了自己的师姐。

上述十二女子——林九娘、李三娘、江虎婆、石夹二氏、邹铁銮、高雪海以及欧氏、马氏、曾氏、许氏、阮氏,后人通常称之为靖姑的十二师姐妹。其中,林九娘、李三娘以及江虎婆、石氏夫人与靖姑的关系尤为密切,因而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被人们习惯上统称为“陈、林、李三夫人”或“三奶夫人”;而在古田临水宫的正殿上,,两旁则供着江虎婆和石氏夫人。

丹霞大圣

丹霞原系福州郊外豹头山宿猿洞中一只修炼千年的红毛猴精,生性浪荡而做事荒唐。有一回他逛到福州城里,获悉浙江商人杨世昌在城里开店经营,其妻沈氏姿容姣好,便趁杨世昌外出之机,变作杨世昌进入杨家欲蒙骗沈氏。此时世昌恰巧因故返回,猴精反将真世昌说成假世昌轰出家门。杨世昌只得上衙门控诉。审案老爷将两个杨世昌召来公堂对簿,并令沈氏和世昌之母辨认。然而猴精变化得音容举止与真世昌毫无差异一又能掐善算,任凭沈氏和世昌之母如何察看盘问,总也无法判断孰真孰假。老爷为了分清真伪世昌,故意呵斥世昌之母,说是身为母亲却连自己生养的儿子也认不清楚,实乃荒谬之至,喝令衙役痛加责打。真世昌闻之立即扑上身去所住老人,情愿代母受刑;假世昌也连忙扑上前去,也说情愿代母受罚,但毕竟迟了片刻、慢了一步。审案老爷当即猛拍惊堂木要将假世昌拿下;又谁知那猴精早已变成与全然相同的假老爷,跟他一样威风地并排而坐,也连连拍击惊堂木对他喝叫道:“嘟!何处歹徒胆敢冒充本官?来呀,先将这假货拖下去痛打四十大板!”于是两个审案老爷,一个说我是真的你是假的,一个说你是假的我是真的;一个说东一个道西;一个咒天一个骂地;一个说要听我的,一个说你别放屁我说的才算数……直闹得公堂上乱七八糟,众衙役晕头转向。末了,真老爷只得垂头丧气宣告暂且退堂,可猴精转眼间又变成了假世昌跟真世昌抢夺沈氏。老爷见状,灵机一动,对两个世昌好言劝告道:“二位不必如此,常言道,进一步冤家路窄,退一步地阔天宽。二位既是生得形同一人,且又同爱一妇,此亦一桩奇缘巧合,何必争端不息伤了和气?不如由本官做东,二位先且留于衙中痛饮几杯,握手言和,尔后与沈氏一同回家,三人好生相处度日,岂不皆大欢喜?”真世昌哪里肯依,却被老爷暗暗止住。假世昌一听连声叫好,心想:老婆终归是人家的,我能白占一半也该心满意足;如今有肉不吃白不吃、有酒不喝白不喝,吃了喝了也是白吃白喝……于是兴高采烈地拉了真世昌一同入席。哪想老爷此乃缓兵之计,待到这猴精吃饱喝足之际,老爷暗中派人请来的靖姑也已赶到衙中。

靖姑前往席间一看,知道假世昌乃是久经修炼的猴精所变,此猴颇有技艺,况且虽有荒诞之处,尚未罪大恶极,便对其言明自家身份,责其不可损害他人家庭,并劝其归降改过,修成正果。那猴精却是天生顽皮,听了靖姑之言,搔首挠耳地嘻嘻笑道:“美人师姐金玉之方,我怎忍心不听不从?你欲劝我归降,此事好说好说!不过在投降之前,我欲与师姐赌上一赌,不知师姐可敢答应么?”靖姑问如何赌法。猴子道:“若论诸般神通,猴哥我多如牛毛,三天三夜也赌不完了。今日且只比试比试武艺也罢:你若能取胜于我,我即归皈门下为徒;你若败我手下么……嘻嘻,你须归我门下为妻!如何?可敢赌么?”靖姑笑道,只怕比输了你言而无信。猴子急得吱吱叫、蹦蹦跳,把胸脯乱拍乱打道:“我猴大哥虽然喜爱戏闹捣乱,可说话从来一是一二是二,今若比输了自食其言,任凭你要阉要割要……”靖姑连忙笑而阻止。二人便比试起来,大战几十回合,猴子终于被靖姑活活擒住。这猴儿倒也像条汉子,既比输了,二话不说,纳头便拜靖姑为师;后来也成了靖姑得力的助手,并且修成了正果。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还在福州等地建造了“丹霞大圣庙”(在古田临水宫正殿之侧亦有其神像),所供的猴爷正是这位改过从善的“丹霞大圣”,并非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END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