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游峨眉,峨眉秀【四日三晚游DAY4】

游峨眉,峨眉秀【四日三晚游DAY4】

2017-11-04 08:30:58

        第四天我们起得较早,在酒店吃了早饭就出门了。酒店工作人员事先承诺,由她亲自带我们进检票口,于是我们在她的带领下,八点三十就顺利的进入了去清音阁的山门。
        这次去得早,游人还很少。风景昨天己看过,所以重点考查人文方面。我注意到山门的匾额正面是“清音仙境”,背面是“山水如画”。这两幅提字都是大文豪郭沫若手书,行草字体,潇洒飘逸。这时我想起早年的一段轶事,,到处乱写乱画,其中有这么一首打油诗广为流传:“人说峨眉天下秀,我说峨眉秀个球。不是郭老来提字,哪个龟儿才来游”。八十年代初我与几个同学游峨眉时,似乎还看到过这首打油诗。
        再走这条路又有新的感受。清早的峨眉山,空气更加清新,山色更加青翠,远山的晴岚给层层的丛山峻岭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明洞对面,山势嵯峨。在山路的下方有很深的山谷,但听得见下面的流水之声。忽然我发现在山谷底部有一条蜿蜒的石板老路,我想,这不就是过去我们游峨眉山的老路吗?
       于是与爱人商量了一下,准备下去走走这条老路。但同伴们提出,万一碰上野猴,人少了怕有危险。几经犹豫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于是继续咋天的路线往前走。
       仔细聆听,山林里除了仍有杜鹃鸟的叫声外,还有多种鸣禽的啘啭之声。此外还有多种昆虫的声音,这些声音与山谷里淙淙的流水之声,一起合奏出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
        一路上游人很少,该照相的地方昨天己照,所以我们很快就到了牛心亭下。这里不象咋天那样,人满为患,照相的最佳角度都被专业拍照的人占据。今天这时就只有我们几个人在此,所以我重新找了个最佳位置,补拍了几张照片。这就是早起游山的优势。
        到了清音阁分路,左边是昨天游过的一线天、洪椿坪方向,右边有两公里向上的山路去往万年寺。姨妹决定倍父亲去较为平一点的一线天方向(岳父昨天只走到清音阁),我们四人决定去万年寺游览。
        最初的一公里向上的山道虽然很陡,但还是很宽。道路两傍是由高大的柳杉和热杉形成的森林,但估计都是人工裁培,树龄不会很长,常常三棵或五棵一丛长在一起。爬山走在这条林中的道路,虽然有点累,但林中荫凉、空气负氧离子高,再加以有虫鸣鸟语相伴,所以心情很好。不久就登上了一个较宽的平台。
        这里是清音阁到万年寺之间的中部,生长了一棵树龄达一千多年的桢楠,号称是峨眉山的桢楠王。其树围经达五米多,高四十余米,树冠广大,树形奇特,树姿优美。我用全景拍摄的方法拍出了它的高,但无法拍出其完整的树冠。
        欣赏罢这棵帝王之树,往左上方继续前进。一路上有很多桢楠树,但树龄大都只有几百年。走了几百米就到了一个叫白龙洞的寺庙,寺庙周围古木参天,庙门口还有一棵树龄达四百多年的从未听说过的银鹊树。
        白龙洞相传为白娘子修真的地方,因原来寺后有上下二个洞而得名。现在这里是一座佛寺,庙门前就己经香火缭绕。里面是二进的院子,第一院是以观音为主题,,佛象很多、彩塑金身都很细腻精美。后面院子天井里左右各有一棵不大的桫椤树,似乎与有什么渊缘,非常珍贵。善男信女以转一转此树来祈祷平安。
       在寺旁的山边有一个不大的天然水池,里面有许多不大的乌龟。我猜一定是善男信女放生的。我见有农民模样的人在捉龟,就劝他们放了。他们听我说这是别人放生的乌龟,也就把捉起来的乌龟放回了水里。
       离开白龙洞,与同伴走散了,于是独自往万年寺前进。一路上楠木成林浓翠蔽岭,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些楠木是明代某高僧所植,己有四百多年历史。后人称其为功德林。据说每到春天,日光融融,春蔼层层,桢楠林如披着一层薄薄的轻纱,成为峨眉山一景,叫“祗林春蔼”。
        继续往上攀登,看到一城门洞,以为进了城门就是万年寺,结果是一个彝民寨子,叫彝家新寨。寨子里有一小广场,中间有一高大红色的图腾柱,从柱顶部向下,伞一样地牵了一圈彩旗,有许多穿彝族服装的男女在此载歌载舞。周围是旅游品商铺和小吃店,还有一些供游客休息的地方。
        在此短暂休息后,又继续向上攀登。这时从万年寺方向下来的游客渐多,抬滑杆的也多起来。我看见一个穿蓝色马褂的当地旅游服务人员,正拿着弹弓往树丛中打。我问他是否在打鸟,他很简单地回答说没有打鸟。我心想你不打鸟那打什么呢,准备到上面碰到有关部门反映一下。
       不一会就到了万年寺。万年寺山门外左右各有一棵桢楠,一棵树龄为七百多年,另一棵五百多年。周围还有一些古木如四百年的臭椿树、五百五十年的黑皮楠。山门前有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狮子。山门建在高高的台阶之上,中式三重飞檐造型生动,,端庄大气。
       看了介绍才知道,古时候这个寺庙叫白水寺。这里的山景四季宜人,尤其在秋天,树叶泛红,倒影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所以白水秋风是峨眉山又一大景观,但不知何时就叫了万年寺。我记得我在八十年代游该寺时,看见一碑,上刻碑文的大意为:“愿当今圣上万寿无疆”。我还暗自佩服和尚的狡猾,这个口号在哪个朝代都不过时。
       进了山门,左边有一个L型的带廊道的亭子,亭名叫绿绮亭。前面有一不大的水池,池里有些睡莲,难道这就是白水池吗?池对面有一棵树形漂亮的大垂柳,我先以为绿绮亭与这棵柳树相关,结果看了介绍才知道绿绮是古琴的代名词,是古琴的一种。有李白的诗为证:“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相传李白游峨眉时在此逗留数月,每日与一高僧在此弹琴赋诗,池中有一灵蛙受其熏陶,每遇知音在此奏乐,则会用如琴之鸣声而合之,名曰“弹琴蛙”。
       这时我看见几个老者在池边拍手,也不知其意,索性径直去了第二重大院,看见了万年寺的标志性建筑——四方形穹窿顶的无梁塔式砖殿。
据说这象征着天圆地方。里面铸有一大型普贤菩萨铜像,造型为普贤菩萨坐在大白象背上的莲花台上,大白象有六根象牙,象征六根清静。此像铸于北宋,重六十二吨,高七点八五米,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国家一级文物。穹顶上彩绘了四个手执乐器的飞天。衣袂飘飘有敦煌壁画的感觉。周围塔墙上分多层摆放了三干尊金身小佛像,仿佛在听普贤菩萨讲经。大佛像前的供桌上还摆放了一座精工制作的横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像,象牙也是六根。

放一张八十年代游峨眉的对比照,同样的地点

       万年寺布局完美,有多重大殿。进了山门就是弥勒殿,然后是砖殿,再后是巍峨宝殿,最后才是大雄宝殿。里面的佛祖高僧的塑像应有尽有,并且大都贴了黄金,非常精美。
        出了万年寺就碰上了在白龙洞走散的同伴。结果我走在了他们的前面。于是我在寺门外休息,等他们进去游览,待他们参观完了就一齐下山。
        在顺原路返回的途中,听他们讲,他们在白水池听见几个人一起拍手后,有琴蛙“咯、咯、咯”的叫声回应,其声带有琴音,非常好听。我这才晃然大悟,明白池边老者拍手的目的。
        另外他们说,他们上山时遇到了大群猴子拦路,好几个女游客的装食品用具的塑料袋都被猴子抢走了,在那里呼喊责怪没人管理。果然,山道上有好几处散落的纸巾毛巾塑料袋的地方,还没来得及清扫。我想,为什么我上来时没看见这些猴子呢?这时我忽然反应过来,先前我误会的打鸟人,可能是在用弹弓驱赶猴子。
        这时,又有几只猴子从山上下来,拦住了去路。有了先前的经验,我们用手机拍了几张像,就加快了下山的速度。
        中午时分就回到了酒店停车库。开上自己的车到了峨眉山市,在路边一餐饮集中区找了家餐馆,点了几个硬菜,打了个牙祭。结束了这次四天三晚游峨眉的行程。


【后记】
        通过这次旅游,了解到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金顶是佛头,万年寺是佛心,大佛禅院和报国寺是佛足。人们说到峨眉山礼佛到了这三处就算圆满。我们这次游峨眉是礼佛不足(报国寺都没进去),游山不周(洪椿坪、洗象池、九老洞等很多地方都未去),人文不通(楼台亭阁、寺庙大门等很多楹联,都无遐欣赏。当然,有些草书认不出来)。
        但是我们两口子能在花甲之年,携耄耋之年的岳父以及子女儿媳到风景秀丽的峨眉山一游,并且没有借助缆车就登上了金顶,基本上走到了峨眉山的风景集中区,沾了一沾峨眉山的仙气,也是一种欣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