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你发的每条朋友圈消息,都将成为呈堂证供,下周执行

你发的每条朋友圈消息,都将成为呈堂证供,下周执行

2022-02-01 07:33:06



下周起,你在朋友圈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包括微博、贴吧、短信....




近日,、、,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网页、博客、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等信息,文档、图片、音视频等电子文件属于电子数据。


此外,按照规定,、、调取电子数据。电子数据面临被篡改或灭失“危险”时,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检察长可批准采取冻结电子数据、锁定网络应用账号等方法对其冻结保全。




没看懂不要着急,本报给大家一一解释


什么是电子数据证据?朋友圈信息首次列入证据范围


按照《规定》,包括朋友圈、博客、网盘在内的新型电子信息、文件也被列入电子数据的范围。《规定》明确,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信息、电子文件:


(一)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四)文档、图片、音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此外,以数字化形式记载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证据,不属于电子数据。


如何保全电子证据?办案人员可扣押证据存储介质


同传统证据相比,电子数据具有高科技性、不稳定性等特征,一旦被修改或删除,其证据效力就有可能丧失,进而影响整个案件的顺利办理。因此,电子数据的保全显得尤为重要。


《规定》明确:在收集、提取电子数据过程中,办案人员可通过扣押、封存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计算电子数据完整性校验值,制作、封存电子数据备份,冻结电子数据,对收集、提取电子数据的相关活动进行录像等方式方法对可作为证据使用的电子数据进行保护。


此外,规定特别明确了在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检察长批准下,电子数据可被冻结的四种情形:数据量大,无法或者不便提取的;提取时间长,可能造成电子数据被篡改或者灭失的;通过网络应用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示电子数据的;其他需要冻结的情形。


同时,规定要求,冻结电子数据,应当制作协助冻结通知书,注明冻结电子数据的网络应用账号等信息,送交电子数据持有人、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有关部门协助办理。



不过大可不必担心,看看专家怎么说


专家解读:只有实施了犯罪证据才会被收集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授洪道德表示,。洪道德表示,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平台,在此前没有相关文件明确其作为证据的地位。此次规定明确了,在初查过程中收集、提取的电子数据,以及通过网络在线提取的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规定还明确了手机短信朋友圈中的内容可作为证据使用。有人不免会担心,一些朋友圈中的“玩笑话”是否会被人举报而被追究责任?


对此,洪道德表示,公众大可不必担心。此次规定是针对公检法办案和审判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案件及案件发生中,相关证据的收集和认定。洪道德进一步解释称,只有在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过程中,或者实施犯罪之后,朋友圈、微博中如果有相关证据,才可能会被相关部门收集。



警察蜀黍也来提醒你:微信发这些可能会坐牢


1、


浙江的谢某建了个微信群,人挺多,每天发言的人也不少。几个月后,张某进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张某传发了120多条黄色视频,以逗大伙儿开心。

后经警方调查取证,谢某和张某一起锒铛入狱。张某因触犯刑法,被判传播淫秽物品罪。谢某作为群主,因没阻止群友传播黄色视频,没负起监督管理职责,与张某构成了共同犯罪。


呵呵,别以为群主很好当...


2、微信传谣是犯罪


朋友圈,就像谣言大熔炉,形形色色、真真假假,让人难辨真假。去年9月,湖南浏阳有四个人因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有犯罪团伙来浏阳抓儿童、挖器官”的谣言被拘留罚款。


造谣传谣都是犯罪,咱能不造谣,咋做到不传谣呢?就一点,自己不能判断真假的信息不转发。


朋友圈,这些信息少晒!


除此以外,微信朋友圈,以下7种情况少晒!根据安全人员的研究,朋友圈越来越成了敏感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为了不成为黑客、骗子、小偷的“业务对象”,你在晒朋友圈的时候要控制、控制、再控制。


全家福照片少晒



一旦泄露家庭成员信息,容易给不法人员创造行骗、行窃的机会。尤其是老人、小孩的信息,更要注意保护,包括姓名、幼儿园和学校的地址等。上下学路线、上下班路线也要少发。


晒娃有不小风险



有些爱晒孩子的家长没有关掉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骗子就是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来成功获取信息的。



外出行程要保密


外出时,日程安排、行踪等信息不要泄露,不然容易让他人钻了家中无人的空子行窃。外出期间,能够显示姓名、身份证号的车票、护照、飞机票等不要“晒”。


贵重物品要少晒


对于女性来说,贵重饰品、名牌包等少“晒”为宜。


谨慎点木有错,安全第一!



来源:综合新华网、京华时报、:rmrbwx)、法立方(ID:falifang21days)、羊城晚报、法制网(ID:fazhiwangnews)等

编辑:褚嘉琳


三晋都市报 ∣0351-4283346


往期精彩:

最后通牒!这些山西人的手机下个月要被停机了.....

去年吕梁红枣1斤3毛无人买  今年市场价格为啥涨了几十倍?

山西人注意!这些抗菌皂美国已禁售,国内仍热销!

按指纹、刷脸都OUT了 太原这家企业刷起了血管!


友情链接